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20日 星期三

二十四諸天略說



【二十四諸天簡介---大梵天】
《農曆初九是民間俗稱的天公誕辰,佛教徒雖然不皈依諸天,
卻禮敬諸天。因為諸天都是虔誠的三寶弟子,奉行正法,
護持正教,並且受佛陀的囑咐,護持芸芸眾生修持佛法,
所以諸天又叫護法諸天。當天會舉行齋天儀式,
⋯⋯就是請天人吃飯,有天神、天將的代表24位。》



二十四諸天略說


1
、大梵天
梵天與毗濕奴、濕婆合為印度教三大主神。據《摩奴法典》和古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等所說,宇宙出自飄流於混沌中的梵卵,梵天是宇宙的創造者,宇宙的一切秩序都受梵天的控制,所以大梵天被婆羅門教推為主神。據《長阿含經》卷14中所說,此大梵天乃自然而有,自主獨存,無能勝者,統領大幹世界,富貴尊豪最得自在,且能造物,是眾生之父母。《順正理論》卷21中說:「廣善所生,故名為梵。此梵即大,故名大梵。由彼獲得中間定故、最初生故、最後歿故、威德等勝故,名為大。」
這位宇宙的創造者--梵天后來被佛教吸收為護法神。依《大悲經》所載,在釋尊即將人涅盤時,曾經摧破大梵天的邪見,而使他成為佛弟子。釋尊並將三千大幹世界守護佛法的重任付囑於彼。因此,在佛教典籍裏,他與帝釋天,是護持佛法與鎮國利民的兩位重要天神。
大梵天有時是釋迦的右脅侍,手持白拂塵。大梵天王造像有二臂像和四臂像。前者為一面雙臂,手持蓮花、拂塵。也有三面雙臂像。四臂像則有四面,每面各有三目,手持蓮花、澡瓶、拂塵(或鋅)等,還有一手作施無畏印。梵天形象被漢化後,多為中年帝王形象,手持蓮花。在水陸畫中大梵天王是典型的雍容華貴的中土帝王模樣,身後有輔臣簇擁。


2
、帝釋天
帝釋是印度古老文獻《梨俱吠陀》中的主神。帝釋成為佛教護法神後,被視為忉利天之主。帝釋天住在須彌山頂的善見城,統領其餘諸天。須彌山四周各有八天,加上中央帝釋天,合為三十三天。據《大智度論》卷五十六說:「昔摩伽陀國中有婆羅門,名摩伽,姓憍屍迦,有福德大智慧,知友三十三人共修福德,命終皆生須彌山頂第二天上。摩伽婆羅門為天主,三十二人為輔臣。以此三十三故,名為三十三天」。依《大集經》所載,過去世諸佛,曾經將守護四天下的使命,付囑大梵天與帝釋天。佛陀在菩提樹下修道時,有惡魔擾其禪思,帝釋天即吹響貝螺,保護佛陀;佛陀涅盤時,帝釋天念誦頌詩,保護舍利等等。這是帝釋天成為佛教護法神的依據。
據《譬喻經》說,阿修羅王之女容貌妹麗,帝釋天以重金聘求,並且揚言,如若不允,即訴諸武力。阿修羅王大怒,遂爆發大戰。經多次酣戰,互有勝負,最後講和,阿修羅王以女納於帝釋天,而帝釋天則以甘露作為回報。佛教經典中常有帝釋天與阿修羅戰鬥的故事。
在佛教的藝術作品當中,帝釋天手持寶蓋,與大梵天隨侍在釋迦的左右。在《大日經疏》等說,頭戴寶冠,身披瓔珞,手持金剛杵,身騎六牙白象,住於須彌山,有諸天及眾眷屬圍繞。在中國寺廟裏,帝釋多為少年帝王像,且是男人女相。在水陸畫中,帝釋完全是一副中國後妃模樣。


3
、多聞天王
多聞天王音譯為毗沙門天王,因傳說他常去聽釋迦說法,所以稱多聞。他率領夜叉、羅刹等守護著須彌山北方北俱盧洲。所以稱其為北方多聞天王。他與吉祥天是兄妹,在印度神話中又是施福護財的善神。所以藏傳佛教就以他為財神。另外他又名兜跋毗沙門天王,兜跋是古代西域的國家,後來誤解為刀八,又進一步誤解為八支刀。因此多聞天王在日本就成為了鎮守國土,拒退怨敵的神將。
多聞天王身綠色,穿甲胄,右手持寶傘,左手握神鼠一一銀鼠,用以制服魔眾,護持眾生財物。他居須彌山半,第四層之北水精綞,以福德聞于四方。

4
、持國天王
「持國」意為慈悲為懷,保護眾生,護持國土,故名持國天王。此天王居須彌山黃金埵,率領諸毗舍閣(顛狂鬼)等守護須彌山東方東勝神洲。持國天王的形象,據《陀羅尼集經》卷十一中記,身著天衣,左手伸臂下垂持刀,右手屈臂向前,仰手,掌中托寶珠。另據《般若守護十六善神王形體》所說,持國天王身青色,紫發,面顯忿怒狀。著紅衣甲胄,手持大刀。持國天王是司樂神,他用音樂來使眾生皈依佛教,所以漢地的佛教寺院中的持國天王塑像,為一手持琵琶、身披中國式戰甲的武將形象。


