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4日 星期二

不蓄好色器及百一物之戒




 佛陀制定戒律,是為了幫助我們對治貪嗔癡三毒習性,直至我們能生熟互轉,不持戒而持!印隆在學習戒律時,每一個階段都有特別觸動心靈的戒律,也可以此檢視自己的問題。在出家戒中有兩條戒──「不蓄好色器」及「百一物」之戒,一直是印隆很欣賞,並以此時時警惕自己的戒律。

 因為自己從小就喜愛藝術與設計,雖然個性上不愛玩,但很喜歡去看畫展、聽音樂會,週末放假時若不是到寺院,就是搭公車到故宮博物院看展,浸淫在典雅的歷史文物中,也因此養成眼光較好,也就是一般人所謂的有品味。不過這種「有品味」,比較適合在家眾具有,出家眾若是因為品味而有揀擇之心(指私心),就比較麻煩了,因此佛陀制定「不蓄好色器」之戒,實是慈悲智慧的引導!

 記得當年在考研究所時,也有報考慈濟大學的宗教研究所(20080413_慈濟考試心得:感佩慈濟道風德香),印隆是在台北考區考試(筆試),報考的人還滿多的,記得那一間教室都坐滿了,出家眾有三位。剛好坐在印隆前桌的就是一位法師,她身形瘦小,但是令人感覺非常輕柔與安詳。

 那位法師讓印隆留下很深的印象,看起來很是簡樸,特別的是她將文具用品,只是用一個夾鏈袋裝起來,而沒有使用筆袋,但是看她小心使用夾鏈袋的樣子,可以感受到她惜福愛物之心。考完試後,慈濟的師姐護持我們午齋,因為是使用餐盤吃飯,沒有缽碗與水可以將油湯菜汁吃得很乾淨(一般會將水倒入剩下的油湯菜汁中,再使用一片菜葉撥入碗中喝掉),印隆看到那位法師,就用衛生紙把餐盤拭淨,讓居士們方便清洗,很是令人感動她的細心。雖然最後在花蓮參與口試時,沒有見到那位法師,不過印隆覺得她不一定要走學術研究之路,以她老實修行的行誼,也能利益很多眾生!

 「不蓄好色器」及「百一物」戒,對於印隆來講,就是把世俗喜好外表美麗的習性,轉成感恩接受一切因緣的心性。東西可用即可,並且要珍惜善用,感恩十方檀越的護持之心!出家十餘年來,謹守這些戒律,讓我在東西的選擇上不隨意起心動念,善知需要與想要之別,生活簡單而沒有負擔,感恩佛陀制戒的慈悲愛護之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