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嶽長老手繪水懺圖 |
《慈悲三昧水懺》云:「知玄感其異,思積世之冤,非遇聖賢,何由得釋?因述懺法三卷,蓋取三昧水洗冤業之義,名曰水懺。」
一般認為《慈悲三昧水懺》的著述因緣,是 悟達國師感謝聖僧 迦諾迦尊者,用三昧法水為其洗除其人面瘡的痛苦,由此冤業消除、解冤釋結,因此為報答解冤釋結的恩德而編著。
但是要注意懺文是說「因述懺法三卷」,「述」是表示敘述前人所作。這部《水懺》是根據 圭峰宗密大師所著十八卷的《圓覺經修證儀》,把屬於懺悔的部份,加以濃縮、改編,將屬於《圓覺經》的部份略去,編成一部懺文。在《神僧傳〉也有說明,[1]是宣述而非創作。
圭峰宗密大師(780-841)是華嚴賢首宗第五位祖師,為清涼澄觀大師的弟子,他比悟達國師(811-833)大三十一歲。所以悟達國師知道 宗密大師有一部根據《圓覺經》編的《圓覺經修證儀》修行儀軌,也藉此編輯成適合大眾修行的懺悔儀軌。
以下,敬錄 會性長老於《慈悲三昧水懺講記》上,p. 23-26、41、99的開示:
「因卓菴其處,遂成大寺。知玄感其異,思積世之冤,非遇聖賢,何由得釋?因述懺法三卷,蓋取三昧水洗冤業之義,名曰水懺。」
云「因卓菴其處,遂成大寺」,因為這樣的緣故,要報答迦諾迦的恩德,就在九隴山,結草庵,住茅蓬,在那裡居住,自修,後來變成一個大寺廟。「知玄感其異」,悟達國師感謝這個異僧解冤釋結,「思」念過去累生「積世」的「冤」業。「非遇聖賢何由得釋」。今天若沒遇到聖僧阿羅漢,怎麼能解冤釋結呢?
從晁錯被斬到悟達國師圓寂那年為止,一共有1025年做十世的高僧,或許是之前就有十世,經文沒詳細講。總之,十世都是做高僧。這樣積下來的冤業,如果沒遇到高僧,哪有辦法解冤釋結呢?因此之故,希望得到利益,也希望能夠利他,「因述懺法三卷」。宣述懺文修法,有上、中、下三卷。怎麼會叫作《水懺》呢?「蓋取三昧水洗冤業之義」。因為取三昧法水洗他的冤業,由此冤業消除,解冤釋結了,因此叫做三昧「水懺」。佛法總是慈悲為本,慈者能與樂,悲者能拔苦,使眾生能夠離苦得樂。用三昧法水,洗過去的冤業,因此叫做《慈悲三昧水懺》。
這裡所說「宣述《水懺》三卷」,《神僧傳》上講『因述懺法三卷』。述者,述而不做,表示不是悟達國師自己的創作。一般人沒注意到這一點,是敘述前人所作,拿來重編改版而已。是根據古人現成的文字拿來重新組織濃縮過,怎麼這樣說呢?因為平常人研究《水懺》,不知《水懺》是根據什麼來編的。這部《水懺》文字的來源從圭峰宗密大師的《圓覺經修證儀》來的。
圭峰宗密大師是華嚴賢首宗第五位祖師,乃是清涼大師的弟子。他比悟達國師早四十年,悟達國師出世的時候,宗密大師已經三十多歲了。但宗密大師住世只有六十三歲,悟達國師住世七十三歲。所以悟達國師在當時,很多人的著作他都看過。知宗密大師有一部《圓覺經修證儀》,就是根據《圓覺經》去編的修行的儀軌。文字很多,有十八卷。現在這部《水懺》的文字,就是從《圓覺經修證儀》來的。根據《圓覺經修證儀》的纖文拿來改編、重新組織、濃縮過,只述懺文,屬於《圓覺經》的部份加以略去。
又,《圓覺經修證儀》中,像《水懺》中懺除煩惱障、業障、報障三障的文字,有二番,有二回。前後互有詳略;有時前面略後面詳,有時前面詳後面略。因此之故,等於做二遍,所以《圓覺經修證儀》有十八卷之多。悟達國師是文學家,當然宗密大師也有相當好的文字,但是他要使得人人能夠來修學,所以把《圓覺經修證儀》裡面屬於懺悔的部份,加以濃縮、改編。改作一遍,成為三卷。論文字,從『戒定真香』到第三卷的最後『南無求懺悔菩薩摩訶薩』為止,共有一萬八千四百八十五字。比起《地藏經》多一千五百多字。把十八卷的懺文,濃縮成一萬八千字左右,因為除去佛號,前後出入懺文拜起,其他才是《水懺》的原文。
實際上《水懺》原文,不到一萬八千多字,他能夠把一大部的書濃縮成《水懺》的三卷,沒有相當的文學不容易作到。而且又把前後文拿來融會貫通,編成一部懺文,沒有相當的修持,也做不到。縱然是這樣,他已經花了相當的工夫,重編過、組織過,但他還是不敢說是自己的創作,只是說根據古人現成的懺文拿來組織過。所以《神僧傳〉說是『因述懺法』。是宣述而不作。宣述,根據圭峰大師《圓覺經修證儀》的懺文,拿來重新組織改編,變成《水懺》的懺文。我相信就是講《水懺》的法師,未必會講到這裡,甚至未必知這部《水懺》的原文是有根據的。不是悟達國師的創作,是根據《圓覺經修證儀》重新組織改編,成為《水懺》的懺文。
