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1日 星期日

關於〈楞嚴咒〉的問題



        之前有法友在印隆的FB及私訊,討論幾則關於〈楞嚴咒〉的問題,內容都是許多法友也想了解的。因此謹簡單整理如下,提供大家參考,也歡迎法友善知識討論與回饋!

一、問:很想瞭解〈楞嚴咒〉如何背誦?
答:
(一)印隆的回答是:因為每個人的經驗不同,可以問問看已背起來的人之方法。因為出家眾是一定要背起來的,所以幾乎是在當行者時就背好。
(二)印隆是在二十歲那年掛單於寺院時,師長教示先禮拜了八十八佛大懺悔文,虔誠懺悔與發願,然後二個星期就把五堂功課都背起來了。而這是快三十年前的事了,印隆覺得是因為自己當時只有二十來歲,記憶力好,加上佛菩薩加持,所以快就背起來了。(參:20090917_如何背誦《楞嚴咒》?
(三)張瑋真法友提供個人經驗作參考:每天唸3遍,另外再每天背幾句,想到就重覆默誦,背到後來第五會,就差不多自然会背了,主要是有心和專注力。佛陀教育基金會,曾出版易背誦本。
(四)呂麗如法友提供《楞嚴咒》背誦技巧資訊作參考:https://m.facebook.com/groups/162605664071467?view=permalink&id=631171880548174

 
二、問:早課持楞嚴咒,發現咒語斷句不同:
世樺出版:南無薩怛他蘇伽多耶阿囉訶帝三藐三菩陀寫。薩怛他佛陀俱胝瑟尼釤……
法鼓山早晚課誦本:南無薩怛他。蘇伽多耶。阿囉訶帝。三藐三菩陀寫……
因為不懂咒語意思,請問有關係嗎?
答:
(一)斷句不同,可能是傳抄印製編排之差異,基本上咒語都是念得很快,斷句一下子就過去了,依您適合、習慣的法本來念誦即可。
(二)咒語其實是梵語所音譯,像是佛法的「法」,法(梵語:धर्मdharma,巴利語:धम्मdhamma),音譯為「達摩」;「僧伽(巴利文: सन्घ Saṅgha;梵語:संघSaṃgha),常簡稱」。要看當時翻譯的祖師所翻譯的方式,而成為中文字後,也會與當地口音、讀音有關。[1]
(三)唐代玄奘法師在翻譯佛典時,有提出「五不翻」的翻譯理論,指在將梵文譯成漢文時,若遇五種情形,不進行意譯,而保留其原音,直接採用了音譯。五種不翻的理論具體是指:
五不翻
說明
秘密故
陀羅尼
甚深微妙而不可思議的佛之秘密語,不翻(意義)。如,般若心經最後一節的「羯諦 羯諦 波羅羯諦 波羅僧羯諦 菩提薩婆訶」的真言、陀羅尼等詞類
含多義故
薄伽梵具六義
多種含義的詞,不翻(意義)。如兼具自在、熾盛、端嚴、名稱、吉祥、尊貴六意的薄伽梵(亦有翻譯為世尊的情況)等詞,不意譯。
此無故
淨淨樹、中夏實無此木
本地(漢地)沒有的事物,不翻(意義)。如印度的閻浮樹、乾闥婆、迦樓羅等事物,為漢地所無,保留原音
順古故
阿耨菩提」,非不可翻、而摩騰以來常存梵音
沿用以前既存的翻譯方法。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意為「無上正等正覺」,而自從東漢以來,歷代譯經者皆採用此音譯,故保留前人規式
生善故
般若尊重,智慧輕淺
為讓人對要翻譯的事物存尊重之心,而音譯。如般若、釋迦牟尼、菩提薩埵等,不譯為「智慧」、「能仁」、「道心眾生」等,因為前者能令人生尊重之念,而後者因為意義較淺,恐為人錯解輕視

(四)不懂咒語意思是否有關係呢?看了以上的分享,各位善知識必能明瞭,是沒有關係的。因為咒語是與梵語所音譯而來,它主要是「音」而非文字,因此只要念的順暢就可以。
(五)以前印隆在研究所時,修過梵語與藏文,第一次背起來的都是梵語《心經》與藏文《心經》。的確在最後一節〈大明咒〉,與中文的「羯諦 羯諦 波羅羯諦 波羅僧羯諦 菩提薩婆訶」會有點不同,但無損對其信心。
(六)在上惠敏法師的三學精要課程時,他是梵語高手,因此有上過他將楞嚴咒〉翻譯的課,五會分別為:
第一會 毗盧真法會
第二會 釋尊應化會
第三會 觀音合同會
第四會 金剛藏折攝會
第五會 文殊弘傳會
有興趣之法友,可參考當時的上課講義:法鼓佛教學院 三學精要研修參考資料-楞嚴咒
(七)之前曾流通過的《楞嚴咒疏》,首先有說名持咒的前方便,然後有咒語解釋,以及圖文觀想的解說,內容非常好!推薦閱讀(楞嚴咒大意-摘自《楞嚴咒疏》清續法大師  )。


[1] 像是印隆所背之楞嚴咒〉是國語的,但是念台語就不會背了,必須要看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