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11日 星期五

永離生死輪迴之苦


南無阿彌陀佛(印光大師)


 前幾日有幾位道友來訪,是印隆認識多年的一位居士的家屬,此位道友於上月往生,在圓滿其後事,就安排時間過來探訪,也一起分享心得。
 當天我們談了很多,主要是讚嘆此位道友對於往生淨土的堅定信願與成就。原本印隆還有些擔心他,因為他還年輕,又突然罹患重症,但在最後一次與他相談時,發現他對於修持的堅定信念,讓印隆感動又讚嘆!雖然一個月後他就往生了,但是他往生時呈現諸多瑞相,讓其家屬及我們這些道友都更增添信心。道友用他信願行的實踐,證實往生淨土的殊勝,並鼓勵我們效法成就。

 而其家人仍有許多不捨,印隆能體會這種感受,畢竟我們都還是有情眾生,而印隆也與他們分享自己如何面對父母往生二、三十年的心路歷程。這二十幾年來並不好過,只要一思念起父母,印隆的眼淚就會不聽使喚的留下,但到了今年閉關時,透過對於《金光明經》的修持(特別是〈捨身品〉),以及俗家大姨往生一事,讓我有了突破與覺醒,想通了生死問題,從此,我不再流淚。

 印隆正視到即使此生有再深厚的親緣,但沒有法緣的話,我就無法利益他離苦得樂。因此,徒以愛戀不捨的思念,只是增加彼此的生死煩惱。要如何報答親恩?如何利益與我們有緣的親人?有謂「親若離塵垢,子道方成就!」就讓無謂的思念到此為止吧!

 一切眾生,都必須面對生死,有生就一定會有死。此生雖有緣成為親人,但在生命結束之後,卻是會因為個人的因緣,要各走各的路(業力牽引或願力成就)。因此不是你先走,就是我先離開,絕對不會永遠在一起。如果都能真正學佛,一起成為同參道友,才會因願力相聚,同成諸上善人!

 印隆並舉一個很有名的例子,與大家分享。在魏晉南北朝的梁武帝時代,當時有一位高僧叫志公和尚,[1]他有很大的神通。當時佛教興起不久,有一個風俗就是大戶人家有喜事都要請出家人來念經,叫念吉祥經,就是希望為這家人求福的意思。
 一次,一個有錢人家的兒子娶媳婦,便請志公和尚去念經。他一踏進門口,便歎息道:
古古怪,怪怪古,孫子娶祖母。
 豬羊炕上坐,六親鍋裡煮。
 女食母之肉,子打父皮鼓。
 眾人來賀喜,我說真是苦!
 原來,這個兒子出生後他的祖母非常疼愛他,總怕他的父母照顧不好他。在他一歲多這位祖母就去世了,在臨終時,她拖著孫兒的手,心裡很捨不得。她說:你們都成家立業,惟獨我這個小孫兒,沒有人照顧。唉!怎麼辦呢?說完便帶著這個牽掛去世了。因為這一念牽掛,結果促成了這位祖母來世和孫子的姻緣。祖母死後神識便托生到鄰村成為一個女孩,女孩長大後成了孫子的媳婦。所以說孫子娶祖母
 志公和尚往炕上一看,原來,炕上坐的六親眷屬都是從前這家養的豬呀羊呀,後來被宰了吃肉了,現在都投生為人回來做了他家的親戚,所以便說豬羊炕上坐!志公和尚往菜鍋裡一看,以前專吃豬羊的六親眷屬,現在反而投生為豬羊回來受人烹割,在鍋子裡還債,因此便說六親鍋裡煮
 在外面,一個女孩子正在吃豬蹄子,吃得津津有味,這只豬原來是她前世的母親,所以說女吃母之肉
 志公和尚再看看那些奏音樂的,打鑼鼓、吹喇叭、吹笛子,好不熱鬧!有個人用力地打鼓,鼓是驢皮造的,而這驢竟然是他前世的父親啊!所以說子打父皮鼓
 於是,眾人來賀喜,大家都以為這是喜慶之日,但志公和尚卻歎息:我說真是苦!

 我們應珍惜緣分,善待一切有緣相聚之人,但也不要再引伸後續生死輪迴之因(譬如說下輩子還要在一起,誰知道會用什麼方式在一起,誰知道下輩子會是什麼?)彼此尊重包容,圓滿此生相聚的緣分,並願與大家同成清淨道友,一起聞法修行,出離三界生死火宅之獄,這才是無私的愛,也是對彼此最好的祝福。

 廣欽老和尚說過,只要貪著世間任何事物,乃至於一根草,就無法出離生死輪迴。生死太苦,不可不慎之!若能看清生命實相,就不會再攀緣,妄造生死輪迴之因。


[1] 418514)南朝僧。又作寶志、保志、保誌。世稱寶公、誌公和尚金城(陝西南鄭,或江蘇句容)人俗姓朱。年少出家。師事道林寺僧儉,修習禪業。劉宋泰始年間(466471),往來於都邑,居無定所,時或賦詩,其言每似讖記,四民遂爭就問福禍。齊武帝以其惑眾,投之於獄。然日日見師遊行於市里,若往獄中檢視,卻見師猶在獄中。帝聞之,乃迎入華林園供養,禁其出入。而師不為所拘,仍常遊訪龍光、罽賓、興皇、淨名等諸寺。至梁武帝建國,始解其禁。師每與帝長談,所言皆經論義。 
師於天監十三年十二月示寂,世壽九十六。敕葬鍾山獨龍阜,於墓側立開善寺。諡號廣濟大師。後代續有追贈,如妙覺大師、道林真覺菩薩、道林真覺大師、慈應惠感大師、普濟聖師菩薩、一際真密禪師等號。師嘗為學者述文字釋訓三十卷、十四科頌十四首、十二時頌十二首、大乘讚十首等。佛祖歷代通載稱其旨與宗門冥合。〔梁高僧傳卷十、佛祖統紀卷三十六、卷三十七、佛祖歷代通載卷十、寶華山志卷七誌公法師墓誌銘、神僧傳卷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