2017年6月8日 星期四

梁皇寶懺大義 04 懺悔析義:懺悔的理論




   我們上了三節課,講到懺悔析義這篇文章,從第一篇為什麼要懺悔、第二篇懺悔的名義,第三章懺悔的總類方式,第四懺悔的理論懺悔的理論算是這篇文章的重心,在懺悔的理論裡面,講到「滅罪的方便,還有「罪業的本質這二節,第三節是現在講的「業生業滅,因果法則相應

說業力,業生業滅,因果法則相應,業力本質既然是性空,性空之下不礙緣起,所以落實了有性生命,究竟業力探討的時候,根本理論就是「如是因,如是果,如是果有如是因的因果鐵律,這是不容置疑的。下面就根據此緣起的法則,來看業力的差別,業轉變的因果相應的理論。
第一個從業本身的特質來說,業有共業、不共業,有強力業跟劣力業的不同;第二段從業受報的時間來看;第三個從業招果的因果關係來看。以上三段,可以了解到有很多不同業的種類,比如說:感果的時間有差別,所受果報有差別。為何會有這麼多差別業感的產生?在此依因果理則的推斷:第一、是因為形成業的因素很多,所以產生不同的業;第二、因為業在感果報的過程中間,有不同的業因加入,所以產生不同果報的可能性,形成了果報的差異,這二個可能性就造成了業轉變的主要因素。

    下面《優婆塞戒經》說,時間跟果報定不定的四種業中,若受報的時間不決定,果報也不決定,這個業就有轉變的可能性;如果受報,果受報時間往後推遲,業就可能轉變,為什麼呢?因為在造業,業的形成以後,到受報感果之間,假設有強力的善業福德、或善根智慧的力量加入,就會使業緣轉變,因而使得這個前業招果因果關係,加上不同的因素,最後因為不斷的因緣的轉變,而結果也轉變,所以重業轉為輕業;反之,如持續造惡,輕業會轉成重業。所以說果報隨業,當時心境造業,心境變化不同,業果的產生由心的作用而定,心的作用改變,業也自然改變。

    第一個我們先看業的種類:第一個、業的種類,講到很多不同業的種類。第一段講業有共業、不共業、強力業跟劣力業的不同,這是《大乘阿毘達磨集論》所講的。
共業、不共業:共業很簡單,共業就是器世間,叫做共業;不共業就是有情世間,叫做不共業,不共業就是我們的身心,叫做不共業。器世間山河大地,是大家共的,都可以受用的,就是共業,這就有業的不同種類,有共跟不共的差異。那麼強力業跟劣力業,後面會談到。

我們看下面:
『佛告輸迦長者子言:業因業生,業因業滅,業有前後、引滿差別,……
它有前後,還有引滿,什麼叫引業、滿業?就是我們的意識,引業是我們投生在哪一趣,投生在人道、畜生道、餓鬼道,這是引業,決定哪一道投生的叫引業。滿業是投生這一道裡面,長的莊不莊嚴?聰明才智如何?父母富不富貴?今生健康情況壽命?這就是滿業,每個人不一樣,所以有前業、後業、引業、滿業的不同。
    什麼叫強力業劣力業呢?簡單的說,我們做了一些惡法,可是又造一些力量,使惡法轉變,就叫強力業」。所以強力業這個名詞,是說明業能夠讓不同的業轉變的力量,叫強力業。

我們看這段經文,《大乘阿毘達磨集論》出來的,什麼叫強力業
『謂對治力強補特伽羅故
有一個有情,它對治調整生命的力量很強,
思所造諸不善業,由對治力所攝伏故,令當受那落迦業,轉成現法受。應現法受業,轉令不受。所以此業名強力者,由能對治業力強故。』
這講的很清楚,有一個有情-補特伽羅,有很強的轉換生命的力量,就是他的心,心造了一些不善的業以後,因為它有很強的一種調整生命的力量,「對治力所攝伏故,故用很大的力量把不善業制伏故,令使得本來當受那洛迦,本來要受地獄果報的,轉成現法受,今生受一點痛苦,地獄果報就沒了,因現法受業轉令不受,本來今生應該遭受一些苦難的,就消失不受了,結果連今生的苦難都不用受了。所以此業名強力業,為什麼叫強力業?因為它有個強而有力的對治力量,叫強力業,這個業能夠轉換惡業,這個業有一種很強大的力量,能轉換惡業的功能,叫強力業
所以我看到強力業這一段的時候,我就很高興,不用我解釋、編排,就已經講得很清楚了,你們要怪就怪《大乘阿毘達磨集論》,不要怪我,這很清楚啊。可以轉業就是靠業轉業。

