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17日 星期一

修習四無量心(三)性空法師

 〔第二階段 ──慈心禪那〕

當能感到身體放鬆、穩定、舒服,且心中充滿慈悲,就選擇一個所緣來發展穩定的相與穩定的作意。

◎以同性且活著的人為所緣

專注於一個所緣來修慈心定,必須先選擇一個人。要選和自己同性別而活著的人,並且是讓你尊敬的人物,如我們的師父,有功德的人等。要瞭解慈心觀的染是淫欲,而培養禪定需要很長的觀的時間,對於異性所緣容易起染心。眾生習慣在淫欲,不習慣在法欲,所以一定要選擇同性者。還有,要選擇活著的人,不要選擇死去的人,對死人修觀,我們不能入定。我們的目標是以一個穩定的所緣,培育定力,進入慈心禪那。選擇已死的人,無法入定,這是心的奧秘。

 

◎調影像明顯並以四願祝福

當我們感到很深很徹底的內樂、輕安時,就開始注意所緣。先觀自己的臉,面帶微笑、放鬆,眼睛、額頭、口、舌頭、頭、頸放鬆、下巴向內縮一點,這樣可以更放鬆,自然保持脊椎直。靜坐時,記得有時候要檢查下巴有沒有垮下來,造成脊椎瓦解而不挺直。我們先感到自己的臉部放鬆、微笑,然後觀尊敬的人也是一樣地微笑、放鬆。不用觀所緣的全身,只觀肩膀以上部分。如果他的影像不明顯,我們可以看照片,閉眼睛時,影像就會愈來愈清楚。觀這影像,調這影像明顯,並用這四大願祝願他們:「沒有仇敵、沒有怨恨、沒有痛苦,擁有快樂。」四大願內容是三個沒有一個有。

如果習慣這樣修,人物的影像會愈來愈明顯,我們的心穩定不改變、感覺不改變,所緣持續明顯,中間不出現雜念、妄想,大約經過一小時,將發展為禪定,即入慈心觀定。不過要每天修,習慣修,才能將心長時間地留在沒有變化的影像,及沒有變化的感覺中。

 

◎忍是最高的修行

修行不能一步登天,要慢慢培養耐心,持續地練習。「忍」很重要,忍是出家人最高的修行,沒有忍什麼都做不好。所有的佛都同樣地教導眾生:忍是最高的修行。在修行的過程中要忍各種身心狀況及一切順逆境,才能漸入佳境。


 

〔第三階段 ──擴大所緣〕


◎破壞心的限制

將穩定的慈心感覺,擴大至一切眾生為所緣,沒有例外。如何擴大所緣修無量心呢?要破壞心的限制。那什麼是心的限制?我們的分別就是心的限制,如果不分別,心就沒有限制,因為分別,心就受到限制,心除了分別的限制外,沒有其他限制。瞭解心的限制才能擴大所緣修無量慈心。那什麼又是無量慈心的限制?分別那個人很好看,他對我很好,他是我的兒子,她是我的母親,所以我對他們好。那個人我不認識、長得不好看,就不想看;或者乞丐很髒,我們討厭他,無法像對母親般地愛他。

所以要學、要練習面對所有的眾生,都是用平平衡衡的慈心觀,像母親對待自己的獨生子,是很穩定且沒有變化的愛,我們要以同樣的愛對待一切眾生。

 

◎五個所緣的選擇

要如何做呢?先觀想五個喜歡的人物,在這裡修的時間短,所以異性也行,沒有問題

──母親、朋友、姊姊、弟弟都可以。我們用很快的速度觀想他們,只要有印象就好,不用調印象很明顯。觀想他們後,也用四個願祝福他們:沒有仇敵、沒有怨恨、沒有痛苦,擁有快樂。

接著觀想五個中性的人物,這次只要選擇認識的人,沒有特別喜歡或不喜歡,如鄰居、同學等。我們的心也要調得跟喜歡的人物一樣穩定,沒有分別。觀想他們後,再用四個願祝福他們:沒有仇敵、沒有怨恨、沒有痛苦,擁有快樂。

最後再選擇五個討厭的人,如果現在修行已經很進步了,沒有討厭的人,可以用過去的經驗。在小學或中學時,總會有些老師或同學是我們不太喜歡的,選擇他們為慈心觀的所緣,用四願祝福他們。觀他們和喜歡、中性的人,感到同樣的感覺、同樣的心,如果心還有一點分別,可以在每一類中,選一人觀想,不斷地練習。要觀這三類的人,同樣的感覺,同樣的心。

 

◎空間的擴展

如果對這三類的人物,都真能感到慈心平平衡衡,那麼便擴大所緣至一切眾生。要怎麼做?先從空間擴大範圍,由身邊的環境開始,如禪堂,再來是整個寺院、整個村莊、縣市、台灣、大中國、亞洲、整個世界、整個太陽系乃至無邊世界。

 

◎對象的擴展 ──五種沒有分別的眾生

就對象的擴展上,分五種沒有分別的眾生,和七種有分別的眾生,靠他們讓所緣擴為無量。五種沒有分別的眾生是:(一)一切有情(sabbe sattA);(二)一切有氣息、有呼吸的(sabbe pANA);(三)一切生物(sabbe bhUtA);(四)一切有性格的(sabbe puggalA),眾生都有自己的性格,沒有兩個眾生會完全一樣。(五)一切有名色的(sabbe attabhAvapariyA),attabhAva

        是「自體」的意思,在佛教裡並不承認有不變的自體,佛教解釋attabhAva

        為「存在」,眾生因「名色」而存在。

這是五種沒有分別的眾生概念,他們只是一切眾生不同的概念。有氣、有精神、有性格、有名色,如果沒有這些存在的面向,那就不是眾生,眾生的概念裡一定有這五種。

◎對象的擴展 ──七種有分別的眾生

然後是七種有分別的眾生:(一)一切女性(sabbe ittiyo);(二)一切男性(sabbe purisA);(三)一切聖人(sabbe arriyA);(四)一切凡夫(sabbe anariyA);(五)一切天神(sabbe devA);(六)一切人類(sabbe manussA);(七)一切惡道眾生(sabbe vinipAtikA)。這七種是依照性別、道、趣三種分別來分類。所有眾生都包括這三種分別,不可能有眾生不在這三種的分別中。

前面五種無分別的概念,加上七種有分別的概念,一共是十二種眾生的概念,一切眾生都包括在這十二種定義裡面,這些幫助我們對一切眾生的瞭解。

 

內容轉載於『香光莊嚴第七十七期/93年3月20日』

http://www.gaya.org.tw/magazine/2005/77/77md1.htm

1 則留言:

  1.  
    請幫忙複製轉貼以下問卷 , 畢竟不知有多少人受害,請大家一起幫忙宣傳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