5
、增長天王
「增長」意為能令眾生增長善根,護持佛法,故名增長天王。居須彌山琉璃綞,身為青色,穿甲胄,手握寶劍,以保護佛法不受侵犯,他負責守護南瞻部洲,所以名南方增長天王。
《封神演義》說四大天王是「佳夢關魔家四兄弟」,其中南方增長天王名魔禮青,手持青鋒寶劍,以「鋒」諧音「風」;西方廣目天王名魔禮紅,手持碧玉琵琶,以琵琶之義諧「調」;北方多聞天王,名魔禮海,手持混元珠傘,以傘之義諧「雨」;東方持國天王,名魔禮壽,手持紫金花狐貂,司「順」(有的書說這個動物叫蜃,以「蜃」諧音「順」。有的塑成龍,有的塑成蛇),連起來就是「風調雨順」。四大天王之所以受到高度的崇拜是在於他們的護世功能。《金光明經四天王品》說,四大天王「能說正法,修行正法,為世法王,以法治世」;並率諸鬼神眾,護國佑民,能令國土安隱,怨賊退散,風調雨順,人民豐實。所以漢傳佛教徒很喜歡四大天王,基本每個寺廟一進門就是天王殿。


6
、廣目天王
廣目意即能以淨天眼隨時觀察世界,護持人民。身白色,穿甲胄,手中纏一龍。他為群龍領袖,故手持一龍,看到有人不信佛教,即用索捉來,使其皈依佛教。主守須彌山之西的西牛賀洲。


7
、金剛密跡
金剛密跡又稱夜叉王、金剛力士、金剛手、執金剛等。由於他手持金剛杵,所以又稱為執金剛神,又因為其身、口、意速疾,隱秘難知,因此又名密跡金剛。
金剛密跡是一位具有無比威力的鬼神,他本來是印度毗紐天的侍從,後來轉變成佛教中勇猛的護法神。《金光明經鬼神晶》曰:「金剛密跡大鬼神王,及其眷屬五百徒黨,一切皆是大菩薩等,亦悉擁護聽是經者。」《楞嚴經》卷七日:「一一光明,皆遍示現十恒河沙金剛密跡,擎山持杵遍虛空界。」他經常以猛烈行為來捍衛佛法、保護佛陀。《佛人涅盤密跡金剛力士哀戀經》中說,在釋尊人滅時,乎素隨侍釋尊的他,幾乎悲痛欲絕。他「五內抽割,心膂磨碎,壁踴悶絕,久乃醒悟。即起而坐,涕泣哽噎。」昏迷醒後,他還悲不自勝地說:「雲何世尊捨棄於我,獨立涅槃?咄哉大苦,此金剛杵當用護誰?即便擲棄!」可以看出金剛力士對佛陀的耿耿赤忱。
相傳在久遠以前,勇郡轉輪王在世時,有名叫法念與法意的二兄弟,同時發出誓言。法念誓願在賢劫之如來出世時成為梵天,俾得經常勸請世尊轉大法輪。法意則誓願成為親近佛陀、捍衛佛法的金剛力士。後世所傳的金剛力士,就是秉承這位法意的誓願而來世間的護法神。金剛密跡只有一個,在中國古小說中,金剛力士是鄭倫、陳奇死後封神而成,稱哼哈二將。在寺院三門殿內的兩側,各塑一尊,頭戴寶冠,袒露上半身,手持金剛杵,作忿怒相,一為哼將,一為哈將。


8
、大自在天
大自在天是印度教濕婆神的異名,濕婆是毀滅之神,又是苦行與舞蹈之神。在印度文化當中,濕婆神與毗濕奴同居梵天之下,後來成為三者同位。在印度教中,大自在天被視為世界最高位的神,是宇宙世界的創造者。被佛教吸收後住在色界之頂,為三千大幹世界之主,在三千界中得大自在,故又稱「大自在天」。
據《大智度論》卷二中說,大自在天「八臂三眼,騎白牛」。《十二天供儀軌》中說他面上有三眼,二牙上出,忿怒相,身淺青肉色,左手持劫波杯,右手持三戟劍,身上以髑髏為瓔珞,頭冠中有二仰月,騎在牛上,邊上有二天女持花隨侍。此外還有二臂、四臂、三面四臂等多種形象。還有的說大自在天頭上的第三只眼能噴出神火燒毀一切,還能主宰人間的一切悲喜榮辱。


9
、散脂大將
散脂大將是北方毗沙門天王的八大藥叉將之一,佛教認為,四大天王各有二十八部眾鬼神將帥,其中散脂大將的地位最高,他統帥二十八部眾,巡行世界,賞善罰惡,所以散脂大將又是二十八部眾之總司。散脂大將是鬼子母之次子,父名德叉迦,一說為鬼子母之夫。《陀羅尼集經》說「鬼子母有三男,長名唯奢文,次名散脂大將……」。《毗奈耶雜事》卷三十一說,半支迦(散脂大將)與鬼子母曾指腹為婚,長大後成親,還生了五百個兒子。
《金光明經散脂鬼神品》中說散脂大將護持佛法不遺佘力,率二十八部藥叉諸神,隨處隱形,擁護說法師及救護諸善男信女,離苦得樂。
《觀佛三昧海經》中說他形狀甚為醜惡,胸部有三面,臍有兩面,兩膝有兩面,其面如象,獠牙似犬,眼中出火,火皆下流。在水陸畫中,散脂大將為一副威風凜凜的武將模樣。