    我們看下面──業的不同種類,還有一種說法,業有四種:一者現報,二者生報,三者後報,四者無報。現報就是現世報,今生就報,叫做現報;二者生報,就是下一生報,就叫生報;什麼叫後報?就是多生以後才報,叫後報;第四個無報就是沒有,它不會受果報,無疾而終。就是報他有時間。
    業還有四種:一者時定,果報不定。第二個,果報確定了,可是時間不一定決定,也可能今生受,也可能下一輩子受,也可能多生以後受,果報是決定了,但是時間不一定。前面是時間決定了,你一定會下輩子受,可是受什麼果報還不決定。第三個是時間決定,果報也決定。第四個時間不決定,果報也不決定。
這四條裡面,有三條對這個理論有影響,這裡面有二個,一個是時間,一個是果報,這三條裡面時間跟果報不決定的有三條,說明業有很多不決定的因素,有造了業,很多的因素讓我們受果報不決定。這說明業有很多的機會,可以轉變受果報最後的結果,因為它不決定,就給了我們轉變它的條件、空間。
    這邊有二個業的四種:一者現報、生報、後報、無報;一種是業有四種,時、報,定不定的問題。前面講了共業、不共業、引業、滿業、前後業前後業就是剛才講的現報、生報、後報、無報。還有強力業、劣力業問題,還有四種報的問題,還有時跟果報定不定的問題。

    後面還有一條:「一業引一果,一業引多果,多業引一果,多業引多果。」這裡面又有個問題出來了,就是因跟果,業是因,果是果報,因果之間的多少、不決定。這裡面我們看了幾段說法,剛剛舉的這幾條,每一段都說明了什麼問題?說明由業的形成到業感果之間,有很複雜不同的可能性,這業的形成到感果之間,有一個多元的變化跟形成感果因素複雜性的出現,最後得到的結論就是:業的形成以後到招感果報之間,有非常複雜多元的變化
為什麼會產生多元的變化?因為業形成到感果之間,有一個時間跟空間的轉變,今生造的業,可能多生以後才感果,時間跟空間都在轉變當中,有可能加進很多不同的因素。今生造了甲業,要感甲果,可是甲業到形成甲果之間,有很長的時間、空間。可能我要投胎做人、做天、或下輩子有好師父、投胎有錢人,下輩子我踫到好因緣以後、人家幫我,時間中間造成了空間的轉變,我造了甲業,要感甲果,之間有很多其他因素變化以後,這些因素在感果之間,又加進了很多複雜因素以後,使得招感的果變得複雜了,甲業在感甲果之間的時候,甲業已經又填加了很多因素,甲業加上乙業、丙業、丁業,加了很多業進去,好了,這甲果就變成了甲業加上乙業、丙業、丁業,形成一個複雜的甲業之果,可是甲業之果已經不是單純的甲業了,因為甲業形成甲果之間,有個很漫長的時間跟空間的流程,在這個之間就容許甲業加上很多附帶的可能性。
    不是講過業果的摧破、轉移?這些因素轉換以後,就造成了甲業變得多元複雜化,就轉變了甲業受報的可能性,因為業是由因緣和合的,造業也是眾緣和合的。比如說:今天殺一個人,也是很多因緣和合的。業本身就是因緣和合的東西,它永遠有個因緣和合的特性存在。從這條裡面講到業的種類有很多,所以列舉了經典裡面很多業的種類,而且從這幾條裡面看到了很重要的一個訊息,什麼訊息?一個業在形成一個果當中,有很多可能的變化,這變化的產生這些不同的業,推論出來就是:在業感果之間的時空有很大的轉變,附加上很多變化因緣的可能性,所以業會轉變。這是對這段業的多重種類的最後結論。這是看了業的種類,所下的推論。

