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8日 星期三

《慈悲道場懺法》卷一 -- 禮敬佛菩薩




1. 在每一段懺文長行結束時,接下都有一段佛菩薩的名號,要唱名頂禮。

2. 在《梁皇寶懺》中,所安置的佛菩薩名號的意義:
 (1) 《梁皇寶懺》首要是皈依三寶,禮拜佛菩薩就是禮拜三寶、皈依三寶,仰願三寶的加護力、慈悲力、神通力,使我們能夠懺悔,除掉我們的惡業,能夠解脫出離惡業的牽纏。
 (2) 與佛菩薩相感應,觀業體無生,虛幻不實,轉變業感,摧破業因。
 (3) 藉由禮拜佛菩薩名號的功德,藉著佛菩薩的加被力,有抗拒承載惡業的力量。
 (4) 佛菩薩是無量劫的修行,具有無邊無盡的福報、大威神智慧力,若禮拜稱念,可以得到福報功德的薰染。
 (5) 起布施持戒慈悲的因地善願功德,要觀想佛菩薩果地的相好功德以能成就。
 (6) 能夠令我們行者,以及我們的親人、眷屬,乃至冤親債主、一切的六道有情,都能夠懺悔除業 解脫痛苦,究竟證得無上菩提。

3. 禮敬過去七佛的功德:
 (1) 過去七佛所講的佛法都是一貫,因此大家應要信受。[1]
 (2) 對於過去七佛所產生的信心歡喜因緣,能夠滅除無量無邊的惡業。[2]
 (3) 釋迦牟尼佛宣說過去七佛出世的因緣,過去七佛與此方娑婆世界眾生的因緣深厚。[3]

4. 禮敬久遠前五十三佛的功德:
 (1) 若能聽聞五十三佛名,百千萬億阿僧衹劫不墮惡道;禮敬五十三佛,能夠滅除四重罪。為諸佛的本願力,發願消除眾生的惡業。[4]
 (2) 久遠五十三佛為因,三劫三千佛(過去莊嚴劫千佛、現在的賢劫千佛、未來的星宿劫千佛等三千佛的因緣)因為禮敬五十三佛的因緣(釋迦牟尼佛往昔跟三千人異口同音稱揚禮敬五十三佛),在莊嚴劫、賢劫、星宿劫各自成佛;還有十方現在善德佛等諸佛,也是因為聞名禮敬五十三佛而成佛。[5]
5. 禮敬久遠前三十五佛的功德:除破戒無間惡業的重罪。[6]


筆記整理
三世十方諸佛
此方
娑婆世界
過去
久遠前五十三佛
過去七佛
過去莊嚴劫:毗婆尸佛、尸棄佛、毗舍浮佛
現在賢劫:拘留孫佛、拘那含牟尼佛、迦葉佛、本師釋迦牟尼佛
未來
彌勒尊佛(賢劫千佛的第五尊佛,未來還有九百九十五尊佛)
他方
十方世界
十方十佛──東方善德佛、南方栴檀德佛、西方無量明佛、北方相德佛、東南方無憂德佛、西南方寶施佛、西北方華德佛、東北方三乘行佛、上方廣眾德佛、下方明德佛[7]
三十五佛
百七十佛
菩薩
二位菩薩[8]
無邊身菩薩、[9]觀世音菩薩
大力菩薩[10]
大願地藏王菩薩[11]
藥王藥上二位菩薩[12]
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13]
常精進菩薩、不休息菩薩[14]
馬鳴、龍樹菩薩(度人師菩薩)[15]
越三界菩薩、跋陀婆羅菩薩[16]
寶月菩薩、月光菩薩[17]
大勢至菩薩[18]妙音菩薩、[19]妙德菩薩、薩陀波崙菩薩、[20]虛空藏菩薩、[21]金剛藏菩薩[22]
師子奮迅菩薩、[23]師子遊戲菩薩、[24]師子幡菩薩、[25]師子作菩薩、[26]堅勇精進菩薩、金剛慧菩薩[27]
棄陰蓋菩薩、寂根菩薩、慧上菩薩、常不離世菩薩[28]
十二菩薩
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普眼菩薩、金剛藏菩薩、彌勒菩薩、清淨慧菩薩、威德自在菩薩、辯音菩薩、淨諸業障菩薩、普覺菩薩、圓覺菩薩、賢善首菩薩[29]
十地菩薩[30]
歡喜地菩薩、離垢地菩薩、發光地菩薩、焰慧地菩薩、難勝地菩薩、現前地菩薩、遠行地菩薩、不動地菩薩、善慧地菩薩、法雲地菩薩











