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8日 星期六

聞味知疾病-漢醫告訴你6大病什麼味

超於尋常的盲人史法蘭能用驚人毅力聞香識女人,那麼,要有效預防疾病也要懂得聞味知疾病。聞味知疾病,6大疾病什麼氣味漢醫告訴你!

《信心銘》Verses On the Faith Mind


至道無難 The Great Way is not difficult
唯嫌揀擇 for those who have no preferences.
但莫憎愛 When love and hate are both absent
洞然明白 everything becomes clear and undisguised.

林澄輝夫婦-基督教所發願蓋的老人養護大樓


這是基督教所發願蓋的老人養護大樓,
印隆也祈妙法華安養學會 之願,能早日順利成就!

林澄輝夫婦 40年捐款逾10億

2013年9月27日 星期五

蕅益大師全集


Sweet Dew of the Dharma(甘露法語)/惟覺老和尚


Sweet Dew of the Dharma(甘露法語)/惟覺老和尚

Cultivation the Way is to purify, to rectify, and to transform our thoughts.
(修行即是淨化自己的念頭、端正心念、轉化心念)

Having good thoughts is heaven. When the mind is lucid and pure, this is the Pure Land.
(起善念就是天堂,心中光明清淨就是淨土)

The thoughts of our mind determine whether we are virtuous or vile, loyal or treacherous, upright or wicked, and an ordinary being or saint.
(人的起心動念,是決定君子、小人、忠奸、正邪、凡聖的關鍵)

百丈大智禪師叢林要則二十條





叢林以無事為興盛,修行以念佛為穩當。
精進以持戒為第一,疾病以減食為湯藥。
煩惱以忍辱為菩提,是非以不辯為解脫。
留眾以老成為真情,執事以盡心為有功。
語言以減少為直截,長幼以慈和為進德。
學問以勤習為入門,因果以明白為無過。
老死以無常為警策,佛事以精嚴為切實。
待客以至誠為供養,山門以耆舊為莊嚴。
凡事以預立為不勞,處眾以謙恭為有禮。
遇險以不亂為定力,濟物以慈悲為根本。

諸惡莫做,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Don’t do any non-virtuous deeds;
Do plenty of virtuous ones;
Purify the mind;
These are the teachings of all the Buddhas.

2013年9月26日 星期四

修行法語


懺悔包括改過 Repentane includes a turning away from sin.

So live in love.
Do your work.
Make an end of your sorrows.

所以,活在愛裡。珍惜一切因緣,不憂不躁。

From meditation wisdom arises, without meditation wisdom wants.
智慧是從禪定產生的,沒有禪定就不能生出大智慧。



八正道 The path which leads to calm and insight


The path which leads to calm and insight:(可以致寧靜和智慧之道--八正道)

1. right understanding 正見
2. right thought    正思維
3. rihgt speech       正語
4. right action       正業
5. right livelihood    正命
6. right effort      正精進
7. right mindfulness  正念
8. right concentration     正定

大師密碼A:Agility 機智


大師密碼 A的第二章密碼:Agility 機智,是一休大師的故事。一休的禪風自由,以特立獨立、充滿趣味的方式將佛法普及民間,不分男女老幼,大家都喜歡「機智」過人的一休。謹節錄一小段與大家分享:

Shake later changed his name to Ikkyu and became a monk full of concern for the tumultuous society he lived in. Never bound by tradition or customs, he made good use of his cleverness to preach the Buddha's teaching to people of all social classes. He was like a lotus blossoming out of a muddy pond.

健康文集


文章名稱(依繁體筆畫順序排列)
著作、主講等
大醫生小醫院 川田洋一居士
生命的重建 露意絲‧海
肉食之害 楊梓茗居士
 如何正確的飲食 讓你遠離癌症的恐懼  梅襄陽醫師
防癌手冊 圓因法師
我願健康幸福 果真法師
佛教與健康 文珠法師
佛說素食經—斷肉食素聖典彙編 海濤法師選輯
拍手功治百病 侯秋東教授
拜佛與醫學 道證法師
素食主義 海濤法師選輯
素食、生食與健康 傅永益居士編
素食的利益 廣化法師
健康靠自己 李豐醫師
飲食與健康 張慶祥居士
煙酒與健康 于凌波居士
養生論 王驤陸居士
癌症讓我活得更健康 謝清佳博士
癌細胞變快樂佛細胞 道證法師
醫學博士為什麼要素食 奧雲伯列博士等

