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7日 星期五

請容許我悲傷/蘇絢慧




 這本書的書版時間很早,是2003年,但是書中所想要表達出的理念──正確的陪伴、對待悲傷者,在現今已經逐漸有愈來愈多人推廣(此刻有你真好/瓊恩西薩柯爾芙/ 我還沒準備說再見:突然失去摯愛後,你可以這樣療癒自己/Brook NoelPamela D. Blair PhD),可以感受到作者的用心與觀察力。

 印隆在看此書時,幾乎是流著淚看完,因為提到很多孩子幼年喪親的故事,或許是因為書中大部分寫的是孩童年幼時失親的故事,又觸動起心中的回憶。作者也寫的很有道理,對於孩童的失親,一定要好好協助處理,因為這將影響到他們一生的性格;影響了性格,也就影響了命運。

以下摘錄一些佳句,與大眾分享:
p. 5:悲傷是一種情緒,最好能夠即時宣洩。
p. 15:當今的悲傷輔導策略是強調「讓悲不再傷」、「雖然面對分離是不捨,卻不傷痛」,助人工作者主要協助當事人體會悲傷是生命中珍貴的經驗。
p. 29:真正傷害人的往往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周遭人的態度與反應。
p. 59:身旁一些以冷漠、防衛、吹噓、剛烈、強勢做保護色的人,或許都需要人多一點寬容,因為在每一個人背後都有一段艱難不為人知的悲傷史吧!
p. 96:身為悲傷工作者,必須要克服「成效」與「自我價值」的期待,勿以悲傷者的表現來衡量自己專業的能力。
p. 193-p.222的「你可以為悲傷的人做些什麼」之主題,非常推薦大家參考!還有p. 223將一般慣用但是不適當的關懷話語,建議成更有同理心、能降低悲傷者的挫折感與哀傷的話語,值得我們思考。

 其實每一篇都寫得很好,也有許多真實的經歷分享。如本書所說,一定要讓悲傷有適當的發洩方式,了解與面對,才不會每一次遇到類似的境界,讓傷埋在心底深處的傷痛,又再次浮出。



內容簡介

過去的社會不知如何面對喪親的孩子、成人,今天的社會依舊不知道如何面對失落與悲傷的人。如何對待喪親人,便能看出人們如何對待失落與悲傷,也能看出社會對生命的關懷與尊重與多少。
  你我生命中都曾經歷不同的失落與悲傷,無論是失去父母、親友、孩子、配偶、寵物……,如何正視並接納悲傷的情緒,讓悲傷得到出口,遺憾得以釋懷,進而沈澱心情、獲取力量?
  不只是成人需要學習如何面對悲傷,我們的孩子也需要被教導如何表達失去所愛的悲傷。
  安寧病房並無年齡的限制,悲傷是真實的存在於人間、存在於失去所愛的人心中的,不能再被閃避,學習如何面對悲傷,我們就會學習如何面對失落,也學會如何繼續去愛生命。
   這本書的前部分是我與不同年齡孩子一起做悲傷工作(Grief work)的過程,第二部分,則是我身邊的人喪失所愛的故事。最末,我附上悲傷工作手冊,整理出一些陪伴、照顧悲傷中(Grieving)人的心得。我不 只期待以此書來觸摸你失落的經驗,還寄望有更多人獲得力量去撫慰失去摯愛的孩子或成人,給他們慈悲的支持,並使曾經喪親的你或正在面臨喪親的孩子找到善待 自己悲傷的出口。作者在本書中分享如何用心陪伴喪親者,包括:你可以為悲傷者做些什麼、如何照顧好自己、如何表達自己的悲傷者的感同身受、如何改變慣用的 話語降低悲傷者的挫折感與失落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