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29日 星期五

什錦寧波年糕


今天要介紹給大家的,也是好吃又營養、好做的素食料理。


材料:香菇、紅蘿蔔、豆干、素火腿(不一定要)、木耳,都要切成絲。
調味料:素沙茶、醬油、醬油膏。


高麗菜一些,也切成絲。

 

先爆香,依序是:紅蘿蔔、香菇、素火腿、豆干、木耳絲


然後放入高麗菜絲快炒。


如果要煮成湯的,就加多一點水;如果是想吃炒年糕的,就加一點點水即可。然後分別加入調味料:素沙茶、醬油、醬油膏。

 

再加入年糕,煮熟即完成!年糕很容易熟,大約一、二分鐘就好了。


 

夢中也要有覺性


     今日(20080225)午休時,夢見一位將近四年不見的好朋友,我們已經認識十幾年了。她是一位比丘尼,她在剛出家時,印隆就認識她了,因為我們只有相差四歲,所以感情很好,像姐妹一樣,但是四年前她到法國去了,後來印隆也出家了,我們就斷了聯絡。

   記得在夢中,印隆一看到她,就趕緊向她頂禮,雖然過去我們是好朋友、沒大沒小的,但是出家後,一切就要照僧團的規矩行事;只要是第一次見面的僧眾,對方的戒臘比你高的話,都要向他頂禮。

   還好在夢中,印隆也沒有忘記出家人的本份。

   打電話向妙師父報告此事,妙師父說,這表示印隆有覺性在,即使在夢中也持續著,要繼續保持。

   最近看了一本書:<神話的歷史>,是透過各國的傳統神話中,來探討全世界各主要宗教的世界觀。其中在天堂與地獄的描述,各宗教的相似度都在百分之九十以上呢!唯一的差別是在人種與習性上。

   其實尚未出生死輪迴的六道眾生,除了因為自己所造之業而影響流轉之處外,一切都是唯識所現。就像在夢中之境,也不脫我們平常所觸及的範圍(過去與現在)。所以慎守心念是非常重要的,修行就是要懂得調伏自心,才能覺照諸法實相之理。

   祝福大家都能成為一位能調伏自心的大丈夫!

 

2008年2月27日 星期三

愉香茄子

 

前幾個月,印隆在飲食上不是很注意,就一直吃高麗菜、蘿蔔,結果在上醫院檢查時,醫生說可能是營養攝取不均衡也有關係。可是......不是有人也可以一直吃泡麵嗎?為什麼印隆不能吃同樣的菜呢?ㄞ......雖然不解,但是還是要聽醫生的話,不然虛弱的情形會愈來愈嚴重。

妙師父教導印隆說,要吃不同顏色的蔬菜,如茄子、青花菜等,不要一整個月都吃一樣的菜。好吧!那今天就來做一道「愉香茄子」。

為什麼稱呼為「愉香茄子」呢?其實俗稱是「魚香茄子」,但印隆很不想把眾生的名字跟食物連結在一起,所以就改名為「愉香茄子」囉,祝福大家吃了都身心愉悅!

 

材料:茄子、紅蘿蔔、香菇、素火腿或豆干、九層塔。
調味料:素沙茶醬、醬油膏、醬油。


1. 茄子切段後,再切成四分之一大小。

註:有人會先將茄子先炸過,讓其比較快熟、味道也更香。但印隆一則是沒有鍋子可炸、二是懶得炸、三是想吃健康點,所以就直接用炒,也很棒哦!


2. 紅蘿蔔、香菇、素火腿或豆干切末。


3. 將紅蘿蔔、香菇、素火腿(或豆干)末爆香。


4. 加入素沙茶醬、醬油膏、醬油拌炒一下。


5. 放入茄子,並加入一些水(熱水佳),繼續拌炒。


6. 熟後,再加入九層塔就完成囉!


 

2008年2月26日 星期二

What the Buddha Taught單字表

 之前介紹給大家的好書:「What the Buddha Taught」,印隆已經將單字表完成囉!將近160頁,因為印隆花了很多時間將例句寫進去,還有片語、梵巴名相對照表等,非常清楚,想研讀的人可以留mail給印隆。

---------------------------------------------------------------------

What the Buddha Taught(佛陀的啟示)

  剛開始看這是由慧炬雜誌社所出版,一本中英文對照的書。印隆剛開始閱讀時,是先將中文版看完後,再看英文版。

  全書共有八章,看第一章時,有點吃力,因為有許多巴利文及梵文的專有名詞,而英文的翻譯跟中文其實有一點落差,尤其是成語部份(成語會跟民族、國家背景有關)。但看到第二章以後,其簡潔扼要,直闡佛教之理的敘述方式,讓印隆愈看愈感動,真的給予非常深的「啟示」。

  其實只要把一些英文佛學名相了解之後,看這本書(英文部份)並不困難,也鼓勵大家來看英文部份。一則是看完之後,馬上增進你一甲子的英文佛學功力,可隨緣與外國朋友分享。二來是我們對中文的佛學名相因為「太過熟悉」,常造成看了名相卻不知所云。透過閱讀英文版,可以重新省思這些名相的深義,會有很大的幫助。

印隆強力推薦!