出處:http://www.foshu.org/wenhai/article_25.htm

楊濟鴻醫師專欄


在FB上看到楊濟鴻醫師的專欄,非常的好!謹推薦給大家:http://www.jiguangtemple.org/wwwtest/node/70
楊濟鴻醫師目前是執業中醫師,同時具有西醫執照。當楊醫師在瞭解造業受報的可怕之後,立即將診所內所有動物性藥材全數處理,並積極研究植物中可替代之藥材,是真正能夠實踐慈悲對待一切生命的菩薩醫師。

佛教對安樂死的看法

(摘錄自西藏生死書)

   醫學技術和醫藥科技的進步﹐有助於解救無數的生命和舒緩無可言說的痛苦。不過﹐在這同時﹐它們也對臨終者﹑臨終者的家人和醫生構成許多倫理道德上的兩難﹐ 這些問題非常複雜﹐有時候又難以解決。譬如﹐我們應該讓臨終的親友接上維生系統呢﹖還是拔掉呢﹖那些自己覺得受罪且必須死得漫長而痛苦的人﹐應該同意或甚 至幫助它們自殺嗎﹖經常有人問我這些死亡和臨終的問題﹐我願意在這裡略述一二。

<維生>
   約四十年前﹐大多數人都是在家裡過世的﹐但現在多半是死在醫院或安養中心。因此﹐藉機器來維持生命是一件真實而令人害怕的事實。人們於是問自己﹐到底要 怎麼做才能保證有人道﹑有尊嚴的死亡﹐而不要讓生命做沒有必要的延長。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譬如﹐在嚴重的意外事故之後﹐我們如何決定是否提供維生系 統給當事人呢﹖如果有人昏迷不醒﹐不能說話﹐或由於變性疾病而被認定腦死時﹐該怎麼辦呢﹖如果是一個嚴重畸形和腦部受傷的嬰兒﹐又該怎麼處理呢﹖

   回答這類問題並不容易﹐但有幾個原則卻可以用來指導我們。依據佛陀的教法﹐一切生命都是神聖的﹔一切眾生都有佛性﹐誠如我們所看到的﹐生命提供給眾生覺 悟的可能性。不殺生被認為是人類行為的第一原則。不過﹐佛陀也非常反對教條主義﹐我相信我們不應該固守一種觀點﹐或「官方的」立場﹐或針對這些問題做成規定。唯有根據自己的智慧﹐依據每一個情境來行動。
是否有必要以人工方式維持生命呢﹖達賴喇嘛指出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臨 終者的心境﹕「從佛教的觀點來看﹐如果臨終者有機會可以擁有正的﹑善的思想﹐那麼讓他們甚至只多活幾分鐘都是很重要的﹐而且也有目的在。」他特別提到家人 在這種情境下所受到的壓力﹕「如果沒有機會讓臨終者擁有正面思想﹐而花費大筆金錢﹐只為了讓某人活著﹐那就似乎沒有什麼道理了。但每個案例都必須個別處理 ﹐很難訂出通則。」

   在死亡的關頭﹐維生系統或使用復甦器可能會成為擾亂﹑煩惱和分心的原因。我們從佛法和瀕死經驗的證據中得知﹐即使在昏迷狀態中﹐臨終者對於周遭所發生的 每一件事情仍然非常清楚。在死亡前瞬間﹑死亡時﹑肉體和意識終於分離時所發生的事﹐對於任何人﹐尤其是對於尋求修法或安住於心性的精神修練者來說﹐都是非 常重要的時刻。

   一般說來﹐延長死亡過程的維生系統﹐只會引起臨終者不必要的執著﹑瞋恨和挫折﹐特別在這不是出自臨終者本人的意願時。臨終者的親人在面臨這項困難的決定 時﹐應該思考如果確實沒有復原的機會﹐那麼他們所愛的人在生命最後幾天或幾小時的品質﹐也許比起只是讓他活著來得重要。此外﹐因為無法真正了解神識是否仍 在體內﹐我們甚至會弄巧成拙地把他們禁錮在無用的肉體上。