維衛佛等七佛、善德佛等十佛,出分別功德經。金剛不壞佛等三十五佛,出大寶積經。普光佛等五十三佛,出藥王藥上二菩薩經。寶海佛等百七十佛,出自稱揚諸佛功德經。拘留孫佛等千佛,出三劫三千佛名經。此係過去七佛世尊起。

南無彌勒佛 
南無維衛佛 
南無尸棄佛
南無隨葉佛 
南無拘留孫佛 
南無拘那含牟尼佛 
南無迦葉佛 
南無釋迦牟尼佛
南無無邊身菩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



[1] 《仁王般若波羅蜜經》〈二諦品〉:「大王!七佛說摩訶般若波羅蜜,我今說般若波羅蜜無二無別。汝等大眾!應當受持、讀誦、解說。」
[2] 《大方等大集經卷三十六〈陀羅尼品〉:「彼諸眾生為滅如是諸惡業故,應當書寫此陀羅尼門,復應造作七佛形像。於釋迦牟尼佛法之中,建立寺舍,供養供給法行比丘。亦當數數受八戒齋,勤行精進,樂聽正法,如說修行。此諸眾生於三寶中,得決定信、生歡喜心因緣故,能滅無量百千萬億那由他劫在在處處應受惡道種種諸苦。」
[3] 《增壹阿含經》:「爾時,阿難白世尊言:『如來亦說過去恆沙諸佛取滅度者,如來亦知當來恆沙諸佛方當來者,如來亦知如來何故不記爾許佛所造,今但說七佛本末。』佛告阿難:『皆有因緣本末,故如來說七佛之本末,過去恆沙諸佛亦說七佛本末,將來彌勒出現世時,亦當記七佛之本末。若師子應如來出時,亦當記七佛之本末……』」
[4]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時藥上菩薩,說是過去五十三佛名已,默然而住。爾時,行者即於定中,得見過去七佛世尊,毘婆尸佛而讚歎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所宣說五十三佛,乃是過去久遠舊住娑婆世界成熟眾生而般涅槃。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及餘一切眾生,得聞是五十三佛名者,是人於百千萬億阿僧衹劫,不墮惡道。若復有人能稱是五十三佛名者,生生之處,常得值遇十方諸佛。若復有人能至心敬禮五十三佛者,除滅四重五逆及謗方等,皆悉淨,以是諸佛本誓願故,於念念中,即得除滅如上諸罪。尸棄如來、毘舍浮如來、拘留孫如、拘那含牟尼如來、迦葉如來,亦讚是五十三佛名。』」
[5] 《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爾時,釋迦牟尼佛告大眾言:『我曾往昔無數劫時,於妙光佛末法之中出家學道,聞是五十三佛名,聞已合掌,心生歡喜,復教他人令得聞持;他人聞已,展轉相教,乃至三千人。此三千人,異口同音,稱諸佛名,一心敬禮,以是敬禮諸佛因緣功德力故,即得超越無數億劫生死之罪。其千人者,花光佛為首,下至毘舍浮佛,於莊嚴劫得成為佛,過去千佛是也;此中千佛者,拘留孫佛為首,下至樓至如來,於賢劫中次第成佛;後千佛者,日光如來為首,下至須彌相,於星宿劫中當得成佛。十方現在諸佛善德如來等,亦曾得聞是五十三佛名故,於十方面各皆成佛。若有眾生,欲得除滅四重禁罪,欲得懺悔五逆十惡,欲得除滅無根謗法極重之罪,當勤誦上藥王、藥上二菩薩咒,亦當敬禮上十方佛,復當敬禮過去七佛,復當敬禮五十三佛,亦當敬禮賢劫千佛,復當敬禮三十五佛,然後遍禮十方無量一切諸佛,晝夜六時,心想明利,猶如流水,行懺悔法,繫念念藥王、藥上二菩薩清淨色身。』」(此段講到過去七佛、五十三佛、三十五佛、十方佛、賢劫千佛等佛菩薩名號,《梁皇寶懺》大致齊備,唯未提到百七十佛。)
[6] 《佛說決定毘尼經》裡講到,如果有菩薩犯了無間罪,或是破了重戒的罪,如果能夠至心獨處懺悔,禮拜三十五佛的名號,就能夠除罪,除破戒無間惡業的重罪。中國古代的大德,將三十五佛跟五十三佛,合起來變成大懺悔文,即晚課誦的禮佛大懺悔文八十八佛。
