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6日 星期四

《慈悲道場懺法》卷一 -- 第一卷入懺文

 

第一卷入懺文[1]

 

恭聞

一體化身,普應十方國土;[2]一音說法,聲聞三界人天。[3]

一切無礙人,[4]皆從一道一門,而出生死海;[5]一乘圓頓教,皆因一相一味,而證涅槃山。[6]

隨機似月映千江,[7]應物如春回大地。[8]遍緣法界,[9]普坐道場。[10]

希道眼以證知,鑒凡情之微悃。[11]

奉為今辰求懺等,[12]啟建慈悲道場懺法,[13]茲當第一卷入壇緣起。[14]

我諸眾等,端恪一心,[15]肅清三業,[16]依科演梵,[17]燒香散花,供養十方三寶,稱唱諸佛洪名,[18]五體投地以皈依,發露懺除諸業障。

切念等,自從無始以來,至於今日,[19]因迷一性,[20]理昧一乘。[21]一翳在眼時,空花亂墜;[22]一漚於起處,幻海波翻。[23]一真三昧乖違,[24]一點無明恣縱。[25]意含三毒,業造萬端。[26]開塵勞八萬之門,起煩惱百千之障。[27]耽荒欲境,如狂象之無鈎;[28]追逐妄緣,似飛蛾而赴火。[29]罪若丘山之積,業如滄海之深,既微少於善根,恐難逃於惡果。

今則依懃在念,[30]悛革于心,[31]外托勝緣,[32]內懷慚愧。集此現前清眾,[33]披閱懺悔靈文。[34]仗千佛之威光,洗多生之罪垢。[35]

我願如斯,[36]佛必哀憐,仰叩洪慈,[37]冥熏加被。[38]

 

 

表格4 卷一入懺觀文分段說明

讚佛功德

駢儷句[39]

一體化身,普應十方國土;一音說法,聲聞三界人天。

說明佛應化眾生的無礙神通

一切無礙人,皆從一道一門,而出生死海;一乘圓頓教,皆因一相一味,而證涅槃山。

隨機似月映千江,應物如春回大地。

形容佛的神通感應,應化無方

遍緣法界,普坐道場。

莊嚴道場

奉為今辰求懺等,啟建慈悲道場懺法,茲當第一卷入壇緣起。

我諸眾等,端恪一心,肅清三業,依科演梵,燒香散花,供養十方三寶,稱唱諸佛洪名,五體投地以皈依,發露懺除諸業障。

發露業習

切念等,自從無始以來,至於今日,

說明整個流轉生死,從根本無明、枝末無明,最後到達煩惱三毒,然後起惑造業,業果循環的一個流程

三對法數

因迷一性,理昧一乘

一翳在眼時,空花亂墜;一漚於起處,幻海波翻。

一真三昧乖違,一點無明恣縱。

意含三毒,業造萬端。開塵勞八萬之門,起煩惱百千之障。耽荒欲境,如狂象之無鈎;追逐妄緣,似飛蛾而赴火。罪若丘山之積,業如滄海之深,既微少於善根,恐難逃於惡果。

虔誠懺悔

今則依懃在念,悛革于心,外托勝緣,內懷慚愧。集此現前清眾,披閱懺悔靈文。仗千佛之威光,洗多生之罪垢。

祈請加被

我願如斯,佛必哀憐,仰叩洪慈,冥熏加被。

 



[1] 梁皇懺十卷,使用法數來說明佛法。例如只要是第一卷,其所用的名詞,一定是什麼;如果是第二卷,就是什麼,此稱為法數。法數就是帶有數目的,譬如說一音說法、一乘佛法、二時、三毒、三學、三界、四諦、四無量心……等等,帶有數目字的佛法專有名詞。第一卷就使用帶有這個數目字的佛法名詞,來進行思想的闡述。如果是第二卷,就用帶有字的佛法名詞,來說明思想的內容。第三卷就用,乃至第十卷就用帶有數目字的佛法名詞,來闡述思想。而入懺的觀文,跟後面的出懺的觀文是相對應的;入懺作為因,出懺作為果,是在導引修行梁皇寶懺的行者,把身心思惟引導到跟懺文結合的情境裡以如法修懺。

[2] 佛的法身是一個體,能夠分身無量--化身普遍感應於十方國土,應化無量無邊的眾生。

[3] 佛一音說法,能使所有三界的有情眾生,都能夠隨類而聽法--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

[4] 佛是沒有任何障礙的人,一切都障礙都消除了。

[5] 從一個道一個門而出離生死,佛所證的法是最上唯一,佛所說的只有這一個圓頓教法(圓,圓滿;頓,直接)。

[6] 這個教法能夠證得一切萬法都是一相,沒有千差萬別。一味,一個道理,而證得寂靜的涅槃。比喻生死的無邊,比喻證得境界的廣大;山跟海是相對的,比喻生死的無邊,比喻涅槃境界的寂靜廣大。

[7] 佛就像十五圓月在天空中間,眾生就像千江的水一樣千江有水千江月,千江比喻眾生心性的心水,月比喻佛的神通無礙,隨著眾生的根機,好像月亮能夠普映在千江一樣,隨眾生而感應。

[8] 隨機應物是相對的,應物就是順著眾生的期望,回應眾生。如春回大地,表示佛陀像是春天回到大地,萬物滋榮遍地綠意,草木發芽滋潤繁榮。月亮跟春,就比喻佛;千江的月跟大地的草木,就比喻眾生的機感。

[9] 法界就是一切的境界,佛的功德普遍緣於一切境界,佛充滿在一切的境界裡。

[10] 就是無所不在的意思,每一個地方都是佛所現身的道場,都是佛清淨的覺性所在。

[11] 希望佛眼能夠知道我們這些凡夫的誠懇禮拜(鑒,知道)知道我們的一點誠意心意(悃,誠意、心意;微,凡夫眾生的心非常微弱之意)。

[12] 我現在為今天前來懺悔的大眾等等。

[13] 啟建,就是開始,發起這麼一個慈悲道場懺法。

[14] 就是現在,現在正當第一卷的入壇緣起。

[15] 是端莊,是集中精神。

[16] 是不散漫,是沒有污垢。

[17] 是章節,依科就是依照章節;演梵,就是唱著音律梵唄。

[18] 唱著諸佛的名號。

[19] 從無量劫無邊的生死以來一直到今天。總述無始以來,我們煩惱發起的時間長短。

[20] 在因地裡迷惑了萬法唯一的空性(我們的本性-如來藏性)。

[21] 在道理上,也不知道一乘的教法。

[22] 眼睛有毛病,就看到天上有很多空花,叫空花亂墜。表示我們迷惑無明以後,就看到山河大地、種種虛妄的身心世界。

[23] 一個小的水泡冒起來以後,整個我們的心性大海就變成虛妄的境界。只要最初的無明一剎那生起的時候,空花亂墜,幻海波翻,整個身心世界就變成虛幻的境界。

[24] 違背真實的清淨覺性。

[25] 由最初無明而開展,一直順著無明流轉放縱下去。

[26] 我們的思想裡面,含有貪瞋癡三毒,就造作了無量無邊虛妄的惡業。

[27] 生死流轉,惑業苦的開始與過程。

[28] 耽荒,是沉迷於五欲的境界裡,就好像發瘋的象一樣,沒有辦法控制。

回應(0)
引用(1)
Peter2012/04/29 02:04 引用

1 ...《詳全文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