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3日 星期三

巧克力吃完了:實用佛教心理學/耶喜喇嘛




 這一本巧克力吃完了」,就像一片輕薄的巧克力,吃完後仍舊口齒留香!也如同郁華菩薩(Sara Chang)的分享:巧克力是用來比喻貪執的對象,學習以智慧與方便,在吃完了卻餓極的時候,也可以得到安然自在與快樂。

-          P. 3:本書的副標題是:實用佛教心理學,由此可知,喇嘛主要是和我們談「心」。「禪修」是一大關鍵:「禪修幫助你了解自己的心,理出頭緒。……禪修讓你能夠面對困境,進而善巧地加以處理。……禪修本身就是智慧。……深刻的禪修是在統合我們的心,融合我們的經驗。」

-          2不滿的來源?
p. 15:現代的醫藥雖然可以減輕身體的病痛,卻永遠沒有辦法治癒不滿足與未馴服的心。
p. 16:禪修破除「滿足依於外境」的信念。

-          5 自我的闖入
p. 35:頂禮時,我們並不是向佛龕上的物品頂禮,而是禮敬真正的了解、真正的智慧。
-          6 瞋心的詮釋
p. 38:有些人認為,生氣是擺脫瞋恚之道,將怒氣發洩出來便一了百了。其實,這樣一來會發生的狀況是:你在自己的心中留下將來再度發怒的習氣,因此你不但現在受苦,將來該習氣再度冒出來時,還會更痛苦。

-          14 業力的不爭事實
p. 86:自我意識執取無法控制的知覺,我們的心隨即跟著走:那整個失控的境況就是所謂的「業」。
p. 91:皈依佛、法、僧,即是在根本上承諾穩定一己的業力。

-          15 敵人消失了
p. 96:除了你自己之外,沒有人騙得了你。

-          16 平等擁抱眾生
p. 103:被困在錯誤見解和負面心態的熊熊大火中……我們必須把每一個行動(吃飯、睡覺、工作)轉化為佛法的智慧。

-          19 空性的真義
p. 116:我們活在感官世界,相信無明之心的錯誤見解與投射都是真實的。……當我們領悟到自己對世界的看法是個幻覺……那時錯誤見解便會消失,餘留下來的即是「正見」,佛教徒稱之為「空性」。

-          21 皈依
p. 130:遵循佛法而行的行為便是所謂的「皈依」,我們所皈依的對象是佛、法、僧(僧茄或共修團)。



巧克力吃完了:實用佛教心理學
When the Chocolate Runs Out

作者:耶喜喇嘛
出版社: 法鼓文化
語言:繁體中文

內容簡介

↑TOP 人人嚮往巧克力哲學
卻不知道
巧克力幸福感是無常的……

看不見真相的心,是自我意識最大的困境。
禪修,能深入日常生活的每一個層面,
以智慧消融貪、瞋、癡、慢、疑等情緒及惡見,
統合我們的身心與生命的一切經驗。

我們總以為,只要有巧克力就會快樂,
一旦消失,就會開始懊惱。
其實,決定我們快樂與否的不是巧克力本身,
而是自我僵化的定見,以及對巧克力本質的誤解。

你知道荒謬的「巧克力哲學」讓你吃盡了苦頭嗎?

耶喜喇嘛喜歡用巧克力來譬喻我們貪執的對象:再美味的巧克力,都會被吃完,會消失——來去無常就是它的本質。當我們領悟一切事物無常的變動本質,便能夠無所畏懼、不再受苦。

耶喜喇嘛在本書中以精簡的篇幅,一語道破現代人生活的普遍盲點與困境,並根據佛法的智慧為我們提出了實用的建言。書中涵蓋了最根本的佛法概念,包括不滿的 來源、心的特質、自我意識、為何禪修、何謂業力、布施、空性等,每一篇都是讓我們深入了解自己,進而解脫痛苦、獲得真正快樂與安詳的心靈良方。

巧克力或許會吃完,但是解脫所需的一切條件,早已存在你的身心之中,不必外求,那才是永遠等待著你去開發、品嘗的終極甜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