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23日 星期二

千江有水千江月—果鏡法師

  果鏡法師是印隆很崇仰的教授,所以她開立的課程,印隆幾乎都會去選修,也希望以此能跟 老師多學習。跟她在一起,會覺得無比的安祥與寧靜,真的是一位很有修行的法師!
  剛好在農禪寺的blog看到對於老師的介紹,謹引用與大家分享~
-------------------------------------------------------------------------------------------------------------------------------------------

千江有水千江月—果鏡法師

分類:心在農禪
2010/02/14 19:29
現任中華佛學研究所所長的果鏡法師,與農禪寺的因緣,始於1979那年報名的禪七活動,當時的她還是東吳大學大二學生。雖然隨後的日子裡持續參與農禪寺的活動,但畢業後仍然不確定自己要走什麼要的路。直到1983年7月的一次禪七活動,結束後在農禪寺裡晃來晃去的果鏡法師,被突然出現的師父帶上樓,正式走上出家的道路。

現在回想起來,師父似乎在當時便看出果鏡法師心裡所嚮往的人生道路。透過師父的介紹,果鏡法師到苗栗普光寺住了半年,落髮後於1984年便回到農禪寺,在師父身邊學習修行。
果鏡法師回憶,師父對弟子的培育其實挺嚴格。當時出家弟子不多,師父會一個一個教,三刀六鎚什麼事都要會做,進廚房就要有廚房的樣子,拿鋤頭、斧頭都要有樣子。有時飯煮不熟,菜炒得不好吃,師父就會親自示範炒菜要怎麼炒。「那時幾乎天天都被罵阿,」果鏡法師笑著說,師父最常在吃早齋時開示我們,吃一頓早餐要一個多鐘頭。當時果鏡法師擔任的職事較多,經常被點名。
果鏡法師還記得,師父很注重師徒之禮。師父出國前後,會要求弟子送駕與接駕,出門與歸來都要向佛菩薩頂禮。每年過年,師父也一定會去造訪那些曾經幫助過他的長老,一一感謝他們的照顧。

一步一腳印,老老實實地學習,才是根本。果鏡法師說,農禪寺不是一開始就弘法,而是從這些基礎開始,從日常生活的實踐中體認佛法,充實自己的佛法基礎,才開始弘法接引眾生。雖然在農禪寺過去的擴建工程中,要拌水泥、搬磚、拉電線等等,每天都要出坡,卻不覺得苦,這些都是修行的一部份。她記得師父經常開示,出家人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一天一天踏踏實實地過,把日常生活當作修行。

談到農禪寺即將改建,果鏡法師以「空花水月」四個字,向我們展現了處處是佛法的道理。果鏡法師說,農禪寺本是隨著信眾而來,信眾需要它,它就會出現。沒有永遠不變的事物, 到了一個階段, 它必然會改變。比如農禪寺本來是不合法的農舍,每每在擴建過程最害怕的就是政府圍建隊來拆除。為了防止這個狀況發生,農禪寺的窗戶設計都是隨時可拆卸的。
除了讓農禪寺合法化,未來也不能在原地踏步,從最基本禪宗的農禪精神為基楚,從農禪生活走入社會、貢獻社會,服務更多信眾。我們要記住過去的辛勤,但也要往未來去。
最後,果鏡法師跟我們說了農禪寺三門的小故事。他說,原本的大殿擴建快完成時,才發現寺院沒有三門,「一個寺院沒有三門是很奇怪的事。」而現在的三門,正對著大屯山的最高峯,象徵佛法的高深,從高深佛法入慈悲門,來到了「應無所住」,也就是佛法的智慧,再順著智慧之水流向大殿,也就是修持智慧法門的地方。原來,每次到農禪寺所走的三門,還有這樣的涵意呢。
文;孟珠

現任中華佛學研究所所長的果鏡法師,與農禪寺的因緣,始於1979那年報名的禪七活動,當時的她還是東吳大學大二學生。雖然隨後的日子裡持續參與農禪寺的活動,但畢業後仍然不確定自己要走什麼要的路。直到1983年7月的一次禪七活動,結束後在農禪寺裡晃來晃去的果鏡法師,被突然出現的師父帶上樓,正式走上出家的道路。

現在回想起來,師父似乎在當時便看出果鏡法師心裡所嚮往的人生道路。透過師父的介紹,果鏡法師到苗栗普光寺住了半年,落髮後於1984年便回到農禪寺,在師父身邊學習修行。
果鏡法師回憶,師父對弟子的培育其實挺嚴格。當時出家弟子不多,師父會一個一個教,三刀六鎚什麼事都要會做,進廚房就要有廚房的樣子,拿鋤頭、斧頭都要有樣子。有時飯煮不熟,菜炒得不好吃,師父就會親自示範炒菜要怎麼炒。「那時幾乎天天都被罵阿,」果鏡法師笑著說,師父最常在吃早齋時開示我們,吃一頓早餐要一個多鐘頭。當時果鏡法師擔任的職事較多,經常被點名。
果鏡法師還記得,師父很注重師徒之禮。師父出國前後,會要求弟子送駕與接駕,出門與歸來都要向佛菩薩頂禮。每年過年,師父也一定會去造訪那些曾經幫助過他的長老,一一感謝他們的照顧。

一步一腳印,老老實實地學習,才是根本。果鏡法師說,農禪寺不是一開始就弘法,而是從這些基礎開始,從日常生活的實踐中體認佛法,充實自己的佛法基礎,才開始弘法接引眾生。雖然在農禪寺過去的擴建工程中,要拌水泥、搬磚、拉電線等等,每天都要出坡,卻不覺得苦,這些都是修行的一部份。她記得師父經常開示,出家人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一天一天踏踏實實地過,把日常生活當作修行。

談到農禪寺即將改建,果鏡法師以「空花水月」四個字,向我們展現了處處是佛法的道理。果鏡法師說,農禪寺本是隨著信眾而來,信眾需要它,它就會出現。沒有永遠不變的事物, 到了一個階段, 它必然會改變。比如農禪寺本來是不合法的農舍,每每在擴建過程最害怕的就是政府圍建隊來拆除。為了防止這個狀況發生,農禪寺的窗戶設計都是隨時可拆卸的。
除了讓農禪寺合法化,未來也不能在原地踏步,從最基本禪宗的農禪精神為基楚,從農禪生活走入社會、貢獻社會,服務更多信眾。我們要記住過去的辛勤,但也要往未來去。
最後,果鏡法師跟我們說了農禪寺三門的小故事。他說,原本的大殿擴建快完成時,才發現寺院沒有三門,「一個寺院沒有三門是很奇怪的事。」而現在的三門,正對著大屯山的最高峯,象徵佛法的高深,從高深佛法入慈悲門,來到了「應無所住」,也就是佛法的智慧,再順著智慧之水流向大殿,也就是修持智慧法門的地方。原來,每次到農禪寺所走的三門,還有這樣的涵意呢。
文;孟珠

2 則留言:

  1. 師父吉祥如意~ :x

    感恩師父善知識分享 ,有您真好 :x !~歡喜心結善緣~ @};- @};- @};-

    小萱  敬筆

    回覆刪除
    回覆
    1. 小萱仁者:

      阿彌陀佛!

        也感恩各位善知識哦! :x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