[7] 《梁皇寶懺》的十方佛,出於佛說觀佛三昧海經》,說明成佛的因緣:「東方善德佛告大眾言:『汝等當知!我念過去無量世時,有佛世尊名寶威德上王如來應正遍知,彼佛出時,亦如今日說三乘法。時彼佛世,有一比丘,有九弟子,與諸弟子,往詣佛塔,禮拜佛像,見一寶像,嚴顯可觀。既敬禮已,目諦視之,說偈讚歎。隨壽脩短,各自命終;既命終已,生於東方寶威德上王佛國土,在大蓮華結跏趺坐,忽然化生,從此已後,恒得值遇無量諸佛,於諸佛所,淨修梵行,得念佛三昧海;既得此已,諸佛現前,即與授記,於十方面,隨意作佛。』」。
[8] 每一進佛名號最後二位菩薩,一定是無邊身、觀世音菩薩。無邊身菩薩是從安樂邊來看,為與樂;觀世音菩薩是從尋聲救苦邊,為拔苦。二位都是能夠尋聲而至,隨處安樂,利益眾生。在《梁皇寶懺》中,總共出現是63次。
[9] 《大般涅槃經》裡講到,無邊身菩薩能夠一一毛孔出無量的光,光中有大的蓮花,蓮花中現出很多很多的城池,每一個城池裡面有很多很多的人民,在裡面像天宮一樣安樂生活。所以無邊身菩薩是一位能夠利益安樂無量無邊有情的菩薩。《梁皇寶懺》裡面講到,無邊身菩薩散形空界,身大無邊,量同虛空,就是無所不在。其實每一位法身菩薩都能夠量等法界,不離本座而遍十方界,《梁皇寶懺》裡這樣形容無邊身菩薩的用意,是指祂能夠給予眾生安樂,利益無量無邊的眾生。
[10] 大力菩薩總共有二十九尊,散見在十卷的各進裡面。寶誌公在編撰梁皇寶懺時,選擇這二十九位大力菩薩,都有其殊勝的因緣。從了解這些菩薩因地的願行、利益眾生的法門,以俾我們在禮拜的時候,能夠感受到夠與菩薩的功德相應。因此對於菩薩的因地、菩薩的願心、菩薩的相應法門,應該要深刻去理解,這樣對於修持梁皇法門-慈悲道場,有很大的助益。
[11]在《梁皇寶懺》中,總共出現是9次。地藏菩薩在因地以凡夫身而發心救度地獄苦難眾生、乃至三途惡業的眾生,所以九次出現都是在地獄道、或餓鬼道或畜生道的地方。
[12] 出自於妙法蓮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這二部經裡都講到二位菩薩以種種的藥來布施眾生,令眾生能夠得到安樂。眾生的病分成身病、心病,藥王、藥上這二尊菩薩,不但在因地裡以種種的藥治我們凡夫的身病,而且以佛法妙甘露藥治我們的煩惱惡業的心病。梁皇寶懺裡就讚美藥王菩薩為法焚身,予一切藥,摩洗眾生,除一切病;藥上菩薩以上法藥,普施一切,利益眾生,今世是令他身心得到安樂,長久永恆的大利益是讓他能夠開展智慧,成就菩提,永恆解除眾生的病苦。
[13] 文殊、普賢菩薩,是代表著華嚴經法華經的大乘佛教思想。
[14] 大寶積經思益經提到:常精進菩薩為眾生故,若親若疏,終不捨棄(從利益眾生立場);不休息菩薩為梵行故,久習善因,心不弛廢(為護法故、為梵行故)。
[15] 馬鳴菩薩是興正法度人師菩薩,代表性論典是大乘起信論》,是如來藏思想最具代表性的一部論典;龍樹菩薩是興相法度人師菩薩,代表性論典是中論
[16] 這兩位菩薩是從兩個角度── 一個從世間,一個從有情眾生,來利益安樂眾生。世間是指器世間,眾生是指有情世間。越三界菩薩能帶領眾生超越器世間,以大智慧、大禪定力量,帶領眾生超越三界的障礙拘束;跋陀婆羅菩薩是守護眾生,能夠以慈愍心保護眾生,讓眾生不受到世間的苦難。
[17] 這兩位菩薩都有一個月字,是以月亮的光明清涼為比喻,形容這兩位菩薩跟眾生接觸的時候,有如月亮一樣的清淨皎潔光明,像月亮一樣的寧靜清涼。
[18] 大勢至菩薩與觀世音菩薩是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左右兩位脅侍,觀音菩薩尋聲救苦,大勢至菩薩是神力勇猛,有大威德大力量,能夠救濟眾生。
