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6日 星期三

要如何選擇所親近的善知識?




 所謂「常隨善知識,不退道心!」要如何選擇所親近的善知識,在修行道路上是非常重要的!真正的善知識絕對是能引領我們走向正道,當然自己也要用功,並且心地柔軟,才會與正信善知識相應。

 《成佛之道》云:「趣入正法者,應親近善士,證教達實性,悲愍巧為說」,說明善知識應具的條件為:
1.        有證德:戒、定、慧三學成就。
2.        有教德:深入經藏,成就多聞,能開示引導學眾。
3.        達實性:由聞思教理通達正法(實性),或由現證慧通達正法。
4.        具悲愍心:不為名聞利養,能清淨為利益眾生說法。
5.        能巧為說:成就無礙辯才,能契理契機方便善巧為眾說法。

 《涅槃經》說明,有四種可以為人所依止的師長:
1.        凡夫菩薩:雖未離煩惱出於世間,但自持戒德威儀具足,能多所度脫、多所饒益眾生
2.        出世聖者:得須陀洹、斯陀含果、得阿那含果、得阿羅漢果。

 佛法首重出死生死輪迴,能令我們出離生死之苦者,即是善知識:
1.          能教導人發心修學佛法到了脫生死者。
2.          能於親近後,在其薰陶、引導之下,願眾善奉行,不造諸惡,遠離愛欲縛著者。
3.          引導學人走向正道,幫助增長戒、定、慧三學者。

 《妙法蓮華經》卷第七〈妙莊嚴王本事品第二十七〉云:
王出家已,......而白佛言:『世尊!此我二子,已作佛事,以神通變化轉我邪心,令得安住於佛法中,得見世尊。此二子者,是我善知識,為欲發起宿世善根,饒益我故,來生我家。』爾時,雲雷音宿王華智佛告妙莊嚴王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言,若善男子、善女人,種善根故,世世得善知識,其善知識,能作佛事,示教利喜,令入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大王!當知善知識者是大因緣,所謂化導令得見佛,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由《法華經》可知,善知識者,能令學人發起宿世善根,轉邪歸正,導迷歸悟,護持佛法,令入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

 在《般舟三昧經》〈行品第二〉有云,修持般舟三昧的行者,要「避惡知識,近善知識,不亂精進。[1]智者大師引述此段,於《摩訶止觀》卷一中再加以說明:「行此法時,避惡知識及癡人」,[2]因為「惡知識及癡人」能使人生不善根,擾亂行者的修道之心,破壞修持的諸善因緣。

  在《寶積經》中,也明確的指出修行者應捨離的四法──利養、惡友、惡眾同住者或笑、或瞋、或鬥,當離百由旬外。有三點都是說明要選離惡知識。[3]可以知道如果要長養道心,在修行時必須離以上之惡緣,其實也是告誡自己,不要隨順習性。「利養、惡友、惡眾」以及「同住者或笑、或瞋、或鬥」,其實都是個人習性的顯露。修行者必須時時謹慎心念,長養堅毅的道心。

 「親近善士」是非常重要的加行助緣,在天台《小止觀》二十五前方便具緣中,有「須善知識」,就是需要親近能增益我們修行的人天台智者大師指出善知識有三種,為「外護」、「同行」及「教授」的三種善知識:
1.          「外護」善知識:為正念清淨護持修行者的人。能經營供養,善能將護行人,不相惱亂,即檀越也。
2.          「同行」善知識,為清淨之同參道友,相互勉勵精進的人。共修一道,互相勸發,不相擾亂,即道友也
3.          「教授」善知識,為能正確引導、指導修行者的人。以內外方便禪定法門,示教利喜,即師長也

 在《廣論》中的道前基礎,也提到必須「親近善士」,[4]如《攝決定心藏》云:「應親善知識」,[5]為了要達到無上菩提,真正重要的第一步就是要親近善知識。
 又如「《博朵瓦語錄》中云:『總攝一切教授首,是不捨離善知識。』能令學者相續之中,下至發起一德,損減一過,一切善樂之本源者,厥為善知識。故於最初,依師軌理極為緊要。[6]這裡說所有成佛的教授中,最重要的是不可以離開善知識。如果要修行,不捨離善知識是最基本且是最重要的一點,因為善知識能夠使學的人身心改變,親近善知識一定會受其影響。「設若親近不善知識及罪惡友,亦令諸德漸次損減,一切罪惡漸次增長,能生一切非所愛樂[7]若親近不善知識及惡友,不但功德會損減,而且罪惡會增長,一切罪障都會靠近,所以在任何情況之下都應該遠離惡知識,親近善知識。

 人生難得,佛法難聞,願常值正信三寶,親近正信善知識,護持正法,堅固道心,利益眾生!




[1] 《大正藏》第13冊,頁904b
[2] 《大正藏》第46冊,頁12b
[3] 《寶積經》亦云:「有四法應捨離:一、利養。二、惡友。三、惡眾。四、同住者或笑、或瞋、或鬥,當離百由旬外。
[4] 《菩提道次第廣論淺釋》,p. 23
[5] 《菩提道次第廣論淺釋》,p. 23
[6]  《菩提道次第廣論淺釋》,p. 23
[7] 《菩提道次第廣論淺釋》,p. 4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