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7日 星期五

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善犬「證界」皈依)

 

   今天為一位善犬做了正式的皈依儀式,因為有感於其主人對於惡趣眾生的慈悲發心,另外印隆與這位狗妹妹有特別的緣分,所以就為其皈依,牠也成了印隆的第一位旁生道弟子。等有照片時,再跟大家分享。

  印隆為這位善犬提取法名為「證界」,「證」是隨著印隆法名的法脈,「界」是一真法界的「界」。也祈願證界善犬盡此一報身後,能夠往生善道,聞法修行,發菩提心,永離生死輪迴之苦,成就佛道!

  在印隆剛入佛門時,因為知道自己的問題在那裡,所以就在「界分別觀」上下手(五停心觀)。在有了「界分別觀」的基礎後,進而修持緣起觀,乃至於天台的一心三觀。其實都是一樣的道理,讓我們能更完整的看待諸法,不起對立分別之心。

  十法界眾生由其所起一念心之不同,而形成四聖六道等不同的十法界眾生。[諸佛與眾生皆是一念心具十法界,一念心迷是眾生法界,一念心悟是佛之法界,故雖是造惡眾生,只要隨時起善念的觀照,懺除往昔所造諸惡業,終能成就菩提佛果。諸佛與眾生其所具有的佛性是完全平等無二的:何謂法界,理常一故。諸佛眾生,性平等故」。[1]聖凡」之別,在於一念之心覺與不覺:何謂聖凡,十事異故。佛及三乘,是名為聖;六道羣生,是名為凡。事雖有十,理常是一」。[2]眾生雖然本具佛性,但由於迷悟的差異,而產生了十界正依之別。佛及菩薩、緣覺、聲聞,修行得悟故稱為「聖」;六道眾生迷惑造業,流轉生死故稱作「凡」。雖然眾生果報事相有十種分別,但其理體本性是恆常是一如的,也就是本自清淨的元明佛性。

  〈永嘉大師證道歌〉有云:「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這二句很即是在說明「迷則有三界,悟則十方空」的道理。六趣即天、人、阿修羅、餓鬼、畜生及地獄的六道一切眾生。在生死輪迴中的眾生,因一念迷妄,隨其業力而趣入六道之中。大千者,謂三千大千世界,一日月名一世界,千個世界合為一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名為一中千世界,復千個中千世界名為一大千世界。

  「夢裡明明有六趣」的「夢」字,說明夢的本質就是顛倒。因為眾生的無明妄執,執緣起假合的諸法為實有,執四大五蘊和合的假我為實我,因此造作生死之業,妄受苦報不已。就像是在夢中一樣,不知不覺而起惑造業,由業感果,六道輪迴,則三千性相,百界千如,由此彰立。

  人生如夢,一切如過往雲煙。從小到大,所以為、所認識到的我及我所有的一切,死後皆無,父母親屬,功名富貴,那一樣帶得走?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六道輪迴,道出一切有為法皆如夢,九界眾生都迷醉於無明生死之夢,就算成佛、涅槃也是夢。真知夢者,唯有佛陀,覺悟萬法唯心,明白如夢幻泡影這個事實。唯獨一真法界,如來藏心,聖凡不二,常住不減,才非是夢啊。

  「覺後空空無大千」,如人從夢中醒過來時,方知是一場黃梁夢。覺悟之後,那裡有六道和三千大千世界?佛與眾生均本具清淨自性,悟之而登妙覺,迷之而流浪生死,四聖六凡所本具清佛性之體雖然無二無別,然因為對於實相之理有迷悟的差別,而感得不同界道之受報。眾生由於一念心迷,造諸惡業而受諸生死苦報,若能體會佛意,一念心轉,則能出離生死,轉迷為悟,解脫億劫沉淪六道之苦業。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



    [1] 《會本》56

 [2] 《會本》56

2 則留言:

  1.      夢中佛事

          永嘉大師證道歌云:

           夢裏明明有六趣

           覺後空空無大千

     
                悟!
           世事本是無常,
           人生絢爛一場,
           編戲導戲演戲,
           台前台上台下,
           大作夢中佛事,
           廣行水月道場,
           來時本應無著,
           去處無需留蹤,
           會心頷首一笑,
           瀟灑還歸虛空!

     
     ─ 謹以此心得與法師分享 ─

     

     

     

     

     

    回覆刪除
  2. 師父:
    弟子慧謙有疑問向師父請益。
    1.為『旁生』皈依的前提是『但解法師語』,

    所以師父為一位善犬做了正式的皈依儀式,請問是『ok』的嗎?

    2.可否為『小嬰兒』(4個月大)求受皈依?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