「撰為上中下三卷之儀文,人天敬仰,懺摩身口意十惡之罪業,凡聖皈崇。」當時有這樣的原因,悟達國師就在九隴山搭茅蓬,在那裡修行,為答迦諾迦尊者解冤釋結的恩德,著述這部三昧水懺,把懺法寫為「上中下三卷」的懺文。禮懺的儀式,謂之「儀文」,一共一萬八千多字。是根據圭峰宗密大師的《圓覺經修證儀》濃縮改編組織的,不是他自己的創作。是根據古人現成的拿來重新修飾,修得非常優美,極其簡要。這個懺文流傳到今日,「人天敬仰」,不但是人間的人尊敬崇仰這部水懺的神聖功德,連天上的天人也敬仰、讚歎這部懺文的殊勝。仰,仰慕。敬,尊敬。尊敬仰慕悟達國師著作這懺文那麼好,大家都非常仰慕,所以禮懺,求消災解厄,解冤釋結。
現在有迦諾迦尊者用這三昧法水,洗除悟達國師的人面瘡的痛苦,有這樣的原因,他才編著《水懺》,所以叫做《三昧水懺》。《水懺》是紀念悟達國師用三昧水洗除他的人面瘡的罪業,冤業,解冤釋結,得到這樣的功用。因此他所著作的懺文,就叫做《水懺》。《水懺》有三卷,卷上、卷中、卷下,現在這裡屬於上卷,下面的懺文就是悟達國師所寫的了。
悟達國師是根據圭峰宗密大師的十八卷的《圓覺經修證儀》節錄,濃縮,改編出來。它本來有前後二篇,他把它濃縮合起來,成為三卷,文字非常優美,比起原本《圓覺經修證儀》的文字,好得很多。《圓覺經修證儀》原來的文字比較沒那麼好,那麼優雅,這篇文字非常好,也不會太深,容易明白。
以下,敬錄 會性長老於《慈悲三昧水懺講記》下,p. 361-362的開示:圓覺-南無圓覺地菩薩摩訶薩(三稱)
「南無圓覺地菩薩摩訶薩」。圓覺地是配合上卷的等覺、中卷的妙覺,這下卷是圓覺。其實圓覺也是妙覺,妙覺就是究竟佛果,成佛是最微妙究竟圓滿的大覺,所以圓覺也就是妙覺。
不過這其中另外還有一種意義,悟達國師編著這部《三昧水懺》,他是根據圭峰大師的《圓覺經修證儀》。《圓覺經修證儀》有十八卷,很多,是根據《圓覺修多羅了義經》去著述的。《圓覺經修證儀》中,屬於懺文方面,沒關於《圓覺經》的,他節錄下來,著成一部《三昧水懺》。但他的根本是從《圓覺經》來的,由此編著讚偈的人,體會他的意思,最後拜『圓覺地菩薩』,圓覺地也可以通指《圓覺經》的十二位大菩薩,普眼菩薩、普賢菩薩等十二位大菩薩,所以拜『圓覺地菩薩』,也是表現前面的妙覺,也是究竟圓覺,這是第一種意思。
第二種意思,這個懺文,從《圓覺經修證儀》來,既然是屬於《圓覺經修證儀》原本的懺文,所以我們也要禮拜《圓覺經》上所有的大菩薩,都是十地以上的大菩薩,都是等覺菩薩,也有帶果行因,倒駕慈航的菩薩,像文殊菩薩等。因此之故,最後拜『圓覺地』,也就是總禮拜《圓覺經》上所有的大菩薩。
[1] 《神僧傳》卷8:「悟達國師知玄。與一僧邂逅京師。時僧患迦摩羅疾。人莫知其異也。皆厭惡之。知玄視候無倦色。後別僧謂知玄曰。子後有難可往西蜀彭州茶隴山相尋。有二松為誌。後知玄居安國寺。懿宗親臨法席。賜沈香為座。恩握甚厚。忽膝生人面瘡。眉目口齒俱備。每以飲食餧之。則開口吞啖。與人無異。求醫莫效。因憶舊言。乃入山相尋。見二松於烟雲間。信所約不誣。即趨其處佛寺煥儼。僧立於山門顧接甚歡。天晚止宿。知玄以所苦告之。曰無傷也。山有泉旦濯之即愈。黎明童子引至泉所。方掬水間。瘡忽人語曰。未可洗。公曾讀西漢書不。曰曾讀既曾讀之。寧不知袁盎殺晁錯乎。公即袁盎吾晁錯也。錯腰斬東市。其冤何如哉。累世求報於公。而公十世為僧。戒律精嚴報不得其便。今汝受賜過奢。名利心起故能害之。蒙迦諾迦尊者。洗我以三昧法水。自此不復為冤矣。時知玄魂不住體。急掬水洗之其痛徹髓絕而復蘇。其瘡亦旋愈。回顧寺宇莽不復見。因卓菴其處遂成大寺。知玄感其異。思積世之冤非遇聖賢何由得釋。因述懺法三卷。蓋取三昧水洗冤業之義。名曰水懺云。」(CBETA 2024.R2, T50, no. 2064, p. 1007b20-c1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