繼續看下面,經上講業可以轉變:
「一切眾生悉是有為,從諸因緣和合而有,言因緣者即是業也,假若因緣和合有者,即是無常。」
說明業的本質是一個無常性。為什麼要講這句話,什麼叫無常?會改變就叫無常。所以這段話,一個叫因緣和合,可以改變叫因緣和合,一個因緣和合就是業、因緣和合就是無常,說明業的本質是因緣和合的、無常的既是因緣和合、無常的,就是可以改變。什麼叫無常?無常者,變也,叫無常,這是《阿含經》講的,業的體性是一種無常性。

    我們看下面,《大般涅槃經》這一段:
「師子吼言:世尊!何等人能轉地獄報現世輕受?」
各位可以看一下,轉報輕受,這是涅槃經的說法,能夠轉地獄的報而現世輕受,它說:
「善男子,若有修習身、戒、心、慧,如先所說。能觀諸法同如虛空,……以是義故,非一切業悉有定果,亦非一切眾生定受。」
可以看到前後兩段的呼應。師子吼菩薩問:什麼人能夠轉地獄的業報,現世輕受就可以了?那麼佛就講到能夠修習戒定慧、修習身心的,最後結論:以是義故,不是一切的業一定有果報,也不是一切的眾生一定會受果報。至於什麼樣的業不受果報?什麼樣的眾生不一定受?那是另外一回事,至少提出了這麼一個結論:業不一定有果報,業可以轉。這邊說的業不一定受果報、眾生不一定受,不是說因果法則不適用,不是的,而是因果法則之下,合於因果法則之下,業可以轉變

  看下面《優婆塞戒經》這段講:
1.若時不定,果報不定,是業可轉。
 2.若果報定應後受者,是業可轉現在受之。何以故?善心智慧因緣力故,惡果定者亦可轉輕。」
這邊就是呼應前面講的:時定不定,果報定不定的問題。如果造了業以後,受報時間不決定,受報的果報結果也不一定的話,那麼業是可以轉變的。《優婆塞戒經》這段話講得非常清楚:業可以轉變,假設果報決定可以延後受報,業也可以轉,可以現在受、轉輕,為什麼?它講了一個轉業很重要的因素──善心與智慧的力量,必須要加上轉業的條件,要有善的念頭,還有智慧力,我們一直強調業性本空,就是要配合智慧力量轉變業的本質立場,所以「惡果定者亦可轉輕。」雖然惡果已經決定了,它還是可以轉變。

  接下來講,為什麼有的人說:果報決定了要受果報,就不能改?
「何因緣故名果報定?常作無悔故」,他常不認為錯,他認為他是對的,就一定會受報。
「專心作故」,很努力、很用心的歡喜作……你看看,殺人覺得快樂,這就很麻煩了;偷東西覺得很高興。
「立誓願故」,我發誓一定要把這件事情幹得怎樣,那就糟了。
「作已歡喜」,作了壞事覺得很高興……這樣子啊……
「是故是業,得果報定。除是之外,悉名不定。」這樣子造惡業的話,果報就很難逃了。
    如果不是這樣造惡業,幹了壞事,心裡皮皮挫,這種人還好救,我們幹了壞事以後,一天到晚以為警察要來捉我們,這種人好救,中國人講:「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我們教小孩子的時候,不要教他什麼都沒有怕,要教他怕,怕道理、怕正理、怕大人,大人就是長者,他天不怕、地不怕,就造惡業,就什麼都不怕,所以看那些做壞事的人,就是天不怕、地不怕,幹壞事就義無反顧了,那就很麻煩,這個人覺得還有些怕的東西,就好調教。
這一段告訴我們:人性如果有正確的知見,為什麼強調正確的知見很重要,因為果報決定一定會受報,因為都是邪知邪見,這裡面講,作惡事沒有反悔心,起歡喜心,而且發願要做壞事,就是邪知邪見,如果我們有正知正見,因為煩惱很重,作了一些壞事,自己覺得很慚愧、很後悔,這個好救,受報也輕,這不是安慰大家的,這是經上講的。真正誠心接受這些道理,去懺悔,業可以轉很輕。怕就是怕這邊常講的常作無悔,專心作、喜樂作、立誓願作、作了歡喜,這些人就沒辦法救了,果報就決定了,沒辦法了。

