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23日 星期五

六章成就(2023結夏安居課程)


  師父帶領大眾開始探討〈西方發願文註敘〉,說明 省庵大師為何要選擇〈西方發願文〉做注疏?省庵大師以「六章」來說明本願文圓滿備具蓮宗核心之教,[1]並說明為何需要此六章;[2]若缺其一,則不成就。[3]

六章成就

需要之因

有缺之害

發菩提心

葢念佛法門。菩提最要。大心不發。淨土難期。故首之以發菩提心

缺則為人天小果

懺悔三障

心志雖立。惑業尚纏。果報一來。何從得免。故繼之以懺悔三障

缺則受三途惡報

立四宏誓

煩惑既淨。業累都蠲。宏誓不堅。修行易退。故申之以四宏誓願

缺則懈怠易生

求生淨土

心願並發。惑業雙消。則三昧可成。九蓮易往。故要之以求生淨土

缺則輪回難免

回入娑婆

但期自利。是名小乘。普願利他。方名大士。故次之以回入娑婆

缺則聲聞獨善

總申回向

自他因果。事理俱圓。故以總申回向終

缺則因果非圓

 

  師父仔細消文,並說明念佛法門是大乘佛法,本文以《華嚴經》的精神,闡發淨土法門是一真法界之體,這句佛號涵攝一切,並為 印光大師所讚嘆。

   接下來的願文註中,省庵大師歸納十一個常見疑問,也是現代的佛弟子常見的疑問。今天 師父引領我們探討三個疑問:第一是三身四土問,[4]要點是西方圓融四土,彌陀現三身,之所以有所分別,為應眾生根機,法爾如是。

   第二是所見同異問,[5]所見四土亦同亦異,乃是由於各人修持之別。師父在這一段文,苦口婆心的勸誡,信願是影響往生的因素;淨土法門以願為核心,是依靠佛菩薩願力而得感通的他力接引法門,生死存亡關鍵之考驗,能見往生信願是否真切!

   第三是好樂希求問,[6]若真正發願求生西方淨土者,必心生好樂希求,才能真實往生成就。

 



[1] 此一願文。大章有六。一曰發菩提心。二曰懺悔三障。三曰立四宏誓。四曰求生淨土。五曰回入娑婆。六曰總申回向。如此六章。始終備足。

[2] 葢念佛法門。菩提最要。大心不發。淨土難期。故首之以發菩提心心志雖立。惑業尚纏。果報一來。何從得免。故繼之以懺悔三障。煩惑既淨。業累都蠲。宏誓不堅。修行易退。故申之以四宏誓願。心願並發。惑業雙消。則三昧可成。九蓮易往。故要之以求生淨土。

但期自利。是名小乘。普願利他。方名大士。故次之以回入娑婆。自他因果。事理俱圓。故以總申回向終焉。

[3] 此之六法。一不可缺。缺一則為人天小果。缺二則受三途惡報。缺三則懈怠易生。缺四則輪回難免。缺五則聲聞獨善。缺六則因果非圓。

[4] 問。祇一西方。何分四土。又祇是一佛。何有三身。得無割裂分張邪?

 答。如祇是一月。而有光影不同。又如祇是一鏡。而有影像。光明不同。何曾割裂光影。分張鏡像邪。法身如月。報身如光。化身如影。寂光如鏡體。實報如鏡光。方便同居如鏡影像。在佛則唯一法性身。寂光土。為眾生故。現起二身。應下三土。為十地三十心菩薩(十住十行十回向名三十心)。現圓滿報身。居實報土。為聲聞菩薩。現勝劣二身。居方便土。為凡夫初發心菩薩。現劣應身。居同居土(此中身土被機。祇約圓教一徃而論。若具明四教。其相千差。恐煩不引)

[5] 問。此之四土。為同一處。為各異邪。

 答。亦同亦異。同則譬如一水。天人魚鬼四見差別。異則各各境界。所處不同。然上能知下。下不知上。應化亦爾(菩薩能應同居方便。聲聞能應同居。凡夫但在同居不能詣上。故云亦爾)。彌陀究竟三身。聖眾分得三身。凡夫但有理具而無事用。此之身土。但約機見差別。故有不同。實則依正不二。體用無差。故曰圓融一體也。自利則現生斷惑。後世往生。利他亦爾。又言發者。以激動為義。願者。以希求為義。激動則如箭離弦。勢不中止。希求則如好美色。如謀重利。乃有始焉發願往生。少焉退惰者。此非發也。又有口談淨土。心戀娑婆者。亦非願也。又願之一字。具該信行。信則自他因果。事理不虗(信得自心是佛。他人亦然。念佛為因。徃生作佛為果實也。西方是事。離心本性是理。一一真實故云不虛)。行則專事持名。不雜不散。願則心心好樂。念念希求。如此三事。缺一不可。有信行而無願者有矣。未有有願而無信行者也。

[6] 問。有人聞說西方淨土。心生好樂。然不念佛。得往生否。

 答。若果心生好樂。定起希求。若起希求。必然念佛。好樂不希求。定非好樂。希求不念佛。豈是希求。好樂希求念佛而不往生者。未之有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