10
、大辯才天
大辯才天又叫大辯才功德天、美音天、妙音天等。他聰明而有辯才,故曰辯才天,他能發美音而歌詠,故名美音天、妙音天,為主智慧福德之天神,若供養此天則可得福與智慧,是一位主管智慧福德的天神。《大日經疏》卷十曰:「美音天,是諸天顯詠美者,與乾闥婆稍異,彼是奏樂者也。」《大日經義釋》卷七日:「美音天亦名辯才天,是諸天中歌詠美妙者,猶如毗首羯磨工於伎巧之類,非乾闥婆也。」《最勝王經大辯才天女品》曰:「若有法師,說是《金光明最勝王經》者,我當益其智慧具足,莊嚴辯說之辯。」
在《梨俱吠陀》中,大辯才天是印度人所信仰的沙拉斯瓦地河的河神,在《梵書》與《摩訶婆羅多》中,她為語言之神。印度人以該河流水的妙音,而尊她成為音樂之神,並掌管一切語言藝術,學問辯才等,後來輾轉成為佛教的護法神。
《金光明最勝王經大辯才天女》雲:「若人欲得最上智,應當一心持此法,增長福智諸功德,必定成就勿生疑。若求財者得多財,求名稱者得名稱,求出離者得解脫,必定成就勿生疑」。
關於她的性別很有分歧。《大日經疏》中說大辯才天「並置其妃」,說大辯才天是位男神;《金光明最勝王經》、《大隨求經》、《不空買索經》則說大辯才天是位女神。《金光明最勝王經》中說大辯才天「為閻羅之長姊,常著青色野蠶衣,好醜容儀具有,眼目能令見者怖」。據說她有兩副面孔,一副是大美人,一副是醜八怪,以供不同場合使用。她那一雙利眼,常讓人不寒而慄。大辯才天的造像有兩種:一種是八臂像,八手分別持弓、箭、刀、槊、斧、杵、輪和籟索;一種是二臂像,兩臂作彈琵琶狀。


11
、大功德天
大功德天即吉祥天女。音譯為「摩訶室利」,「室利」有二義:功德和吉祥,合起來就是大功德或大吉祥。
大功德天在吠陀時代就受到信奉,在印度教神話中,她是毗濕奴的妃子,被尊稱為「偉大的神」,又是愛欲神之母,傳說她是攪動乳海時出現的,所以又有「乳海之女」的名稱。在佛教中,她成了毗沙門天的妻子或妹妹,其父為德叉迦,母為鬼子母神。
依《金光明最勝王經》記載,她住於北方毗沙門天王所居城之財城。經云:「爾寸大吉祥天女,複白佛言:世尊,北方薛室羅末孥(舊稱毗沙門),天王城名有財。去城不遠有園,名曰妙花福光,中有勝殿,七寶所成。世尊,我常住彼」。又據該經所述,大功德天在前生種下許多善根,只要今世之人念此天女的名稱並供奉,即可以其功德,使祈願的人五穀豐收,財寶充足,一切衣食皆可滿足。
隨著《金光明經》的普及,人們對於功德天的信仰也日漸興盛。她的形象在《金光明經》中沒有明確的記載。在《毗沙門天王經》中說,她眼目修長,面部神情寧靜,頭戴天冠,以瓔珞、臂釧裝飾,右手作施無畏印,左手執開敷蓮花。《寶藏天女陀羅尼法》中說:「天女身長二尺五寸,頭作花冠,所點花極妙端正;身著紫袍、金帶、烏靴,右手把蓮花,左手把如意寶珠」。在《陀羅尼集經功德天品》中記得更為詳細,經曰:「其功德天像,身端正,赤白色,二臂。畫作種種瓔珞環釧耳擋天衣寶冠。天女左手持如意珠,右手施咒無畏,宣臺上坐。左邊畫梵摩天,右邊畫帝釋天。如散華供養天女,背後各畫一七寶山。於天像上,作五色雲,雲上安六牙白象,象鼻絞馬腦瓶,瓶中傾出種種寶物,灌功德天頂上。天神背後,畫百寶華林,頭上畫作千葉寶蓋,蓋上作諸天伎樂,散華供養。」
《金光明經功德天品》載其法云:「若有欲得財寶增長,是人當於自所住處,應淨掃灑,洗浴其身,著鮮白衣,妙香塗身;為我至心,三稱彼佛寶華琉璃世尊名號,禮拜供養,燒香散華,亦當三稱《金光明經》,至誠發願,別以香華種種美味,供施於我,散灑諸方,爾時當說,如是章句。……作是誓願,令我所求皆得吉祥,自于所居房舍、屋宅,淨潔掃除,若自住處,若阿蘭若處,以香泥塗地,燒微妙香,敷淨好座,以種種華香布散其地,以待於我,我于爾時,如一念頃,人其室宅,即坐其座。從此日夜,令此所居,若村邑、若僧坊、若露地,無所乏少;若錢、若金銀、若珍寶、若牛羊、若谷米,一切所須,即得具足,悉受快樂。」