中文版線上閱讀:http://book.bfnn.org/books/0535.htm

  • 書名:佛陀的啟示
       What the Buddha Taught
  • 作者:羅侯羅‧化普樂 譯者:顧法嚴
  • 定價:新台幣280元
  • 書號:5003
  • 印刷方式:單色印刷
  • 裝訂方式:平裝
  • 尺寸:25K
  • 重量:270g
  • 頁數:360頁
  • ISBN:957-518-131-X
內容簡介
佛陀是一位活生生的人,跟你我一樣,也經歷生老病死的過程,只不過是比常人多了一點醒覺而已。佛陀走過的路,每一個人都可以走,每一個人也都可以證得,遠離煩惱、撥開雲霧的盡頭,便是智慧與覺悟的人生。

2008年2月25日 星期一

在網路上認識的設計師與翻譯師,美好的善緣

  印隆一直很感恩在生命中所遇到的許多美好善緣,當你的真誠心念發起,真的會有很多善緣來助你一起成就。

 最近為了要做報告,找到了一位設計師,她不但設計功力高強、個性溫和、交件準時,而且價格非常合理,設計出來的作品都讓印隆好感動哦!

 ♣‧。SB∞BS。‧♣ Blog

 

 這一位就更神奇了!因為印隆幫法鼓寫一篇文章,中英文兩種版本都要,因為是佛學英文,印隆沒有很大的把握,就想說請一位專業譯者再幫印隆看看內容。結果一上網搜尋,就找到這個「譯言堂」網站,網路上就可以讓你輕鬆發案。

 可是譯者那麼多,要找那一位呢?印隆就任意挑了三位,結果沒多久,就收到其中一位的回覆了。

 他看到印隆的法名,就知道印隆是出家人(姓「釋」),說實在的,這還需要有親近佛門才知道。有許多人看到印隆姓「釋」,其實也發生過滿多有趣的事情的,但是這位網路譯者居然知道,而且她告訴印隆,她是一位佛弟子。

 印隆再仔細看了她的帳號:「gloamtb」,是用「阿彌陀佛」當帳號呢,果然是一位虔誠的佛弟子!在往返交談當中,發現她非常謙虛,並具有正知正見,英文程度相當好!各位若有需要可以找她,中翻英或英翻中都沒有問題。

 

 茫茫人海中,為什麼讓我們彼此相見?這是多麼難得的善因緣!我們一定要珍惜每一次相遇的因緣。

 還有,一定要善護心念,當你發出正面的願力,全世界的善因善緣,也會一起來成就你!

 

宗教師看政治


    離總統大選的時間愈來愈近,相關新聞也愈來愈多。有時候覺得記者也真的是沒事找事做,很喜歡去問各大宗教領袖的想法與支持態度,想盡辦法從蛛絲馬跡中,去尋探宗教領袖的意向。

   最近常有朋友問印隆,佛光山支持誰?法鼓山有沒有表態?慈濟怎麼都沒有聲音……之類的?印隆的回答都是一樣的:我們都是「上祝中華民國國運昌隆,下祈全國人民人壽年豐」。

   身為一個具有正見的宗教師,心中是包含一切眾生,沒有任何分別的。所謂的「表態」,還是站在自己的立場,有我喜歡的、我不喜歡的,我支持的、我不支持的,但是這樣的心態,在有正見的宗教師身上是看不到的。

   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知道緣起實相之理。而不論任何人當選,都是國家領袖,我們一定會盡全力祝福與輔佐,希望他為全國人民帶來健康幸福。

   印隆一個小小比丘尼,都已經有這樣的認知,相信如 星雲大師、聖嚴師父、證嚴上人等高僧大德,他們無邊寬廣的慈悲心量更是愛與包容一切眾生。所以請大家不要再去猜測宗教師的黨派取向,只是徒增對立分別,對於修行無益,也非佛弟子之所應為。

   以正見觀世間萬事萬物,以慈悲智慧愛一切眾生。

 

2008年2月24日 星期日

My thoughts on Attending the EBTI/CBETA Conference 2008

Compassion and Wisdom Exercised Together, Harmony and Respect in Co-existence: My thoughts on Attending the EBTI/CBETA Conference 2008


    The long-expected EBTI/CBETA Conference 2008 started on Feb. 16th. During the two-day conference, we could not only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of Buddhism and Information around the globe, but also witness how Taiwan is in the leading role in this domain. Dr. Lewis Lancaster from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spoke in the keynote address, The State of the Art in Digital Humanities, about the goal and benefits of combining Buddhism wi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lthough this is a brand new area, both scholars of Buddhism Studies and religious masters who propagate the true dharma ought to face the advent of this new digital era.

    Ven. Master Sheng Yen once said,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should not betray humanity.” In this conference, we have seen that CBETA has also launched Version 2008. We can see the design is based on humanity in every updated version of CBETA, which is the reason why CBETA has been well-received. Dr. Christian Wittern from Kyoto University stated ideas like "scholar's workbench," "System for Markup And Retrieval of Texts (SMART)" with the same hope of placing humanity on top of technology. That is also the spirit of this conference-- The State of the Art in Digital Humanities.

