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明清禪學課程,是討論《參同契》,負責報告的同學提到了「根性與法緣」的問題,有二個面向:
一是所謂的利鈍根,也就是說,利根的人因為開悟快,所以跟隨在師長或與僧團共住的時間較短,因此法緣較少,如大迦葉尊者(大迦葉曾說,如果佛未出世,他也可以成為獨覺)。而鈍根的人因為開悟較慢,會願意虛心的跟隨在師長旁學習,因此法緣較長,如阿難尊者(阿難隨侍佛陀二十年,但是是最後一個開悟的阿羅漢)。兩者的差別只是因為根性,也為過去多世所修有關;但是利根的人要注意自己的心態,因為我慢心容易生起,又不常跟隨善知識學習,就容易發生知見偏邪乃至於走火入魔的情形。
另一種是跟發心有關,發自利的聲聞緣覺心者,屬於利根,較快成就涅槃(但只是化城)。但發利他的菩薩道心者,是屬於鈍根,因為在行菩薩道上要難行能行、難忍能忍,會遇到比較多障礙,也因為這些障礙而廣學八萬四千法門,所以法緣較深。
當討論到這裡時,玉梅突然看了一下印隆,說:「妳會不會是因為發菩薩心,所以障礙那麼多呀!」ㄏㄏ,大概是說印隆生病以及一些遇到的問題吧~不過印隆已經覺得自己很幸福了,跟過去的前賢比起,根本就不算什麼。而也覺得真的要受一些苦,才會真正的生起悲心,並且更有毅力。
就像之前所說的,消一分業障,增一分福德,要能利益眾生,一定要有足夠的福德智慧。所受的苦都不會白受,將來都能成為利益眾生的資糧。
印隆師父:阿彌陀佛!
回覆刪除師父所言,明淵感同身受!古云: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我想應該就是這樣的境界吧!
明淵 合十
明淵菩薩:
刪除或是要經過這樣的鍛鍊,才會培養出能力。不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