12
、韋馱天
韋馱天原為印度婆羅門教的戰神,為濕婆或阿耆尼之子。有六頭十二臂,手執弓箭,騎孑L雀,後被大乘佛教吸收。此外佛教中另外還有一位護法天神韋天將軍。相傳他姓韋名琨,系南方增長天王所率的八大神將之一。又是護法四天王手下三十二神將之首。中國佛教徒常把韋天將軍與韋馱天相混。
唐朝的道宣認為,韋將軍系諸天之子,童真梵行,主領鬼神。在佛陀即將涅盤時,韋將軍曾得到佛陀的咐囑,以護持佛法。他對東、西、南三洲的佛法護持最力。對於魔子魔孫的惑亂比丘,他也都棲遑奔赴,應機除魔。凡此種種,使天界的四天王對他都極為敬重,每次韋將軍一到,天王都會起立相迎。
又傳說,佛陀去世後,諸天神和天王商量火化遺體,收取舍利建塔供養之事。這時帝釋天手持七寶瓶,來到火化場說,佛原先答應給他一顆佛牙。所以他先取下佛牙,準備回去建塔供養。時有羅刹鬼躲在帝釋天身旁,乘人不注意,盜去佛牙合利。韋馱天見狀奮起直追,刹時將羅刹鬼抓獲,取回舍利,贏得諸天眾王的讚揚,認為他能驅除邪魔,保護佛法。唐初之道宣律師感得其像後,寺院均設有其神像,在後世,我國佛教徒漸將印度之韋馱天與道宣夢感之韋將軍混而為一,乃形成國人所傳的韋馱菩薩。被安置于天王殿的大肚彌勒背後,背對山門,面朝大雄寶殿。相傳。中國佛教寺院中的韋馱天形象,大多為身穿甲胄的雄裝武將樣,手持金剛杵,或以杵拄地,或雙手合十,將杵擱二肘間。體格魁偉,威武勇猛,面如童子,表示他不失赤子之心。

 

13、堅牢地神
堅牢地神意為此神有如大地之堅牢。堅牢地神又叫「地天」、「大地神女」。堅牢地神的職責是保護土地及地上的一切植物。在《梨俱吠陀》、《阿闥婆吠陀》均讚歎其為具備偉大、堅固、不滅性、養育群生、繁生土地等美德的女神。《地藏本願經地神護法品》中佛陀曾對她說:汝大神力,諸神少及。閻浮土地,悉蒙汝護,乃至草木谷米從地有,皆由汝力。又據《大日經疏》卷四載,釋迦初坐道場時,魔王唯恐釋迦得道,領諸魔軍、魔女向釋迦輪番進攻誘惑,均遭敗績。魔王終於惱羞成怒,對釋迦狂吼:「我所作之業,汝已為證,汝之福業誰當為證?」釋迦垂無畏手指地。這時,大地轟然震動,堅牢地神從地中湧出半個身體向佛頂禮致敬,並唱聲「我是證明」。於是釋迦得道成佛。
《金光明經》卷二中說,若有說法,坐法座時,堅牢地神「常晝夜衛護不離,隱蔽其形,在法座下,頂戴其足」。


14
、菩提樹神
菩提樹神是守護菩提樹之天女。釋迦牟尼佛就是在此樹下,歷經七天七夜,逆觀了十二因緣,終於覺悟成佛,故而此樹就被稱為菩提樹了。《大毗婆沙論》卷一二五載,昔有一王毀滅佛法,漸至菩提樹時,菩提樹神白化現殊勝女身,佇立其前,彼王見已,尋生貪染,護法善神遂得其便,殺死國王及其軍隊、惡神眾。菩提樹神在釋迦成佛之前就守護在他身旁,大概要算最早的佛教護法神了。
《金光明經》中有菩提樹神向佛的祈願,願云:「我常念佛,樂見世尊,常作誓願,不離佛日。我常於地,長跪合掌,其心戀慕,欲見於佛。我常修行,最上大乘,哀泣雨淚,欲見於佛。我常渴仰,欲見於佛,為是事故,憂火熾然。唯願世尊。賜我慈悲,清冷法水,以滅是火。世尊慈湣,悲心無量,願使我身,常得見佛。……佛讚歎曰:善哉善哉,樹神善女。汝於今日。快說此言。一切眾生,若聞此法。皆人甘露無生法門。」

 

15、鬼子母
鬼子母亦作歡喜母,愛子母,佛教護法神。原為一外道鬼女,專事食人子女。後來她歸依了佛教。據《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卷三十一記載,古代王舍城有獨覺佛出世,舉行慶祝會,有五百人赴會。途中遇一懷孕牧牛女,勸其一同赴會慶賀。此女隨行,歡喜踴躍,不料中途流產。此時諸人均棄她而去,因此她十分惱恨,發下毒誓,要在來世投生王合城,盡食城中幼兒。後來她果然投生王舍城,為藥叉神將婆乞多之女,婚後生五百兒。她自恃強力,天天捕食別人的幼兒。佛陀聞悉後,決定以慈悲心、方便自在力教化鬼子母,使其棄惡從善,以此安定天下父母之心。鬼子母對自己的孩子十分愛憐,佛陀乘其外出,遂藏其愛子,鬼子母神因而悲歎痛傷。最後她不得不向佛陀哭訴失子之事。佛陀對她說:「汝有子五百,今僅取汝一子,汝已悲痛若是,然汝食他人之子,其父母之悲又將如何慟乎!」鬼子母聞言果然頓悟前非,悔過自新,歸依佛教。
印度佛教密宗裏就專門有為祈禱婦女順利生產而修的「訶利帝母法」,修法的儀軌有不空所澤《大藥叉女歡喜母並愛子成就法》與《訶梨帝母真言法》。《南海寄歸內法傳》另載,西方諸寺,每於門屋處或在食廚邊,塑畫母形抱一兒于其膝下,或五或三,以表其像。每日于前盛陳供食。其母乃四天王之眾,有大勢力。若有疾病、無兒息者,饗食薦之,咸皆遂願。在民間,鬼子母變成了守護幼兒的慈悲女神。
鬼子母的形象,據佛經記載,是美麗的天女形,身穿天繒寶衣,頭戴天冠,耳掛耳擋,白螺為釧,身邊有一童兒伴隨。