    我們看下面:
「眾生行業有輕有重,有遠有近,隨其因緣,先後受之。」
這也是《優婆塞戒經》說,行業就是造業,有人造輕的業、重的業,有人造遠的業、近的業,隨他所造的因緣,先後受之。
「如有修身、修戒、修心、修慧,定知善惡當有果報」
我們決定承認善業、惡業,一定有果報。可是如果一個人,有修身、修戒、修心、修慧,修身而且努力實踐佛法的戒定慧三學,這人能轉重業為輕,輕者不受。假設碰到福田、遇到善知識,修道修善,那麼能轉後世重罪,現世輕受等等的。這都是告訴我們要有正確的正見,不斷努力修持善法,懺悔惡業,罪業能夠慢慢的轉輕

  看下面,這一段是《阿毗達磨順正理論》講的,這一段講什麼問題?講到為什麼業果,他舉一個道理,比如我們說善法好了,我們佈施一萬塊錢台幣,馬幣比台幣值十倍是不是?所以馬幣一萬元就很多了,假如居士佈施台幣一萬、馬幣一千,我們來妙香林,你佈施一萬塊拿出來,功德有沒有存在?有,可是這功德會變,怎麼變?分析給你聽。執事人拿你一萬塊錢台幣,問你一句話,我去買香蕉好不好?你說好。去供養買經典、作經典好不好?也好。去做衣服好不好?你說好,都同意了,你有好幾個可能性存在了。他今天拿去買食物餵狗,居然你也同意了,這功德就比較小為什麼?餵狗的功德小。今天拿去印經典,功德就大了,拿去造佛像,這功德就差很多了。比如說:今天施主的錢供養了,你的功德是在受用者的身上產生功德,可是受用者的功德有大小,這一千塊馬幣,一萬塊台幣,誰受用以後,功德就產生了不同點。比如同樣的錢,到美國只能買十根香蕉,因為美國的物價貴;在馬來西亞可以買一百根香蕉;到印度貧窮國家買一千根香蕉;就不同了。所以同樣一筆錢,買的香蕉就不一樣了,香蕉給誰還不一樣。如果有一批高僧大德吃你的香蕉,這功德就很大了。給一些不認識的在家人,或是不信仰佛教的人,這個功德就比較小。業報是不是在轉變?同樣是一千塊,受用的果報在轉變,類似這樣的說法,不是我亂講的,是經上講的,我只是把它講得比較形象化而已。
「由法爾力福業增長,如如施主所施財物,如是如是受者受用。由諸受者受用施物,功德攝益有差別故……
祂說法爾如是的力量,我們的福報會增長,因為什麼而增長?因為施主所施的財物,讓受用的受者受用,這受用的人受用了所施的財物,他的功德有差別故,所以造成施主的功德產生了差別。所以受用者在受用施物的時候,他所成就的功德有差別故。
「微細相續,漸漸轉變,差別而生。由此當來,能感多果。」
不斷不斷很細微變化的差別,造成漸漸轉變,差別就產生以後,就造成了不同的果報。就是剛剛講的比喻,它的意思就是這個。這段話是說,「於後施主心雖異緣,而前緣施,思所熏習」雖然施主施完以後就不管這個事情了,可是施的功德在那個地方,因為受用人的功德有差別故,就招感了差別的果報,多果就是不同的果報。以上是講業果可以轉變。最後講業轉變,仍然不可以脫離因果法則,這是《阿毗達磨順正理論》講的。
    前面舉了很多經典說業可以轉變,業有很多不同的因緣,會令結業到受果報之間,不同業的因緣變化以後,造成了果報的轉變。我們講了很長一段,不管如何,因果法則是不變的。

