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11日 星期六
香煎豆包蔬菜餅
周末印隆會自己煮食,主要是不捨東東老闆娘太辛苦,另外周末假日也比較有訪客,可以一起共享。而因為印隆的體力不是很好,所以都煮比較簡單的(大部分是羅漢菜湯)。而最近在食譜上看到一道菜,感覺簡單又營養,就決定於今日午齋時做做看。
材料:嫩豆包、香菜(也可以其他蔬菜)
調味料:鹽、白胡椒粉、太白粉
將嫩豆包小心展開,均勻灑上一點鹽、白胡椒粉及太白粉。
將香菜末放置於豆包上。
再均勻灑上一點鹽、白胡椒粉及太白粉。
蓋上豆包,讓香菜夾在中間,稍微壓一下使之緊實。並置放一下,讓調味料滲透。
用中小火慢煎。
兩面煎熟至金黃色,就完成了!
口味較重者,還可以再灑上一點白胡椒粉。
趁熱享用了這道香煎豆包蔬菜餅,外層是香酥的豆包皮,內層是嫩嫩的豆包香及蔬菜香,吃起來有一種特別的爆漿感,很好吃呢!
香菜也可以用其他的蔬菜變化,如九層塔、高麗菜等,依時節與自行的喜好,都很健康好吃哦!
或許有人會問到,香菜是五辛嗎?不是的!之前有一篇文章在網路上流傳,相信也讓許多人起了疑惑。在《丁福保佛學大辭典》中的解釋,「五辛」又曰五葷,指五種有辛味之蔬菜也。《梵網經》下曰:「若佛子不得食五辛:大蒜、茖葱、慈葱、蘭葱、興渠,是五種一切食中不得食。若故食,犯輕垢罪。」《楞嚴經》八曰:「諸眾生求三摩提,當斷世間五種辛菜。此五種辛,熟食發婬,生啖增恚。如是世界食辛之人,縱能宣說十二部經,十方天仙嫌其臭穢,咸皆遠離。」《天台戒疏》下曰:「舊云:五辛謂蒜、蔥葱、興渠、韮、薤,此文止蘭葱足以為五,兼名苑分別五辛。大蒜,是葫菱;茖是薤;慈葱是葱;蘭葱是小蒜;興渠是蔥蒺也。」興渠為梵語辛膠之名。唐高僧傳,謂僧徒多迷興渠,或云蕓臺胡荽,或云阿魏,唯淨土集中別行書出云五辛,此土唯有四,闕於興渠。興渠生于闐,根麤如細蔓菁而白,其臭如蒜。臺荽非五辛,所食無罪。今他書猶多以芸臺胡荽為葷,不知其誤。(參:芫荽(香菜)是五辛嗎? )
香菜提取液具有顯著的發汗清熱透疹的功能,其特殊香味能刺激汗腺分泌,促使機體發汗,透疹。另具和胃調中的功效,是因香菜辛香升散,能促進胃腸蠕動,具有開胃醒脾的作用。
香菜屬辛、溫,歸肺、脾經;具有發汗透疹,消食下氣,醒脾和中的功效;主治麻疹初期,透出不暢及食物積滯、胃口不開、脫肛等病癥。(參:香菜的營養價值)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印隆師父好,阿彌陀佛!
回覆刪除昨天我有做這道菜哦!沒想到它做出來這麼好吃!而且我只有用鹽巴這項調味料和香菜而已。本來吃豆包已經吃到很膩了,現在多了一種新吃法,又可以繼續吃豆包了!對了,連我媽都說好吃呢!(整個洋溢著幸福的感覺 :D )
末學
隆深 合十
隆深仁者:阿彌陀佛!
刪除看樣子您的手藝也很好哦! =D> 因為這道菜雖然簡單,但是要好吃,功力在煎豆包的火候,方能外酥內嫩~ :x
印隆師父:
回覆刪除末學不敢自稱手藝好,其實以前常煎豆包,煎好了加醬油和水滷來吃(媽媽教的)。以前都煎不漂亮。昨天因為一邊要洗菜的關係,就用小火讓它慢慢煎,過一會兒再翻動時,就發現豆包煎得很酥又不黏鍋,高興極了(終於有一次把豆包煎得很漂亮了)!
謝謝師父的指點,原來重點在火候!以後我就都用小火煎,這樣就可以煎得外酥內嫩了!(流口水~)
末學
隆深 合十
隆深仁者:阿彌陀佛!
刪除您真的好謙虛呢!末學很讚嘆!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