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8日 星期四

攀越冰峰|彌殺彌慈

  在三學精要的一堂課中,校長讓我們看了一部影片:「攀越冰峰」,然後要大家分享觀後感。

  這部電影演出的是一個真實的紀錄:在1985年五月,來自英國的兩名登山者「Joe」及「Simon」征服高達二萬八百英呎的秘魯安第斯山「斯拉格蘭峰」。登上峰頂的二人,原以為會是一趟成功之旅,竟在下山途中遇到人生中的大考驗;Joe不慎摔斷右腿,面對腳下的萬丈冰淵,身體狀況又無法向上攀爬,同伴Simon只能用救生繩緊緊拉住,帶他一同下山,過程歷經充滿痛苦與煎熬的折磨,Joe在三千英呎之處,又不幸墜落懸崖,卡在冰縫中動彈不得。時間一分一秒地流失,兩人早已在嚴寒中凍僵,懸繫兩人生命的繩子也不堪重負,隨時都有跌下山谷的危險。由於無法得知Joe是否存活,面對毫無動靜的繩子,Simon只好選擇割斷繩索,自己獨力攀出冰洞。

  Joe在冰縫之中幾乎無任何生存的可能,他懷著堅強的生存意志,拖著折斷的傷腿爬出萬丈冰穴。整整三天的千辛萬苦,就在Simon準備撤離之際,Joe拖著傷腿出現在他的眼前……。

  影片中有好幾個考驗人性的關鍵點,第一是在Joe斷腿時,Simon雖然曾經閃過一個念頭:「如果Joe真的摔下山,我就不用煩惱要如何幫他下山了」,但他還是走過來,一步一步的幫Joe下山。

  第二是當Joe又再次墜落懸崖,卡在冰縫中時,Simon等了很久,見不到Joe的回應,自己也快撐不下去了,只好忍痛將繩子割斷,自己獨自下山。

  其實,片中還有好多幕都是內心戲,與內心深處的自己作真實的對話,以及真實的呈現。唯有在生死交關中,一切都是最真實的。印隆不禁在想,如果我是Simon,我該怎麼做?我要如何做?

  在行菩薩道的路上,也將會時常遇到這樣的考驗。該背負著眾生、還是放棄呢?許多的決擇也不能看「相」上,一切都要看「發心」。在Simon割斷繩子的那一剎那,他在想什麼?是「如釋重負」?還是「不得不的選擇」?

  佛典上有一個「彌殺彌慈」的案例(止觀二之四曰:「央掘摩羅,彌殺彌慈。」),斌宗上人的詮釋,是我們在檢視菩提心時,一個很好的依止。

---------------------------------------------------------------------------

央掘摩羅彌殺彌慈論

 

斌宗法師著

一九三五年五月五日在寧波觀宗寺撰

 

央掘摩羅——此云指鬘;又名一切世間現。生於佛世,印度舍衛城北,薩那村人也。受學於婆羅門,師事摩尼跋陀羅。因被師婦之讒,迫乎師命,昧乎道理,信殺千人有涅槃可證,不怕萬劫受泥犁之苦。殺一七多日,惡實彌深,傷九百餘命,心何殘忍!佛悲愍之,放光照他,為之說法,立時改過懺悔,受持佛戒;當下迴光返照,發現良知,得四聖果,具六神通。所謂屠刀放下,立地成佛;苦海無邊,回頭是岸。如是改惡皈佛,固屬善矣!唯彌殺彌慈之謂,似乎不當?夫殺者,惡也,慈者,善也,非彌殺彌惡乎?蓋善惡之不相扶,猶冰炭之不相容然,於理寧無違乎?何天台大師舉斯言耶?想必有其宗旨在焉。

央掘殺人及千,害母並佛,故曰彌殺。然而見佛聞法,能即時大興懺悔,猛發道心,一念之善,豁爾成聖,終能度脫其遭殺之人,雖殺其色身而益其法身,謂能使之了生脫死,離苦得樂也。故殺他者,度他也!今以成聖之心,比其未殺之心,孰慈?必曰聖慈;此非彌慈乎?古德之言,豈欺我哉?予舉喻之:例如某鄉有一惡人,強暴橫逆,無非不作,及其悔過也,慈良惠施,無善不為;較之常人及未作惡時,非彌惡彌善乎?或曰:世之似盜跖、鯀、桀之類不渺,佛不之度,而獨見度於央掘者何也?經云:「無緣不度」,非佛有私心者也。蓋因其業重根鈍,一時不受化度,所謂不肯回頭,其奈他何?雖然,而佛之悲心靡已,必待緣熟而後度之。

復次,當知殺乃能開能遮,慈之有善有惡,若以善意犯殺而益人者,雖殺而慈,違理行慈而害人者,則慈而殺。如武王之誅紂而平天下,湯之伐夏以安民心;至於剿匪殺賊亦然。此非殺而善乎?苟慈其惡,而害天下,非慈而惡乎?觀夫釋迦往昔劫中,亦曾興慈殺人,因知一人欲殺害船中諸人,慮其造重大罪惡,墜無間地獄,故起大慈心犧牲自己,利益眾生,願己入獄受罪,殺一命以救眾命,猶能度其出苦,雖犯殺業,然則非唯無辜,反而益顯大聖救世之慈悲心也。彌殺彌慈之說非斯義乎?若以惡心殺人,則彌殺彌惡矣,固知菩薩之殺人者,救人也,純出乎慈悲者也,與之瞋恨兇惡而殺人者,豈可同日語哉!央掘之殺,事雖不同,理則相類。或者菩薩為愍一班自暴自棄作惡無知之眾,有罪不知求懺,縱造其惡未知所以,故若是權化,以感斯類,使其迴以返照,得同央掘之皈佛成聖者,亦未可知也。

嗟夫!末法之世,一般愚味卑劣之輩,未到菩薩境界,又非央掘利根,不達彌殺彌慈之旨,妄生邪見,恣造惡業,倡言殺它者,救他也!食眾生肉者,超度眾生出苦也!嗚呼!阿鼻地獄待誰入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