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緣三寶第十一 [1]
「警緣三寶」分成六小段:
一、常憶念三寶恩德──三寶力故行菩薩道。
二、三寶力故五根常離地獄餓鬼之境,意成就三寶救拔眾生的功德力。
三、末世而能夠發起信心跟菩提心,都是三寶之力。
四、現前所修些微供養並不足以報答三寶佛恩。
五、發菩提心、四弘誓願、嚴身淨土才是真正的報佛恩。
六、祈願三寶攝護一切有情生生世世。
(一)對一切有情的胸懷。
(二)知恩報恩,緣念三寶。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宜復人人緣念三寶。[3]何以故爾?若使不知三寶,云何得起慈心愍念眾生?[4]若使不知三寶,云何得起悲心救攝一切?[5]若使不知三寶,云何得起平等心,怨親同觀?[6]若使不知三寶,云何能得妙智,證無上道?[7]若使不知三寶,云何明了二空,真實無相?[8]
二、三寶力故五根常離地獄餓鬼之境,意成就三寶救拔眾生的功德力
佛言:「人身難得,今已得;信心難生,今已生。」我等今者歸憑三寶,[9]而眼不見地獄餓鬼拔如吐火之色,[10]耳不聞地獄餓鬼苦楚熱惱之聲,[11]鼻不聞地獄餓鬼剝裂膿血之氣,[12]舌不嘗臭穢腐敗之味,[13]身不觸鑊湯爐炭寒冰之苦。[14]意常得知佛為無上慈悲之父,作大醫王,[15]知一切法為諸眾生病之良藥,[16]知諸賢聖為一切眾生看病之母。[17]意常警緣三寶護世,有識念處我常得知。[18]
三、末世而能夠發起信心跟菩提心,都是三寶之力
四、現前所修些微供養並不足以報答三寶佛恩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一切功德,供養中最,故經說言:「惟念過去世,供養為輕微,蒙報歷遐刦,餘福值世尊。」[21]又經言:「設欲報者,起塔精舍,燈燭旛蓋,香華茵褥,種種供養,將來之世,自受其福。[22]雖是供養,非報佛恩。[23]
五、發菩提心、四弘誓願、嚴身淨土才是真正的報佛恩
欲報佛恩,唯發菩提心,立四弘誓,[24]造無量緣,莊嚴身相,[25]修淨土行,[26]是為智者,知恩報恩。[27]今日道場同業大眾!諸佛慈悲,恩不可報,菩薩摩訶薩碎身猶不能報萬分之一,況我凡夫而能報者?眾等唯當依經所說,利人為上。各各至心,五體投地,普為十方無窮無盡四生眾生,歸依世間大慈悲父!
南無彌勒佛
南無釋迦牟尼佛
南無德寶佛
南無應名稱佛
南無華身佛
南無大音聲佛
南無辯才讚佛
南無金剛珠佛
南無無量壽佛
南無珠莊嚴佛
南無大王佛
南無德高行佛
南無高名佛
南無百光佛
南無喜悅佛
南無龍步佛
南無意願佛
南無寶月佛
南無滅已佛
南無喜王佛
南無調御佛
南無喜自在佛
南無寶髻佛
南無離畏佛
南無寶藏佛
南無月面佛
南無淨名佛
南無無邊身菩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
六、祈願三寶攝護一切有情生生世世
又復歸依如是十方盡虛空界一切三寶!
願以慈悲力、覆護衆生力、大方便力、不思議力,令修懺衆等,普及法界一切有情,願生生世世、在在處處,常聞三寶之名,常瞻三寶之相,常蒙三寶光明照曜身心,常蒙三寶慈悲覆護身心,常獲三寶神力拔濟身心,常獲三寶智慧開悟身心,悟無生忍,證真實相。
(二)知恩報恩,緣念三寶
又願生生世世、在在處處,常知三寶之因,[29]常念三寶之徳,[30]常稱讚三寶,[31]常恭敬三寶,[32]常供養三寶,常修建三寶,[33]常護持三寶,[34]常相續三寶,[35]以此警縁三寶,知恩報恩,[36]人人各獲六根清淨,五眼圓明,四無量心,四無礙智,應念現前,六神通力,六波羅蜜,隨心自在,盡未來際,饒益有情,行願圓成,倶登正覺。
[8] 「二空」就是人空法空,真實無相的真理。假設不知道三寶,就沒有佛法告訴我們怎麼進入真理。前面的慈悲眾生是事相,平等心、妙智、明了二空是理性;慈悲眾生是福,平等願心、等觀妙智、證無上道、二空真實無相,是智慧之理。事理二者圓融,行菩薩道。
[18] 「警」是很靈敏,「緣」是知道三寶護念世間眾生。我們的意念應該要常常的警緣,所有心念可以到的地方,我都常常去了解、去知道。這是我們因為三寶力故,能夠五根離開地獄餓鬼的痛苦境界,意常常能夠了知到三寶護念眾生的慈悲。
[19] 我們現在雖然沒有生在佛的時代,生在末法時代,可是我們有信心,六根非常的清淨、沒有苦惱衰敗,身心安樂能夠往來無礙──學佛、做佛法的善事沒有障礙。這就是我們殊勝的果報,是前世的善緣,除了自己力量是主要以外,也有三寶宿世的加持力。
[21] 「遐」是很長遠的意思。功德裡面,供養算是非常重要很殊勝的,所以經上說:「我憶念思惟過去世,曾經有一些很輕微的供養,這一點輕微供養三寶的果報卻很大。在很長遠的劫數當中,都受到這一點點供養的福報;也就是說,我一點點小小輕微供養三寶的功德,所得到的果報,卻經過了很長的時劫,都受到這個供養的回報,受到好的果報。而剩下一點點的福報,還能夠生在佛的世間,遇見佛、聽聞佛說法,這就是供養三寶的利益。所以說一切功德,供養最殊勝最大。
[26] 「修淨土行」是我們發心建立一個清淨的國土,讓無量無邊的眾生,到我這個國土裡面來修行。「造無量緣,莊嚴身相,修淨土行」是莊嚴自己的身,是自己要造一個清淨的土──「嚴身熟土」,莊嚴我們的身,成熟這個淨土,這個就是菩薩的精神。
[28] 不管是什麼時間、空間,有六個受到三寶的攝護:第一、常聽聞三寶的名字。第二、常看到三寶的相貌。第三、蒙三寶的光明照耀身心。第四、蒙三寶的慈悲覆護──就是三寶的慈悲,能夠加持在我們的身心上。第五、三寶的神力拔濟身心──如果我們的身心掉在痛苦的境界裡面,希望三寶能夠拔濟我們出來。第六、三寶的智慧能夠打開我們的心智,能夠開悟證真理,這是我們修學佛法最根本最究竟的目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