我們繼續談業的轉變如何跟因果法則相應?我們回過頭來看:
「從如是因生如是果,或如是果從如是因。」
這個道理是最根本的。從如是因生如是果,如是果從如是因的原則來看因果,所強調的問題是,如是因如是果,如是果如是因,這個沒有問題。
之前講,業為什麼會轉變?也就是強調甲業生起來的時候,到甲業所招感甲果之間,甲業生起甲果,是一個因,一個果,甲業為因,招感甲果,就是因果的關係。
可是在甲業感甲果之間,有很漫長時空的因素當中,加上了其他的因素,於是甲業可不可能加上乙業、丙業、丁業?有可能。於是甲業在招感甲果之前,甲業加上了乙業、丙業、丁業,所以這個時候的甲業,不是一個單純的甲業,它是一個因果和合的甲業,加上乙業、丙業、丁業,是甲、乙、丙、丁業,合集而成的力量,這邊將要形成的甲果,也隨著甲業的因,甲業因有沒有變?沒有變,還存在那個地方?可是已經加上了乙、丙、丁的業,甲業不是單純的甲業了,所以甲果也不是單純的甲果。甲果的出現是有附帶乙業、丙業、丁業的力量,這個時候顯現出來的甲果,不是否定甲果沒有,它有,可是不是單純的甲果,甲果還有乙業、丙業、丁業的因,所構成的一個複合體,這也是符合因果原則的。我們還是講因果原則,因為有因就有果,所以因果的變化、業的轉變,仍然是在因果法則之下來談的。
在這裡面一直強調,結業到受果有一個很漫長的時空,在這中間有很多因緣的轉變,在這轉變當中造成了業不斷複雜、多元的變化,這是我們所強調的「如是因如是果」概念。

我們看下面:
「是故當知,決定善業,決定善報,于一切時、一切處,無能散失。」
就是決定的業,決定會受善報,在一切時間、一切處,它不會丟掉。
「彼彼業因,彼彼果報,如外地界,彼堅實性,而非水火風界流潤等性,如是蘊處界等彼彼差別。」
我們舉個例子:比如說,你今天作了一個善事,這個果報要給你財富一百萬美金,下輩子你就得一百萬美金的果報。比如一個居士布施妙香林一萬塊馬幣,下輩子果報就是一百萬美金財富。你們誰布施啊,一百萬美金啊,下輩子得一百萬美金。可是下輩子這個人不但沒有一百萬,而且很窮,因為他過了沒幾天又偷人家的錢,偷人家的錢要不要受果報?受貧窮報,對不對?於是這一百萬美金就打折扣了,所以他現出的果報就不一樣了嘛,所以說,奇怪!怎麼沒有因果呢?惠空法師不是講:捐一萬塊馬幣,得一百萬美金的果報,怎麼沒有呢?因為他有其他業報混合在裡面了,所以沒有這個果報顯現,這因果還是符合的。
世間就是很多複雜的因果,最後算盤打一下,總結帳一下嘛,負債的、虧損的、跟盈餘的,加加減減,最後結果就是多少,這個果報就像算帳一樣,虧損之間把它平衡一下,就知道最後得多少結果。所以一個人天天賺錢,當然變成財富;一個人天天賠錢,吃喝玩樂、花錢就窮了。像有一個人家常常做善事,他福報愈來愈大;有人常常幹壞事,就愈來愈墮落,一樣道理。其實因果法則很簡單,加加減減,加加減減就是因果法則。

看下面:
「所有一切眾生作善惡業,亦復如是。彼彼業因,差別有異,彼彼果報,所得非一,假使經於百劫之中,而因果法決定無失。」
它說彼彼業因,差別有異,業因有差別,所以果報所得非異。業因有差別以後,果報就會變,可是業因跟果報之間會有一些不同,可是因果法決定不會消失,所以說加加減減。善法、惡法兩個加減一下,因果不失,道理一樣。