佛學與醫學交流座談會
時間: 二○○一年四月二十五日 晚間八點
地點:新加坡濱華飯店(MARINAMANDARIN)會議室
主持人:星雲大師
英文翻譯:妙光法師
對象: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畢業執牌醫生及在學的準醫生,暨該校文學院、哲學院及南洋大學、義安理工學院學生千餘人。

  頂果欽哲仁波切說﹕當一 個人沒有痊癒的機會時﹐使用維生系統是無意義的。讓他們在安詳的氣氛下自然去世﹐並代替他們採取正面的行動﹐是一件很好的事。當裝上維生系統﹐卻沒有一點 希望時﹐那麼停止機器就不是罪惡﹐因為沒有方法可以讓患者活下去﹐你只是以人工方式「維持」他們的生命而已。
 
一、
佛教對安樂死有什麼立場?
答:
「安樂死」能否施行?這是現代舉世同感關心,卻又倍受爭議的問題。現在有些國家立法准許安樂死,有些國家抱持保留的態度,有些國家則斷然否決。
中 國人的思想一向認為「上天有好生之德」,即使是一個垂死的病人,也只能儘量幫助他延續生命,怎麼可以幫他提早結束生命呢?由於人把生看成是歡喜的、是寶貴 的,死亡是悲哀的、是不好的,因此惜生畏死,這是正常的心理。其實如果我們能重新認識生命的意義,重新調整對生死的觀念,知道生未必是喜,死未必是悲,我 想對安樂死的爭議就會減少。
現 在講施行安樂死,誰才有權利決定?誰有資格讓一個人接受安樂死?在法律上又應該負有什麼刑責?這是個複雜的問題,必須要先探討解決。也就是說,即使法律准 許實行安樂死,那麼決定安樂死的人,是他自己呢?是醫生呢?還是他的親屬呢?我在想,最愛他的人應該有權利來做此決定。但世界上無論什麼事情,雖然在愛的 前提之下,應該是好事,而不是壞事;問題是誰可以證明這個人是完全愛他的呢?這是個關係重大的問題。
台 北有一名婦女,很有錢,身體也很好,最愛她的兒女卻希望她早一點死,因為如此一來他們就可以早一點分得財產。最愛父母的兒女希望健康的父母早一點死亡,這 個愛的標準從何界定呢?看來還是由最接近他的人成立一個委員會,推舉最愛他的人來作最後的決定吧!實在說,要求安樂死的人必定是很痛苦的,因此有人把死亡 也看成是解脫。

二、
醫生在面對臨終病人要求給他注射一針來結束生命時,應該如何安撫與應對?
答:
在 戰場上,一個負傷的將軍怕被俘虜後受到屈辱,因此拿槍命令部下一槍把他打死,以保持自我的尊嚴。一個臨終的病人,也希望在臨終時保有生命的尊嚴。一個人健 康的時候像英雄,有病了就像狗熊,甚至覺得病容難看,不希望被人看見。所以人死以後,家屬都會用布幔、床單,把亡者覆蓋,不希望給人看到死相。
有 一些病人知道自己的病已是藥石罔效,他也不希望拖延時日,只盼早一點結束痛苦的生命,因此要求醫生給他一針,以求得解脫。但這不是醫生可以決定的,即使醫 生是出於慈悲、愛他、可憐他而給他一針,以幫助他解脫痛苦。但是縱使你有這種想法,在法律上你並沒有立場,因此要由家屬或將來立法,才能獲得解決。
有 時一個病患看似病得很嚴重,也許醫生已宣告他的生命只剩半年、一個月,甚至一個禮拜就要死了,但其實也不一定。有一些人被送到太平間,卻又活了回來,這種 實例我就親眼見過好幾個。如果這時你給他一針,讓他安樂死,他就沒有機會重獲生命了。所以安樂死牽涉的問題很複雜,最重要的是要減輕病患的痛苦,對臨終的 病人要安慰他、鼓勵他,給他求生的意志與力量,讓他心理上不痛苦,這是最重要的,至於是生是死,那是自然的結果。

