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她問到:「生死真的很苦!但是我該如何離苦?」
印隆回答:「就從守好當下的一念心做起。」
我們現在所受的所有果報,都是來自於我們自己所造作的業力,一切都是「自作自受」。業是「三業」──身業、口業、意業。[1]「身業」即身之所作,如殺生、偷盜、邪淫、酗酒等事是;「口業」即口之所語,如惡口、兩舌、綺語、妄語等之言語是;「意業」即意之所思,如貪、瞋、
痴等動念是。
但最重要的是「意業」,因為意念會發動身、口二業,動什麼樣的念頭,就會坐什麼樣的事。因此,「守好自己的心」實在是太重要了!「守好自己的心」,就是要「觀心」。
智者大師強調「觀心」是要我們時時注意自己的起心動念,因為眾生無始劫來的生死習性實在太重,稍一不注意,就會失去正念,起生死之心,造生死之業,受生死苦報。「一心正念」為不起世間五欲之生死煩惱心,不起愛染繫縛眷屬心,方能一心精進修行,得到正定正慧的真實解脫之道。
《摩訶止觀》有云:
止觀者:例為十法。議境者:若魔事起,隨順魔行,作諸惡業,成三途法。若隨魔起善,所謂他屬,而行布施;雖生善道,世世相染,或時附著,倚託言語。若捨身命,即受彼報;設欲修道,遮障萬端!經云有菩薩有魔無魔,即此意也。……起於魔檀,為有報故;持於魔戒,要利養故;行於魔忍,為畏他故;習魔精進,求名聞故;得於魔禪,昧於鬼法;樂於魔慧,分別見網。如是六法,雖名為善,其實是魔;由此邪蔽,蔽三脫門。[2]
「觀心」對於修行的重要,為能真實面對自己的一切發心,絕不可以事相來欺騙他人,蒙蔽自己。若發心不正,則「六度」也會成為「六蔽」,看似善法,實行魔業;發心不正,果報即不正。
佛教所講的「自淨其意」,就是「守好當下的一念心」,如此必能諸惡莫做,眾善奉行,真正的離苦得安樂!
清淨三業(出《纓珞經》)
《經》云:須菩提問佛色身,佛即以三業答之。(梵語須菩提,華言空生,又云善現。)
〔一、身行清淨〕,謂身之所行,能防塞一切諸不善法,是名身業清淨。
〔二、口言真誠〕,謂凡所言說,真實誠信,永離邪妄之語,是名口業清淨。
〔三、意專向道〕,謂收攝身心,常居寂定,無他異念,是名意業清淨。
〔一、身業供養〕,謂身至誠敬禮諸佛菩薩,是名身業供養。
〔二、口業供養〕,謂口發言稱美諸佛菩薩功德,是名口業供養。
〔三、意業供養〕,謂端心正意,想念諸佛菩薩相好,是名意業供養。
[1] 三業除了「身業、口業、意業」之外,還有以下其他說明:
一、善業、惡業、無記業。善業是良善的行為造作;惡業是惡劣的行為造作;無記業是非善非惡無可記別的作業。
二、漏業、無漏業、非漏非無漏業。漏業是有煩惱的作業,可召感分段生死的果報,乃凡夫的作業;無漏業是無煩惱的作業,可召感方便有餘土的果報,乃二乘人的作業;非漏非無漏業可召感實報土的 果報,乃菩薩的作業。
三、順現受業、順生受業、順後受業。順現受業是此生造業此生就受果報;順生受業是此生造業要在來生才受果報;順後受業是此生造業要到二生以後才受果報。
四、罪業、福業、不動業。罪業就是罪惡之業,造了罪惡之業,將會墮落到三惡道中去受苦;福業就是福德之業,造了福德之業,將來就會招感 人天的福報,享受世界上的福樂;不動業是約所修的禪定說的,如修四禪定,將來就會生到色界天去,如修四無色定,將來就會生到無色界天去,在色無色界天中, 享受禪定之樂,不為外境所動,故名不動業
一、善業、惡業、無記業。善業是良善的行為造作;惡業是惡劣的行為造作;無記業是非善非惡無可記別的作業。
二、漏業、無漏業、非漏非無漏業。漏業是有煩惱的作業,可召感分段生死的果報,乃凡夫的作業;無漏業是無煩惱的作業,可召感方便有餘土的果報,乃二乘人的作業;非漏非無漏業可召感實報土的 果報,乃菩薩的作業。
三、順現受業、順生受業、順後受業。順現受業是此生造業此生就受果報;順生受業是此生造業要在來生才受果報;順後受業是此生造業要到二生以後才受果報。
四、罪業、福業、不動業。罪業就是罪惡之業,造了罪惡之業,將會墮落到三惡道中去受苦;福業就是福德之業,造了福德之業,將來就會招感 人天的福報,享受世界上的福樂;不動業是約所修的禪定說的,如修四禪定,將來就會生到色界天去,如修四無色定,將來就會生到無色界天去,在色無色界天中, 享受禪定之樂,不為外境所動,故名不動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