「假使經百劫,不壞諸業因,因緣和合時,有情隨受果。」
最後一定會受果報的。

在這一章的一開始,提出了三種滅罪的因緣:轉變業緣、摧破業果、觀法無生。在作法、懺相法跟無生懺,這三種懺法跟那三種滅罪的因緣,它們有共通處。
在業緣的轉變當中,是一種業果的摧破、無生的觀察。這三種業緣轉變、業果的摧破跟無生的業體,不真實的觀察,這三個之間可以同時在一個法上面出現。滅罪的一種方便,不管是業緣轉變、業果的摧破或是業體的不成立空性,其實業還在那個地方。為什麼會有這三種的差別?重點在於深者見深,淺者見淺──如果智慧淺的人在處理業報的時候,只能轉變業緣,業還在那個地方,只是把業分期付款、或者轉得輕受。再有智慧的人,把業力摧破;更深智慧的人,徹底觀察到業的不真實性。
所以了解道理以後,用因緣和合的力量,很多人的因緣、智慧、所面臨的環境,各種條件不一樣,所以可以隨自己的因緣,使業力調整,順著這三種方法開展,哪一種方法適合、哪一種方法對他有條件,就可以順著業緣的轉移、業果的摧破或是業體的無生,把它開展出來。
希望能夠徹底把業的本質消除掉,就是觀法無生。

    前面講這三條:業緣轉變、摧破業果跟觀法無生,這三種業力的轉變、摧破之間,其實都符合因果的法則。
比如說:石頭不沉入水底,因為它有木船因緣的改變,因緣如果去除掉,石頭仍然會落下去。我們說鹽巴不苦,因為它在大海水、大湖水裡面,所以它不苦;它的業緣變了,因果法則變了,所以仍然符合因果法則的。這個業力我們並沒有否定,石頭入水沉下去,這個業的力量沒有否定。
對治而言,舉幾個例子:像治病、燈破暗,如果沒有燈,暗永遠存在;如果沒有藥,病就不會好。所以病好了、暗除掉了,是因為有新的因果加入,使得原有因果變了不同的形貌,所以仍然符合因果法則的

    最後講觀法無生,不管是從觀察如幻化、無因緣生,還是心性無生、無心、心無主立場,我們一定要有正確的知見,智慧的力量加進去以後,業虛妄的執著才放掉,就是一個新的因果出現。
所以我們執著有一個惡業,我們就受報;因為你執著有一個鬼,所以在夢中就很苦,夢不醒,執著一直抓在那邊,在夢中就一直的哇哇叫,被鬼抓著不放,當這個夢的執著放掉,醒了以後就沒有鬼了,就不再受恐懼的干擾了。
道理一樣。所以智慧的力量因果放進去以後,使得虛妄的執著放掉了,就是因果的轉變,所以無生的觀察也符合因果的法則。
舉這幾條所有的道理,還是服從一個原則「如是因生如是果,如是果從如是因。」這個鐵則我們沒有違背。

    大家也知道百丈禪師跟野狐狸的故事。百丈禪師常常說法,有一個老頭子每次都站在後面聽,人家都走了,他最後一個走。百丈禪師有一天就覺得這個人很怪,就把他留下來,問他有什麼事情?這個老先生跟他講:我不是真正的人,我是一個狐狸精,在後山裡面修行五百世做狐狸精。
他說:為什麼會墮狐狸?
我以前也是個出家人,前世也做長老。人家問我:大修行人落不落因果?受不受因果法則的侷限?我說:不受、不落因果。』」就是說:一個修行者、開悟的人,他不再受因果法則的侷限。可以胡亂作為,殺了人不受報,意思就是不落因果,殺人不受報了。
他說:我說不落因果,講錯了,所以墮五百世狐身,今天我想請百丈禪師告訴我,我哪裡錯了?應該怎麼回答這個問題?
百丈禪師說:好,那你問我。
於是這個老人就問:大修行人還落因果也無?以前五百世人家問他的,他再問百丈。
百丈問答:不昧因果。就是錯亂的意思,一個開悟、明心見性的大修行者,也受因果的限制,他不昧因果,仍然符合因果的法則。
這個老人開悟了,說:謝謝。就跟他頂禮說:因為受到你的指點,所以我脫了野狐身,要轉世去投胎了,希望給我用出家人的埋葬。百丈第二天找到他的徒弟,到山裡面找到這個野狐狸,給他念經、埋葬起來,這叫野狐禪的來源。說明這個老人、狐狸精,以前亂說黑白,就叫野狐禪。他講的是胡說的、講錯的,叫野狐禪。
  從百丈跟狐狸精的對話裡面知道,即使是大修行人也不昧因果,都受因果法則的限制。我要多講幾句,我們大家要牢牢的記住:百丈禪師跟野狐禪這個故事。有的人他可以說行淫欲什麼的,有沒有聽過這些?請問各位落不落因果?有沒有因果?當然有因果。所以大家一定不要受到一些邪知邪見的蠱惑,即使是大修行人也不昧因果,要記住。