三、
根據以上論點,為什麼說最愛他的人有權決定要不要給予安樂死?
答:
佛教講不殺生,這是絕對的,但也不是必然的。有時候一個壞人殺了許多好人,站在慈悲,站在維護公理和正義之下把這個壞人殺掉。殺了他之後,我有功,也有過,殺人終究要受罪業的果報,但相較之下,殺人的罪過比較輕,維護公理正義的積極功德是比較大的。
有 在佛經裡,佛陀於因地修行時,曾為了救五百個商人而殺了一個壞人,所以殺生有時候也可以看成是一種慈悲。只是小乘佛教對於殺生的問題,往往寧可捨生也不去 傷害蟲蟻;反之,大乘佛教則會權衡輕重,為所當為。例如在國與國發生戰爭的時候,為了救國,他會挺身殺敵,或是為了慈悲救人,他也寧可自己擔負業報而犧牲 自己去殺生救人。所謂「有愛則可平於天下,無愛則家庭不和」,所以在愛與慈悲之下決定許多事情,就如大乘佛教裡所說的「饒益有情」。

四、
醫學對死亡的定義是心臟停止跳動和腦死,這和佛教的看法是否一樣?
答:
人死亡的一刻究竟是什麼時間?腦死,但心臟還在跳動,他還沒有死;心臟停頓了,但身體仍有溫度,也還沒有死亡。一條蚯蚓,我們把牠斷成兩截,牠兩頭都在跳動;生命是一個,究竟哪一邊才是真正的生命呢?
在佛教裡認為,跳動只是一種生機,生命還是完整的一個。生命是一個,那麼生命究竟是在哪一邊呢?這就無須妄自分別了。當然,在科學上一定有個詳細的分析,這與佛法上的解釋,有時未必要完全一樣。
早 晨,有一群人在運河邊等船,準備乘船到對岸去辦事。當船夫把小船從沙灘上推下水的時候,船底壓死了很多小魚、小蝦。船過了河以後,留下一部分人等待下一班 船。當中有個秀才問一位和尚,他說:「師父,當船推到水裡的時候壓死了許多魚蝦,壓死魚蝦必定會造罪過,那麼,請問這個罪過是船夫的呢?還是乘船的乘客的 呢?」
法師對秀才說:「是你的罪過。」
「為什麼是我的罪過?」
「因為你多管閒事。」
佛教是以人為本的宗教,再說「罪業本空由心造」;罪過是由心所造,有時在許多細節上因為無心,也就沒有罪過可言。反之,由於吾人心生分別,甚至造作染污的分別意識,因此就會有罪業果報。其實,即使是世間的法律,如果是無心的誤殺,罪過也是比較輕的。
人死亡的時間,有時候心臟沒有停止,腦神經也有跳動,可是分別意識沒有了,如此也可以算是死亡。
佛教認為意識離開身體、精神脫離軀殼的時候,那就是真正的死亡了。其實,何時死亡,時間的認定不是很重要,我認為讓病患死亡的時候不覺得痛苦而感到安然,這個要比時間的界定更為重要。
各 位醫師們都知道,有一種檢查身體的儀器叫「核子共振」,把人推到一個洞裡面檢查。我曾經幾次接受過這樣的檢查,有時因為檢查結果不明顯而需要重複進出那個 洞。每次我都不介意,反而在裡面因為感覺舒服而睡著了。所以我想死亡存活的時間長短並不重要,如能感到舒服,死亡也是很美。
**********************************************************************************
宗教與安樂死
crs.nccu.edu.tw/RMS/PR/files/P&R13.ppt
摘錄畫面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



當世界又老又窮:全球人口老化大衝擊

人口老化的問題,是當代全世界都必須面對的,這一本書是很好的社會觀察紀錄,有主要國家的狀況以及目前因應的對策。
一個適當的安養老年政策,方能讓社會更安心,國家更穩固,乃至於世界會更和諧。因為在安養老人的當下,年輕、中生代,才有餘力去發展生命的目標,也祈願各國能正視這個即將發生的問題。當然,還是年輕、中生代的一輩,也要好好努力與發心,不能空等國家或他人照顧,自己要先懂得付出。

毒物專家絕不買的黑心商品:廠商「不老實說的秘密」,化學教授通通告訴你


現在許多食品、用品都出現了嚴重的問題,根本就是一個「貪」字;商人貪利,消費者貪小便宜!如果不貪的人,就要自己懂得小心防護。
這本由吳教授所撰寫的書,提供了許多基本的購物「防毒」常識,以吳教授的專業背景,提供現代消費者很好的參考。
吳教授在書中,也有一些不錯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