 

16、摩利支天
摩利支天意為「陽焰」,或「威光」,實際上是古印度的光明女神。《摩利支天陀羅尼經》所載,摩利支天有大神通自在之法,常在日天(太陽神)之前行走,日天不能見她,而她能見到日天。由於她能隱形,所以她的形蹤無人能知。對於她,無人能捉,無人能害,無人能加欺誑、束縛。《大摩裏支菩薩經》中說,摩利支天「能令有情在道路中隱身、眾人中隱身。水、火、盜賊一切諸難皆能隱身」。如能赤誠依法修持,則一切天魔惡鬼外道,都無法覓得修法者的行蹤。除此之外,還有息災、增益、降伏等作用,各法均有不可思議之感應。
摩利支天的形相,《末利支提婆華鬘經》中說天女形,左手屈臂向上,持天扇,扇中畫卍字。右手下垂,舉掌向外,像兩邊各作一隨侍天女。《大摩裏支菩薩經》卷一則說她是三面六臂乘豬像等。身金黃色,八臂三面九眼,頂戴寶塔,塔中有毗盧舍那佛,摩利支天身披紅色天衣,有寶帶、瓔珞、耳擋、腕釧等種種飾物。左側四手分別執罥索、弓、無憂樹枝、線,右四手分別執有金剛杵、針、鉤、箭。正面善相,顯微笑狀,唇如朱色;左面作豬相,忿怒醜惡,口出利牙,信人見而生畏;右面深紅色。立於豬身上。還有一種作童女形的摩利支天像。在《薄伽梵歌》之中,此天神是男性。是火星、生主或梵天之子,又系七大仙人中之迦葉波仙人之父,是風神,為古代印度庶民所崇拜。

 

17、日宮天子
日宮天子又稱日天、日天子、日宮天子,異名寶光天子、寶意天子。它源于古印度神話中的太陽神蘇利耶。被佛教吸收為護法神後,變日宮天子為觀音菩薩的化身,住太陽內的宮殿裏。
依《長阿含經世本緣品》所載,日天子因宿世以善心供養沙門、婆羅門,濟貧紓困,而感得生於日宮之果報。他的壽量為五百天歲。其外出時有諸大天神為其前導,歡樂不倦。
關於日宮的規模,《立世阿毗論日月行品》說:「厚五十一由旬,廣五十一由旬,周匝一百五十三由旬。是日宮殿,頗梨所成,赤金所覆,火大分多,下際火分複為最多,其下際光亦為最勝。是其上際金城圍繞」。日宮天子的形象,為肉紅色臉膛,左右手各拿一枝蓮花,乘四馬大車;也有的手捧日輪,騎三至八匹馬,在水陸道場所用的水陸畫中,日宮天子為頭戴冕旒,雙手捧圭的男性帝王形象。

 

18、月宮天子
月宮天子又叫月天子、月天、大白光神、野兔形神、寶吉祥等,住於月宮中。原是印度婆羅門教的月神。依《往世書》中說,月神駕三輪輦輿,軛之左右各有五頭白馬。
《長阿含經》卷二十二說,月天子住于月宮殿,月宮是正方形建築,邊長四十九由旬,共有七重垣牆,七寶所成。宮中有一大輦,輦為青琉璃所成,高十六由旬,廣八由旬,月天子即于此輦中與諸天女和合受樂種種五欲功德。其壽五百歲,子孫相承以持彼月宮。月天身有千光,五百光下照,五百光傍照,故又有千光明、涼冷光明等異名。
《須彌四域經》之說,謂阿彌陀佛遣寶應聲、寶吉祥二菩薩造日月,故月天又被視為大勢至菩薩之應化身。《法華經玄贊》卷二:「大勢至名寶吉祥,作月天子,即此名月」。又傳說,有狐、兔、猿異類相悅,帝釋天欲驗證修菩薩行者的道行,降靈應化為一老夫,讓三獸為他覓食,只有兔子空手而歸,一激之下,兔子就讓狐、猿找來草木樵蘇,兔子竟毅然投身由樵蘇點燃的火中,以求為老者充此一餐。帝釋於是恢復原形,讓兔子靈魂升天,寄之月輪,此即月宮天子。
月天的形象本為男性,肉白色臉膛,手持之杖,上有半月形,乘坐三鵝拉的車。他還有個月天妃為配偶,也是肉白色臉,手持青蓮花。漢化寺廟中也有將月天作為女性塑像的。

 

