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8日 星期日

孝名為戒



 《梵網經》云:「孝順至道之法,孝名為戒。」佛法特別推崇孝道,視之如戒,不可毀犯,能攝善法。

 蓮池大師於《菩薩戒義疏發隱》中,闡釋如何以孝道來貫穿持戒:
如孝順父母則下氣怡聲,言無獷逆,是名口戒
定省周旋,事無拂逆,是名身戒
身愛終慕,心無乖逆,是名意戒
順止惡義,恐辱其親,名律儀
順行善義,思顯其親,名善法戒
順兼濟義,拾椹回兇,捨肉悟主,錫類不匱,名攝生戒

  蓮池大師以孝來闡述「身、口、意戒」,就等於以孝來囊括佛門的一切戒,而身、口、意戒就包含了世間的一切戒。

  並將孝解釋成「三聚淨戒」,即律儀戒、善法戒、攝生戒,而三聚淨戒本身其實就是菩薩戒的內容,聖嚴法師曾指出:
三聚淨戒的內容,可以說是無所不含無所不包的:攝律儀戒涵容了大小乘的一切戒律、威儀;攝善法戒,包羅八萬四千岀離法門;饒益有情戒,概括了慈、悲、喜、捨,廣度一切眾生的宏願與精神。所以三聚淨戒也總持了四宏誓願的精神。

 蓮池大師將孝解釋成「三聚淨戒」,說明一切菩薩所需修行的六波羅蜜:
順慈惠心而不逆以慳貪,是孝名布施。
順和柔心而不逆以瞋恚,是孝名忍辱。
順堅剛心而不逆以懈怠,是孝名精進。
順寂靜心而不逆以散亂,是孝名禪定。
順靈知心而不逆以愚癡,是孝名智慧。
類而推之,一切不逆則萬法具成矣。

六波羅蜜就是大乘菩薩用來修行與度化眾生的修行實踐,實踐孝道也就是修持佛道。並引用《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來說孝道是往生西方淨土必修的三福
十六觀經云:欲生彼國,當修三福。
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
二者、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
乃至三者、發菩提心等。
夫養父母、事師長、受三歸,非孝順父母師僧三寶乎?曰不殺,曰十善,曰眾戒,曰威儀而戒無弗傋矣!是知戒不離孝,諸經互出,以孝為因乃得往生,則此經實該淨土法門,但人不察耳。
孝道會通淨土法門,因此蓮池大師以孝道融攝念佛:「順淨覺心而不逆以濁染,是孝名念佛。」

 佛門有云「親若得離苦,子道方成就」。聖嚴法師說明佛教所講孝道的觀念,以為人在生死流轉之中,今天固然有父母,過去未來的無量生死之中,也有無量無數的父母,孝養今生的父母,也要救濟過去未來的父母。

 《梵網經》云:「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無不從之受生。」所以菩薩道的實踐,即是孝敬父母。佛教是從現生的父母為主,而推及過去未來的三世父母。廣度眾生是報父母之恩的擴大,那叫作「報眾生恩」,是由父母而推及眾生的。所以作為一個佛教徒,首先要孝養父母,然後再去布施放生及供養三寶。

 廣欽老和尚開示:「如果情執不斷,嘴裡念佛,念念還是墮娑婆。如果懇切至誠,放下萬緣,那麼,一念之間,便能到西方。 萬緣牽扯,割捨不下,那麼,百年萬年還是在三界內。」父母只是讓我們借著他們的身體來投胎,不論是恩是怨,都是業緣,只有立誓成道報親恩,才是修行的正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