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9日 星期二

懺悔即安樂

   上午要上山開會,來接印隆的居士菩薩晚到了約半小時,雖然印隆已先打電話過去告知會晚一點到,並請開車的居士菩薩不要擔心,但是自己的態度應該還是有散發出一些緊張的氣息,因此讓居士菩薩也有點緊張,所以一直在趕路。印隆也有發現她們在緊張,趕緊說一些輕鬆話語想淡化緊張的氣氛,但是一直到山上後,居士菩薩才放下心來。

  剛才在反省自己一天的行為,覺得這一點實在不應該,讓居士菩薩罣礙了!趕緊傳簡訊跟她們懺悔,很歡喜居士菩薩也回覆,並說每一次的互動都是學習的增上緣,真是好同參啊!

  戒本序說:「眾中若有罪者,當懺悔,懺悔即安樂,不懺悔罪益深。」印隆個人不喜覆藏過失,若發現自己做錯了,愈早懺悔愈好,就可以愈早消弭自己的惡念與習性。懺悔是日常修持中極重要的實踐行門,若能時時返照自心,有了過失即如法懺悔,真正做到「事無不可對人言」,則必能心無掛礙,無有恐怖,心中都是光明、安樂自在。

 

聖嚴師父:懺悔安樂 

若人罪能悔,已悔則放捨;如是心安樂,不應常念著。——《大智度論卷十七釋初品中禅波羅蜜》

這個偈子講的是懺悔。對自己的過失一旦懺悔了,就要把已懺悔的事不再掛在心上,這樣才能平靜安樂地過日子,所以悔過,不等於悔恨。

懺悔的意思是反省自己已犯的過 失,願意面對它,承擔起過失的責任,從此改正錯誤,決心不再犯過。通常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重要的是知過當改,所以懺悔的修行比任何法門都重要。正因 為自己還是凡夫,隨時隨地會犯錯誤,所以不但要隨時隨地懺悔,並且要定式定期懺悔。懺悔雖不必拘泥於一定的形式,但是犯了重大過失的懺悔,必須面對當事人 或幾個與你共同生活的人求懺悔;小過失的懺悔,則是對自己的良心自責即可。

當人心受到污染或被罪惡感困擾 時,懺悔的方法有能助人脫困的作用,所以《阿含經》及戒律聖典中,教人要懺悔,懺悔則安樂,用懺悔來洗滌罪垢,鼓勵人重新出發。一旦經過懺悔,就把罪惡感放下來,這不是說沒有罪了,而是在認罪之後,心理的牽掛障礙沒有了。如果犯了過失,自己不肯承認也不願讓人知道,這是沒有慚愧心;從表面上看,他似乎不知 有因果等著他,但在他的潛意識中,罪惡感的陰影老是籠罩著他。絕大多數作奸犯科的人,在被法律制裁或執行死刑之前,會覺得後悔,往往會叫別人不再學他。可見罪惡不悔改,心中是很痛苦的;懺悔以後,就把不愉快的、恐懼的、不安的心境改善了,所以此偈要說“如是心安樂”了。

能知懺悔,則能把犯罪的負擔和壓力減輕,甚至可以放下,這是使內心安樂最好的辦法。所以要常念著:“小心勿犯罪,犯罪要懺悔,懺悔得安樂。”即使非佛教徙也可以用這個方法幫助自己。懺悔以後不致馬上再犯,即使尚會犯罪,犯罪的機率應當會越來越少,人格便越來越健全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