19、娑竭羅龍
意為咸海之龍,八大龍王之一。《妙法蓮華經》謂有八龍,《華嚴經》謂有十龍,其中都有娑竭羅龍王。娑竭羅龍所住之海居大海底,縱廣八萬由旬,七重宮牆,七重欄循,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周匝皆以七寶嚴飾,無數眾鳥和鳴。然諸龍皆為金翅鳥所食,僅娑竭羅龍王、難陀龍王等十六龍王倖免此難。此龍為降雨龍神,古來祈雨皆以之為本尊。又此龍為幹手觀音之眷屬,為觀音二十八部眾之一。身呈赤白色,左手執赤龍,右手握刀,狀甚威武。其女年八歲,智慧利根,以持《法華經》之功,即身成佛,現男子身,具菩薩行。《海龍王經》、《佛為海龍王說法印經》、《佛為娑伽羅龍王所說大乘經》等諸經,皆為佛對此龍王所說之法。

 

20、閻摩羅王
閻摩羅王又作閻羅、閻羅王等,意思為「縛」,縛有罪之人。閻羅本為古印度神話中的管理陰間之王,在《梨俱吠陀》業已出現。
閻羅本身又有多種義蘊:雙世,意為閻羅王在地獄中苦樂並受,所以稱為雙世。遮止,意為閻羅王令人不再造惡,予以遮止。靜息,意罪人依閻羅王所示,知己罪而靜息。平等,意為業鏡平等,其罪自能彰顯。
據《問地獄經》記載,閻羅王從前是毗沙國的國王,在與維陀始生王的戰爭中因兵力不敵而立誓,願為地獄之主。《一切經音義》卷五稱:閻羅王「司典生死罪福之業,主守地獄八熱、八寒及以眷屬諸小獄等,役使鬼卒於五趣中,追攝罪人,捶拷治罰,決斷善惡,更無休息」。閻羅王傳人中國後形成十殿閻羅。第一殿閻羅秦廣王蔣,第二殿楚江王曆,第三殿宋帝王餘,第四殿五官王呂,第五殿閻羅天子包,第六殿卞城王畢,第七殿泰山王董,第八殿都市王黃,第九殿平等王陸,第十殿轉輪王薛。《法苑珠林》說,閻羅王為地獄主,有臣佐十八人,分別主管十八層地獄。手下有牛頭、馬面、黑無常、白無常、勾魂牌等。閻王形象已被徹底漢化,多作濃眉巨眼虯髯王者像,但印度《摩訶婆羅多》等史詩中,閻羅王的形象是穿著血紅色的衣服,頭戴王冠,騎水牛,一手持棍棒,一手執索能為死者靈魂帶來苦惱的恐怖之神。


21
、緊那羅王
緊那羅意為「音樂天」、「歌神」。意譯作疑神、疑人、人非人等。緊那羅不是一個,而是一群,由於他們頭上長了角,似人非人,似天非天,有點令人疑惑不定,故名為疑神。緊那羅中的領導者,即是緊那羅王。
慧琳《一切經音義》云:「緊那羅,音樂天也。有美妙音聲能作歌舞,男則馬首人身能歌,女則端正能舞,次此天女多與乾闥婆天為妻室也。」《大樹緊那羅王所問經》卷一載,大樹緊那羅王與無量之緊那羅、乾闥婆、諸天、摩喉羅伽等,共自香山來詣佛所,於如來前彈琉璃琴,大迦葉等歎言:「此妙調和雅之音鼓動我心,如旋嵐風吹諸樹身,不能自持。一切諸法向寂靜,如是乃至上中下,空靜寂滅無惱患,無垢最上今顯現。」緊那羅王能彈琴唱歌,他的女人生得端莊美麗,也能歌善舞。當他彈琴唱歌讚美佛法時,須彌山震動,諸大聲聞不安於座。緊那羅的伴侶唱歌時,五百仙人在飛行中心醉落地。後來緊那羅王變成了佛教的灶神。


22
、紫微大帝
紫微大帝全稱為「中天紫微北極太皇大帝」,是道教的神,道教認為,北辰是永久不動的星,位於上天的最中間,位置最高,最為尊貴,是眾星之主,眾神之本,因此對它極為尊崇。紫微又叫紫垣、紫宮,在星座上屬帝王之所居。北極是北極星的簡稱,又稱北辰、天樞,居於紫微垣內。《後漢書》卷四十八謂:「天有紫微宮,是上帝之所居也」。這種對星辰的崇拜人格化為紫微大帝。
紫微大帝執掌天經地緯,以率三界星神和山川諸神,是一切觀象的宗王,能呼風喚雨,役使雷電鬼神。紫微大帝受到歷代帝王的崇拜,尤其在宋代,常與玉皇大帝一起供奉,明時,宮廷還敕建了紫微殿,「設像祭告」。其形象是一身帝王打扮,旁邊有威風凜凜的武將護衛,十分高貴威嚴。這位深受崇敬的執掌自然界的天神,後被佛教所吸收,成為佛教的護法神


