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21日 星期六

以法相會、相扶持的道情法愛

 

此次發病雖然比之前突然且嚴重,但是恢復的也比以前快,除了感謝醫療人員及照顧印隆的諸位居士菩薩外,也非常感恩有一位菩薩天天到淡水幫印隆調理身體。今日發現自己居然可以盤腿坐在床上,背部已不需要有靠背扶持之物,心中真的十分感動!因為已經二年多無法這樣做了。真的真的很感恩居士菩薩對印隆的照顧與關懷,雖然印隆沒有俗家親人,但是如同參道友的居士菩薩的全力護持,並不執著的清淨之愛,讓印隆深感「僧情不比俗情淡」!而 慧師父所說的「愛的傳承」,就是這種清淨之愛,方能長久,更為深遠~

星雲大師於「如何淨化感情生活」,提到:

一般人對佛教的看法,總認為佛法是寡情的、是無情的。在寺院裡,也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對聯:「莫嫌佛門茶水淡,僧情不比俗情濃」。這兩句話是說不要嫌棄佛門中沒有人情味,僧情雖然沒有俗情的濃厚,但是,從寡情裡面磨煉出來的另一種淨化的感情,是更耐人尋味的。

唐朝有一位從谏大師,河南南陽人,中年出家,出家以後,二十年不曾回鄉探親。有一天,在一座寺院的庭院中,一位年輕人前來問道:「請問師父,這兒是否有一位從谏大師?」

「哦?你找他做什麼?」大師心裡雖有點訝異,卻從容地問道。
年輕人看看大師,說道:「他是我的父親,他出家二十年了,我還沒有見過他,我是來看我父親的。」
「你父親住在那邊!」從谏大師順手一指,徑自離開了。
年輕人順著大師所指的方向去尋找,當然他沒有找到,可是,卻有人告訴他,剛才那個人就是從谏大師。他飛快地奔回來,從谏大師已經走遠
,不見人影。
從谏大師,從上述情形看他,他好象是一個絕情的人,其實,大師的內心,有一股熱烈的親情在燃燒,只是他默默地把它埋葬在心裡。因為大
師曾經聽說他俗家的兒子,因父親出家,自己也信仰了佛教,並且經常從事各種慈善事業,如布施、修橋、鋪路等有益於社會大眾的事。大師心裡覺得很安慰,因此,他怕以後牽纏越來越多,所以拒絕了兒子的前來探望。這種感情,是關心在沉默裡,是關心在未來裡,是多情呢?還
是無情呢?我們可以說那是一種最崇高、最真摯的感情。
有名的近代才子,多才多藝的弘一大師,俗名李叔同,出家前曾結婚生子,出家後居住在杭州虎跑寺。有一天,他的日本太太帶了兒子來找他
,在寺院裡,只隔了一道門,弘一大師不肯出來相見,說話聲也怕她聽到,只差人出來傳話,說道:「請告訴她,過去的李叔同已經得了霍亂去世了,希望不要再以他為念。」這位太太深知無法挽回丈夫的心,便把兒子送到北京給他的一個兄弟撫養,自己回到日本去了。

弘一大師對待妻兒這麼樣地寡情,可是,他是真的這麼寡情的人嗎?弘一大師對於佛教、對於眾生充滿了無限的關懷,無限的悲願,他為佛教做下了許多事業。給予人間留下了多少溫暖,這種表現是真正寡情的人做得到嗎?

 

以上這兩則父子對面不相認,夫妻隔門不相見的案例,是大師們希望化小愛為大愛的行誼。佛門中普渡眾生的誓願,即是無我私情而大慈大悲之胸懷。一般人所謂的「愛」,其實是私愛,是來自於滿足自己私心的欲望;而唯有放下我的「無我」大愛,方能對眾生帶來真正的利益。
         
紅塵之中的感情、愛情,根本是來自於自私的愛,但這種私欲的愛其實是人生痛苦的根源,所以有「愛別離苦」。而若能破除自私的愛,讓自私的小愛而昇華為平等無分別無私大愛,就是真正的慈悲。
   

在佛傳中也有記載,釋尊有一位弟子的眼睛失明了,要穿針縫衣卻看不見,釋尊看到了,就親自幫失明的弟子把衣服縫好。佛陀也親自照顧生病的弟子,甚至為其清理污穢之物,這是佛陀道情法愛的行誼!
          
清淨的愛,是平等無有分別,不分貴賤、高下,超越了私情乃至於血緣之情,而廣及一切眾生,如此深厚廣大。即使是對於自己的敵人,也是寬容慈悲,因為在覺悟緣起性空之理時,即會發現,沒有四相(我、人、眾生、壽者)的樣貌,沒有彼此的分別,因而能真正的「眾生無邊誓願度」!

 

4 則留言:

  1. 我慢慢的能體會這種愛了! :x

    感恩師父開示!

    阿彌陀佛!

    回覆刪除
    回覆
    1. 阿彌陀佛!
      清淨的愛看似淡如水,其實更為永恆~

      刪除
  2. 師父法安,

    此為(清淨的緣,解脫的愛)。

    祈願法師  六時吉祥   法體安康

    法嶢 頂禮

    回覆刪除
    回覆
    1. 法嶢菩薩:阿彌陀佛!

      您說的真好:清淨的緣,解脫的愛 =D>
      感恩~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