  最後第五章結論,講二點。一、懺悔本質與三業、戒定慧相應。二、中國佛教三類懺悔方法。
懺悔本質與三業的戒定慧相應,在前面出現過這段經文。我們再講一下。這一段有二個經典出現過,一個是《大般涅槃經》,一個是《菩薩戒經》。

一、懺悔本質與三業、戒定慧相應
看這一段:
「師子吼言:世尊!何等人能轉地獄報現世輕受?善男子!若有修習身、戒、心、慧,如先所說。能觀諸法同如虛空,不見智慧、不見智者、不見愚痴、不見愚者、不見修習及修習者,是名智者。如是之人則能修習身、戒、心、慧,是人能令地獄果報現世輕受;是人設作極重惡業,思惟觀察能令輕微。」
在這裡面修習身,就是十善五戒的部份。修習我們的身,就能夠不落入三途惡業,十善五戒不落入三途惡業。
修習戒、心、慧,將我們修習三業的立場,再與佛法的戒定慧結合,心就是定,這個時候就達成了懺悔,就是把惡業轉輕的一個力量。

我們看下面,這是《優婆塞戒經》講的:
「如有修身、修戒、修心、修慧,定知善惡當有果報,是人能轉重業為輕,輕者不受。若遭福田,遇善知識,修道修善,是人能轉後世重罪,現世輕受。……善男子!智者若能修身、修戒、修心、修慧,是人能壞極重之業,如阿伽陀呪及除毒寶,破壞惡毒。」
這二段經文告訴我們,懺悔的思想其實是和戒、定、慧三學結合的。之前也講過作法懺與戒律結合取相懺與修禪定結合無生懺跟修智慧結合。從佛法的戒、定、慧三學立場,這就是懺悔的本質。

二、中國佛教三類懺悔方法
我們來看中國懺悔的方法,這還是回到我們所講的作法懺、取相懺跟無生懺的部份。
聲聞乘作法懺在僧團裡面比較多,當然居士也可以來佛前向僧眾求懺悔。
大乘的作法,就是取相,有二個部份。一個是結合取相懺跟無生懺的精神,根據他力的思想相應於佛菩薩、法性,三寶的功德,祖師們依據這些理論、經典思想,把它做成很多的懺儀。像《梁皇寶懺》、《三昧水懺》、《藥師懺》、《大悲懺》、《地藏懺》、《金剛懺》、燄口、水陸法會等,很多的儀軌,加上中國文人寫上很美的詞句,迴向、發露種種讚美佛菩薩的功德,這些文句跟經文結合成了很優美的文字,然後配合中國的音樂,把儀懺用文學、音樂、儀式,跟整個思想結合起來,所以中國的懺儀是一個非常豐富的寶藏,核心的思想就是屬於作法懺、取相懺、無生懺
    剛剛講的大乘的作法,是從取相無生結合起來的。另外我們講一般的懺儀是屬於修福、消災,超越我們一般所說的這類。
另外在往生淨土,也有做一些往生淨土的懺儀;淨土的懺悔儀式是為了要消除現世的惡業,迴向往生淨土的一個力量,這也是一種懺悔的儀式。
還有一種叫《法華三昧懺儀》,是屬於無生懺的部分。《法華三昧懺儀》是天台智者、湛然大師他們作的,這個懺儀的本質是屬於無生,用一切法不生的思想懺悔、觀想,可是他前面附帶一些供養、儀式,是屬於取相的一種儀式,《法華三昧懺儀》是以無生懺為主體,附帶大乘的取相懺。所以法華懺是屬於無生懺的一部份。
最徹底的無生懺就是禪宗,禪宗是觀心、無心,最徹底的無生懺。打禪七就是最徹底的無生懺,可是打禪七不講說無生懺,它就是禪,就是明心見性,其實禪是最徹底、最根本的無生懺的本質。