23
、東嶽大帝
東嶽大帝又稱泰山神,關於泰山神的身世眾說紛紜,有金虹氏說、太吳說、盤古說、天孫說、黃飛虎說等。漢代緯書《孝經援神契》曰:「太山天帝孫,主召人魂。」「東方萬物始,故主人生命之長短」。由於他是天帝之孫,所以便成了是上天與人間溝通的神聖使者,是歷代帝王受命于天,治理天下的保護神。泰山神還可以召人魂魄、統攝鬼魂。《後漢書烏桓傳》中說「中國人死者魂歸岱山」泰山是人死後靈魂的歸宿之地,所以泰山神又是陰間鬼魂之最高主宰。
道教又把他變成五嶽尊神之首,稱為東嶽大帝。《洞玄靈寶五嶽古本真形圖》曰:「東嶽泰山君,領群神五千九百人,主治死生,百鬼之主帥也,血食廟祀宗伯者也。俗世所奉鬼祠邪精之神而死者,皆歸泰山受罪考焉。……泰山君服青袍,戴蒼碧七稱之冠,佩通陽太明之印,乘青龍,從群官來迎子。」道教以東嶽大帝為主管鬼魂的地只大神而祈禱。
佛教傳人以後,其地獄觀念就直接借用于泰山主生死觀念,這樣以來就與中國傳統的太山神相融合。如在譯經時就把佛教的「地獄」譯為中國的「泰山」。隨著三教的融合,佛教方面很自然的借用道教的東嶽大帝釆表達佛教的思想。


24
、雷神
雷神又稱雷師,或雷公。雷神信仰起源於中國古代先民對於雷電的自然崇拜,因為遠古時代,氣候變化異常,晴朗的天空會突然烏雲密佈,雷聲隆隆,電光閃閃,雷電有時會擊毀樹木,擊斃人畜。使人們認為天上有神在發怒,進而產生恐懼之感,對之加以膜拜。神的形象也從單純的自然神逐漸轉變成具有複雜社會職能的神。
道教則認為雷神是元始天尊的第九個兒子--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是雷部的最高神。《歷代神仙通鑒》稱他「主天之災福,持物之權衡,掌物掌人,司生司殺」。他下轄一個複雜的雷部組織,總部為神雷玉府,下設「三十六內院中司、東西華台、玄館妙閣、四府六院及諸各司,各分曹局」。
關於雷神的形象,《山海經海內東經》中稱:「雷澤中有雷神,龍身而人頭,鼓其腹,在吳西」。這種形象是半人半獸形,人們認為雷聲在天,而龍亦飛騰於天,將二者結合在一起,便會有雷雨;又將其腰間想像有一鼓,鼓發雷聲。後世的文獻中雷神形象不定,體形或龍、或人、或獸;臉形或人頭、猴頭、豬頭、鬼頭。明清時代,雷神的形象趨於統一,其標準形象概為《集說詮真》中所述:「狀若力士,裸胸袒腹,背插兩翅,額具三目,臉赤如猴,下頦長而銳,足如鷹,而爪更厲,左手執楔,右手執槌,作欲擊狀。自頂至傍,環懸連鼓五個,左右盤躡一鼓,稱曰雷公江天君」。可見雷神此時最明顯的特徵是猴臉、尖嘴。

 

 

 

 

<<金光明經>>

 

小齋天(《齋天科儀》取錄自《金光明經˙空品》)


所謂齋天,是以甘饌美食供養天道諸神。為什麼稱為「齋天」呢?據儀軌所載,進行齋天法事,第一要嚴治淨室,第二要清淨三業,一般稱作「齋戒沐浴」,也就是說要讓自己與諸天神的「德」相稱。以天的「德」來說,由於過去生的積德,布施、持戒、修定,而得生於梵天。因此,齋天時要做布施、持戒、修定等定課,這才能獲得天神的護佑。除了在可以在特定的日子齋天外,也可以在每月初一、十五供佛時同時齋天,甚至每天做定課後也可以迴向諸天。齋天、敬天是很有感應的。

⋯⋯虔誠的齋天、敬天招感很多護法神的護持,而且很快可以滿願。在齋天科儀中,記載著一位「第一成就眾事大功德天」的天神,這位天神的福報是容易成就眾事,求財得財,求壽得壽、求子得子……,這些是很容易滿願的。而佛教的齋天也會在每年的農曆過年期間舉行,一方面感恩過去一年來天神等的護持,另一方面則祈願在新的一年裡能國泰民安、風調雨順。


  佛教舉行齋天儀式的典故是溯源至釋迦牟尼佛的成道,因為在釋尊成道後,經三七日在菩提樹下思惟著:「是要入涅槃還是要度化眾生?」這時梵天知道佛陀的想法,於是祈請佛陀住世,弘傳真理利樂眾生。二千五百多年來,佛法一直在世間流傳,庇蔭與利樂眾生,這是由於天神的請法、以及許多天神的護持,因此梵天神於眾生有恩德。所以「齋天」其目的並不是為了崇拜天神,而是對這些護法天神的感恩與迴向,也祈願佛法常住世間、法輪常轉。儀式中除了供天的部份外,還有供養三寶、為諸神說法及皈依等部分。同時,儀式中供養的對象,除了諸佛菩薩及天上諸神之外,還包括了地上眾神和龍眾、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侯羅迦等一切佛教的護法大眾。