[19] 妙音菩薩出自法華經》〈妙音菩薩品,其特質與觀音菩薩很雷同,也是以普門示現的神力濟眾生。
[20] 薩陀波崙菩薩在般若經裡講到祂亡身為法的精神,是對於法的尊重、尊師重道的精神、頂戴師長的精神。
[21] 虛空藏菩薩是滅除根本罪的有力菩薩,功德是與三十五佛相連貫,稱念虛空藏菩薩的名號、修持虛空藏菩薩的法門,能滅除破根本戒的重罪。
[22] 華嚴經》〈十地品說明金剛藏菩薩能夠入於佛的無分別智,善於分別十地的功德智慧;圓覺經說明金剛藏菩薩能夠替眾生啟問如來根本無明根源的問題,因此是代表了惑(無明是最根源最根本的惑)。
[23] 在《梁皇寶懺》中,總共出現是7次。
[24] 在《梁皇寶懺》中,總共出現是7次。
[25] 在《梁皇寶懺》中,總共出現是5次。
[26] 在《梁皇寶懺》中,總共出現是6次。
[27] 六位菩薩出自於兩部經典──佛說稱揚諸佛功德經講到,如果有能夠聞到這六位菩薩名號(師子奮迅、師子遊戲、師子幡、師子作、堅勇精進、金剛慧菩薩),能夠聽聞到一切寶緻色持如來名號,將來都能夠得到如來的十力、十八不共法,滅除六百劫生死罪。另一部是六菩薩應當持誦經,不過這一部經沒有在流傳,只有留下這六位菩薩的名號。
[28] 有兩部經有提到這四位菩薩:在六菩薩應當持誦經裡講到,這四位大菩薩都是過去十方諸佛之師,能夠稱念四位菩薩名號的話,能夠得到無量無邊的功德。另外六字神咒王經也有講這四位菩薩的名號,不過這幾本經都失譯,流傳片段而已。
[29] 《圓覺經》的十二位菩薩。
[30] 真正要到聖者不退轉,就要登地,就是初地歡喜地,初地以後就不退轉,證得法性身、破無明。每一地菩薩,從初地到十地,都證得同等的法性,可是還有一些障的深淺而分成十地的差別,但所證的法性是平等的。此十地是菩薩五十二位修行中的第五個十位,在此十地,漸開佛眼,成一切種智,已屬聖位。顯揚三卷一頁云:謂菩薩十地。廣說如經。
一、極喜地。謂諸菩薩住此地中,先已於心增上法行,善修治故;超過一切聲聞獨覺現觀,得諸菩薩現觀。由正證得無上現觀故;諸大菩薩,於此地中,住增上喜。是故此地,名為極喜。
二、離垢地。謂諸菩薩,住此地中,先善修治初地行故;超過一切聲聞獨覺地,證得極淨妙尸羅蘊,對治一切微犯戒垢。是故此地,名為離垢。
三、發光地。謂諸菩薩住此地中,先善修治第二地故;超過一切聲聞獨覺地。證得極淨三摩地蘊;大智光明之所依止。是故此地,名為發光。
四、焰慧地。謂諸菩薩住此地中,先善修治第三地故;超過一切聲聞獨覺地,證得極淨緣諸覺分能取法境微妙慧蘊,能現前燒一切煩惱。是故此地名為焰慧。
五、極難勝地。謂諸菩薩住此地中,先善修治第四地故;超過一切聲聞獨覺地,證得極淨緣諦所知諸法微妙慧蘊,成極難成不住流轉寂滅聖道。是故此地,名極難勝。
六、現前地。謂諸菩薩住此地中,先善修治第五地故;超過一切聲聞獨覺地,證得極淨緣智非智二種所作諸行流轉止息法境微妙慧蘊,多分有相任運相續妙智現前,是故此地,名為現前。
七、遠行地。謂諸菩薩住此地中,先善修治第六地故;超過一切聲聞獨覺地,證得極淨微妙解脫解脫智見蘊,由已遠入一切現行諸相解脫;是故此地,名為遠行。
八、不動地。謂諸菩薩住此地中,先善修治第七地故;超過一切聲聞獨覺地,證得極淨微妙解脫解脫智見蘊,解脫一切相自在障故;得無功用任運相續道之所依止。是故此地,名為不動。
九、善慧地。謂諸菩薩住此地中,先善修治第八地故;超過一切聲聞獨覺地,證得極淨微妙解脫解脫智見蘊,解脫一切無礙辯障無過廣慧之所依止,是故此地,名為善慧。
十、法雲地。謂諸菩薩住此地中,先善修治第九地故;超過一切聲聞獨覺地,證得極淨微妙解脫解脫智見蘊,解脫髮起大神通智障;如雲法身,圓滿所依。是故此地,名為法雲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