    我們說中國佛教,不知道馬來西亞這邊怎樣?台灣家家道場都拜《梁皇》、《三昧水懺》,馬來西亞也拜《梁皇》吧?中國的懺儀是祖師們結合了一些音樂、文學家,作了一個非常美的,音樂、文字都非常美的儀式,讓後人根據這樣的儀式、唱、念、禮拜,隨著這個懺儀的文字念誦,心隨著文字思惟走一遍,就啟動了佛法的機制,啟動了大乘空性,遍覆一切法界的機制,達成了懺悔的功能。
當然懂得懺悔理論,懂得懺儀流程思想結構的,當然產生的效果比較大。如果懵懂不懂的也有效果,跟誦經一樣,誦《金剛經》、《法華經》也能夠達成消災免難、增長智慧的功德,所有的懺儀都是根據大乘經典的經義,由祖師結合了音樂,結合了一些文學家美的詞句把它作出來的,所以懺儀的本質還是大乘的經典

    有一個佛教的人,他領了政府的文書,要過長江到對岸一個縣去赴任當縣長。從渡口上了船以後,船已經開了一半,結果突然後面來了兩個警察,就是官差。耶!等等等!」「為什麼?再不上船,今天晚上就要在河這邊過夜了,又要花錢,又耽誤時間。船夫就說:我已經划一半,又要划回去,反正我也賺不到你的錢。這個官員就很善良說:你回去,我多付你一點錢。因為他多跑了一趟,船到一半再回去,靠岸把這二個人接上去:不是多跑一趟,耽誤時間?他說我多給錢。這個船夫就願意划回去,靠了碼頭,把那二個官差接上來以後,就划到對岸去了,這個人就下船了。
下了船以後,奇怪!這二個人怎麼跟著我後面不走,是不是要搶我的?他回頭看二個人,問:你們二個人有什麼事?他怕是強盗。他說:實不相瞞,我們二個不是人,我們二個是鬼,我們是閻羅王派來的差役,後天早上九點鐘要拿你的命。哎喲!嚇一跳!他說:可是你很善良,我們在渡口本來過不來,你很善良,花一點錢把我們渡過來了,所以給你報這個訊息。後天早上去你的官府,把你拘留到閻羅王那邊去。那怎麼辦呢?他說:只有一條,明天還有一天的時間,只要趕在後天早上九點,誦三千遍《金剛經》,就可以免除這一難。他說:謝謝!謝謝!
他趕快到了衙府,把文書遞上了以後升堂,把部下全部找來,把寺院的經典、出家人全部找來,趕快大家幫忙誦《金剛經》,他是縣太爺啊,大家要買帳啊,所以找了幾百個人幫忙誦《金剛經》,到了第二天,三千多遍誦好了,於是在家裡等,晚上的時候二個小鬼來了,耶!怎麼不是你們二個?是啊!因為昨天的二個洩露天機,被閻羅王打了五十大板,關在裡面了。他說:你雖然免除於死,可是還要帶你去消案,因為你的命到了,帶你去,可是因為你三千遍誦好了,再送你回來。在路上踫到那二個鬼,被打得唉唉叫,被關在那個地方,後面的就不用講了。
  誦經在藏經裡面,這種因果故事,誦經的福報功德果報記錄,不可勝數。
這個懺儀就是祖師根據大乘經典,重新製作的一套非常精美、非常好的一套儀式,它的本質就是大乘經典。我早上講過,大乘經典為什麼有這些功德?因為它涵蘊了遍法界,普及法界一切法的機制,我們在誦經的時候,就是啟動了這樣的機制,因為懺悔的儀式本質就是大乘的經典,所以我們根據懺儀的流程,誦、唱念、拜的時候,自然啟動這樣懺悔的機制,而達成了福增罪消的作用

  今天四節課,懺悔析義到這邊圓滿,我預定的進度圓滿達成,我一直擔心怕講不完,因為後面《梁皇寶懺》比較多,而且是主要的部份,我怕到時候時間太少,《梁皇寶懺》講不完,這樣看起來還好。今天可能速度稍微快了一點,請大家多包涵!這節課到這邊,下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