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Ⅱ)通結始終心要,分三
(一)直指知見 (二)持說福勝 (三)正示觀法
(一)直指知見
「須菩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一切法,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須菩提!所言法相者,如來說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此通結正宗分中,從始至終,所說心要之法。經初,空生請問:「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則答曰:「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至此結歸則曰:「應如是知見,如是信解」,是即首尾照應。
佛謂須菩提:「若有真正發菩提心之人,於我前來所說一切法,應當如是知見信解。」「一切法」,乃通指上文,住心無住,降心離相,發心無法之法。如汝問我:「云何應住?」我則教汝:「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汝今應如是知。」如汝問我:「云何降伏其心?」我則教汝:「一切眾生,悉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實無眾生得滅度者,汝應如是見。」如汝問我:「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我則教汝:「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汝應如是信解。雖然我如是說,汝能如是知見信解,還要不生法相,始得與般若相應。法相即住心無住,降心離相,發心無法之法相。果能法相不生,則知為真知,見為真見,信解亦為真信解。諸相銷亡,一心無寄,」般若玄旨,妙極於斯矣。
「須菩提!所言法相者」,乃如來隨機演說,如谷應聲。如來心中,原無法相。前云「無法可說,是名說法」;故曰「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一)直指知見竟。
(二)持說福勝
「須菩提!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提心者,持於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其福勝彼。」
此斷二十七種,持經功德取相疑。上云:不生法相,恐疑既一切法,不生法相,則持經功德,寧非取相耶?故說此以破之。
佛謂須菩提: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祇(此云無數)世界七寶,持用布施,此指住相布施之人,非指無住行施菩薩;若無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無可比較。以住相布施,乃為有漏;若更有發菩提心之男女,持於此經,乃至四句偈等,而能受持讀誦以自利,為人演說以利他,二利繁興,其法施之福,乃是無漏,自然勝彼寶施之有漏矣。
(二)持說福勝竟。
(三)正示觀法
「云何為人演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何以故?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此徵釋福勝所以。先示說法之軌則,再示觀法之功能。全經結局於此,正如來至極悲心,於法會告圓之際,特徵起釋成,仍以三種般若而結歸之。「為人演說」,是文字般若;「不取於相」,是觀照般若;「如如不動」,是實相般若。
徵問:云何為人演說,而能福勝無量寶施?釋曰:不取於相,雖依文字般若而說,不取名字相,言說相,心緣相,能演出文中所詮之觀照妙智,實相妙理,智與理冥,理得智顯。
「不取於相」,即觀照工夫。觀照功深,而能離相,不取我相、法相、非法相;照見我空,法空,空空。三執全消,三空頓證。
「如如不動」,即實相本體。此體本是一心真如之理,一如一切如,無法不如,所謂徹法底源,無動無壞。若心取相則動,則不如如;不取於相,則如如不動矣。
末世發菩提心眾生,果能如是「為人演說」,依如理起如智,以如智照如理,即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其福勝彼無量寶施。
筆記整理
表格 2 於法會告圓之際,以三種般若而結歸
為人演說 | 文字般若 | 末世發菩提心眾生,果能如是「為人演說」,依如理起如智,以如智照如理,即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其福勝彼無量寶施 |
不取於相 | 觀照般若 | 觀照工夫-觀照功深,而能離相,不取我相、法相、非法相;照見我空,法空,空空。三執全消,三空頓證 |
如如不動 | 實相般若 | 實相本體-此體本是一心真如之理,一如一切如,無法不如,所謂徹法底源,無動無壞。若心取相則動,則不如如;不取於相,則如如不動 |
「何以故」者,重徵以何之故,定要不取於相。意謂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故復示以真空觀智,照破一切諸法之妄相,方見般若實相之本體。
「一切」者,切字去聲,包括之詞。即舉五陰、六入、十二處、十八界,三界一切有為生滅之法,悉皆虛妄,不是真實。乃由眾生遍計所執,執為實有。此乃情有理無,以般若智照照之,內之身心,外之世界,如夢境、如幻事、如水泡、如影像、如朝露、如電光,一一不實無常,無可愛樂。迷時非有似有,悟時有即非有。
「如夢」者,夢中境界,夢時非無,及至於醒,了不可得。永嘉云:「夢裏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又不待醒後方無,正當夢時,何嘗實有?因眾生夢想顛倒,妄執為實,夢可愛境,心生愛戀;夢可畏境,心生畏懼。即心隨妄境轉也。
現前身境亦復如是,本非實有。由眾生處在長夜迷夢之中,曾不覺悟,迷執為實,妄起憎愛之惑,而造取捨之業,枉受生死之苦!
問:夢境非實,人所皆知,現前身心世界,日間所見之境,何得謂為夢境耶?答:子但知一夕之夢為夢,而不知一生之夢,為大夢。諸葛武侯曰:大夢誰先覺?即指一生之夢也。更不知歷劫之夢,為迷夢,自有無明不覺以來,即在夢中。生相無明未破,其夢尚未大覺,佛直破生、住、異、滅四種夢心,方稱大覺。子不知人生是夢,即在夢中未覺,故不信一切皆為夢境。
「如幻」者,有為諸法,悉皆如幻。猶如幻師,以幻術力,現出種種幻事。如咒土生瓜,符水化魚等,舉體虛妄,現前似有,孩兒認以為真,大人知其是妄。現前身境,亦復如是。迷者執為實有,悟者乃覺真空。
「如泡」者,泡即水泡,乍起乍滅,而不久停。「如影」者,影即影像,依形故有,全無實體。「如露」者,露即朝露,須臾之間,見日即晞。「如電」者,電即電光,生時即滅,倏忽便無。一切有為諸法,亦復如是,悉皆無常不實,自當於此諸法看得空,方能用功著得力。
夢等六喻,即是入真空之微妙觀門。以此觀照妙智,能入實相妙理,方得般若本體。故如來最後垂囑云:「應作如是觀」。「應」者,當也;「如是」,即六種譬喻;「觀」,即妙智。捨此妙智,安契如如不動之理,而證法身真境,直到涅槃彼岸也。
又復當知,於一切有為法中,而起六種妙觀,但觀虛妄生滅之相,即見如如不動實相。並不必撥萬有,而覓真空。如龐居士云:「但自無心於萬物,何妨萬物常圍繞。」又百丈云:「但離妄緣,即如如佛。」果能如是,方堪入廛垂手,教化眾生,為如來使,行如來事矣。
正宗一大科至此已竟。
筆記整理
表格 3 於一切有為法中,而起六種妙觀
如夢境 | 夢中境界,夢時非無,及至於醒,了不可得 | 佛直破生、住、異、滅四種夢心,方稱大覺 |
如幻事 | 有為諸法,悉皆如幻 | 迷者執為實有,悟者乃覺真空 |
如水泡 | 泡即水泡,乍起乍滅,而不久停 | 一切有為諸法,亦復如是,悉皆無常不實,自當於此諸法看得空,方能用功著得力 |
如影像 | 影即影像,依形故有,全無實體 | |
如朝露 | 露即朝露,須臾之間,見日即晞 | |
如電光 | 電即電光,生時即滅,倏忽便無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