  在中國佛教的齋天,最早是起源於天台智者大師;智者大師依據《金光明經》制定《金光明懺法》儀軌,其中莊嚴道場是依《金光明經》設大辯才天、大功德天和四天王香座。禮懺時並奉請大梵天、帝釋天、大功德天等諸大天神降臨。元代省常所著《律苑事規》就記載各個寺院每逢正月初一及上元節大多修習懺法、供奉諸天等儀節。明朝末年,弘贊律師別撰《齋天科儀》,佛教的齋天儀軌就更為完備了。


  《齋天科儀》取錄了《金光明經˙空品》,經文雖然字數不多,可是意義深重。此〈空品〉開始,便闡明無量諸經,皆廣說空義,但由於眾生根鈍無法了解,藉此再加以略說之。從心常依止,六根境界,隨境所轉,常被六賊所害。所有諸根由於自己的貪愛,生起種種的分別計較。眼根愛看美麗的事物,貪著諸色;耳根隨逐外聲,貪聞稱讚的話;鼻根聞諸香氣;舌根貪嚐諸美味,並起口過罪,妄言綺語兩舌惡口誹謗三寶等等;身根貪著柔軟細滑種種諸觸;意根不斷向外攀緣,分別貪愛。隨之緣境,一旦遇到順逆苦樂,成敗得失境界,沒有定力,起貪瞋痴,種種的妄想煩惱,身口意三業造諸惡業。便隨業受報,因緣果報既有,也就是說六道生死輪迴的主因。


  經文中說明虛假的「我」是由因緣和合而起,地水火風四大合集成立,不斷的造業受報。佛更以四大比喻蚖蛇,互相殘害。一旦四大散壞,不能依靠。這軀體各孔流出大小不淨之穢物,漸漸腐朽,生出諸蟲,尤如朽木一般。佛以此勸導大眾,本性空寂,諸法皆由因緣所生,無明故有,應以智慧刀斷除煩惱及種種妄想執著,並捨棄錢財,所愛妻子,一切珍寶,乃至這虛假的我,應修諸善行,求真實法身,証無上道,是為解脫自在。


  《齋天科儀》取錄自《金光明經˙空品》,若明瞭空義,哪有四聖六道,包括三界諸天,一切都是唯心所造!(參:金光明經空品講義)

              金光明經˙空品第五
  無量餘經   已廣說空   是故此中   略而解說
  眾生根鈍   尟於智慧   不能廣知   無量空義
  故此尊經   略而說之   異妙方便   種種因緣
  為鈍根故   起大悲心   今我演說   此妙經典
  如我所解   知眾生意   是身虛偽   猶如空聚
  六入村落   結賊所止   一切自住   各不相知
  眼根受色   耳分別聲   鼻嗅諸香   舌嗜於味
  所有身根   貪受諸觸   意根分別   一切諸法
  六情諸根   各各自緣   諸塵境界   不行他緣
  心如幻化   馳騁六情   而常妄想   分別諸法
  猶如世人   馳走空聚   六賊所害   愚不知避
  心常依止   六根境界   各各自知   所伺之處
  隨行色聲   香味觸法   心處六情   如鳥投網
  其心在在   常處諸根   隨逐諸塵   無有暫捨
  身空虛偽   不可長養   無有諍訟   亦無正主
  從諸因緣   和合而有   無有堅實   妄想故起
  業力機關   假為空聚   地水火風   合集成立
  隨時增減   共相殘害   猶如四蛇   同處一篋
  四大蚖蛇   其性各異   二上二下   諸方亦二
  如是蛇大   悉滅無餘   地水二蛇   其性沈下
  風火二蛇   性輕上升   心識二性   躁動不停
  隨業受報   人天諸趣   隨所作業   而墮諸有
  水火風種   散滅壞時   大小不淨   盈流於外
  體生諸蟲   無可愛樂   捐棄塚間   如杇敗木
  善女當觀   諸法如是   何處有人   及以眾生
  本性空寂   無明故有   如是諸大   一一不實
  本自不生   性無和合   以是因緣   我說諸大
  從本不實   和合而有   無明體相   本自不有
  妄想因緣   和合而有   無所有故   假名無明
  是故我說   名曰無明   行識名色   六入觸受
  愛取有生   老死愁惱   眾苦行眾   不可思議
  生死無際   輪轉不息   本無有生   亦無和合
  不善思惟   心行所造   我斷一切   諸見纏等
  以智慧刀   裂煩惱網   五陰舍宅   觀悉空寂
  證無上道   微妙功德   開甘露門   示甘露器
  入甘露城   處甘露室   令諸眾生   食甘露味
  吹大法螺   擊大法鼓   然大法炬   雨勝法雨
  我今摧伏   一切怨結   豎立第一   微妙法幢
  度諸眾生   於生死海   永斷三惡   無量苦惱
  煩惱熾然   燒諸眾生   無有救護   無所依止
  我以甘露   清涼美味   充足是輩   令離焦熱
  於無量劫   遵修諸行   供養恭敬   諸佛世尊
  堅固修習   菩提之道   求於如來   真實法身
  捨諸所重   肢節手足   頭目髓腦   所愛妻子
  錢財珍寶   真珠瓔珞   金銀琉璃   種種異物

 


2 則留言:

  1. 文章內容立意雖好,但錯別字真的太多,建議大德仔細檢視並予以修訂,否則閱者因不瞭其義而放棄細讀又或曲解原意,豈非可惜?

    回覆刪除
    回覆
    1. 感恩您!
      抱歉會再仔細查看,也請您能撥冗指導,謝謝您!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