 

 

Lecture of One Language Benefits All; Digital Era Revives Ancient Translation Workspace

 

    The advantages of the digital era are shown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Buddhist texts—fast, convenient and far-reaching. Take the multilingual search function of TLB for example, we will get results of digital Buddhist texts in four different languages: Pali, Sanskrit, Tibetan and English. By integrating different sources, a modern researcher of Buddhist Studies is able to clear his desk of piles and files. The trend is to directly present the essential and necessary information. Integrating and exploiting all kinds of languages possible is the common goal for every researcher in this domain.

    People with different abilities of learning and different backgrounds vary in their capabilities of understanding.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of different languages, we come to realize the essence of equality in Buddhism. The digital era revives the translation workspace of Ven. Master Xuanzang. We are now in the era when all heroes from different places assemble to contribute his effort to propagate Buddhist sutras.

 

Multicultures Coexists in Harmony and Respect; Virtues Deepened by Following Buddha’s Footsteps

 

    In addition to digital Buddhist texts, integrating Buddhist digital archives was one of the main issues. The success of WIKI leads us to think that rather than building one’s own pyramid separately, it is more meaningful to combine our efforts in making one pagoda, and that we should reflect on the meanings of Buddhist texts once again. Digital Buddhist archives in Chinese, English, Japanese, Korean, Pali and Sanskrit are all being constructed in this moment. Attendant scholars expect to integrate Buddhist archives as the next step. Another goal of this conference, which is to create "Integrated Buddhist Archives" (IBA), aims at establishing a team with concrete cooperative projects to assist in the Buddhist Studies in every place.

    In order to employ the technology of the digital era to benefit the humankind, developers must have insight to foresee the needs of users for the sake of inventing tools for the future. Althoug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dvances rapidly, one must abide by the central thoughts of Buddhism to actually benefit all human beings and to make the wheel of dharma keep on turning for all eternity.

 

Landscape Embodies Dharma; Digitization Speaks with Wisdom

 

    The Poster & Demo Session in the conference, co-organized by the Center for Art and Technology from Taipei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he Arts, enables every attendant to experience the wonders of digital preaching. All exhibitions are projected interactive effects, which felt like reality. In fact, everything in this world is a projection of inner desires. All we see in this world is created by the heart.

    The advent of the digital era brings a new artistic way of presentation. The produced and conditioned transience can also enriches our sentiment for humanities. Aside from the wisdom by text, the new exploitation of digital art shows the eloquence of Buddhism.

 

Exercising Compassion with Wisdom, Bearing Undeterrable Equality in Mind; Showering Rain of Dharma on All Sentient Beings

 

    Dr. Ching-chun Hsieh put a beautiful end to the conference with his address-- Hope for the Lotus. All the attendants agreed to achieve interoperability of digital Buddhist texts. When the Buddha attained enlightenment, he saw a scene of three kinds of lotuses, and wanted to teach human beings to have Buddha’s wisdom and therefore appeared in the world for the mission. The combination of Buddhism and Information ought to preach the Buddha’s teachings for all kinds of people so that ever human being is able to uncover his true self in the way most suitable to himself.

    The dialog between Buddhism and Information is a result of compassion and wisdom exercised together. The advent of the digital era is not only an influence of technology but also a sign of undertaking the mission in this time—equality without deterrence. The employ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practice the Buddhist’s spirit of giving happiness to the many, offering compassion for the world means true compassion and wisdom, which is also the reason why the Buddha came to this world; that is, to help all sentient beings attain Buddhahood.

 

 

2008年2月23日 星期六

昆陽捷運站的香花


 今天印隆外出去拜訪一位老師,因為是約下午,所以當印隆到達昆陽捷運站時,已經是4:30了,當時看到在捷運站外,有一位女眾菩薩在賣香花,雖然很想跟她買,但是因為跟老師約的時間快到了,只好先趕車去。

 回程時依舊要到昆陽捷運站轉公車,此時已經是晚上7:30了,結果發現那一位女眾菩薩居然還在!不曉得今天她站了多久?至少從印隆下午看到她到現在,也三個小時了,那一盆香花居然還沒賣完......

 印隆就過去跟她買了二束,她又送印隆一束,印隆告訴她:「我幫您供佛,祝福您福慧增長!」搭上公車後,看到她仍舊在飄雨的寒風中努力賣著香花,而且她年紀也有點大,心中很不忍,只能默默地祝福她早點賣完,回家吃頓熱騰騰的晚餐。

 回到掛單處後,就將香花供上,代她供養諸佛菩薩,並願以此功德,回向一切眾生成就菩提!也祝福她的生活可以安然無慮!也希望世界上再也沒有貧窮困苦!

 印隆很佩服這些在賣香花的菩薩們,在適當的因緣下一定會去購買。其實一束香花沒有多少錢,15~20元左右,希望大家也能隨分隨力支持。她們用自己的能力,換取微薄的生活所需,是一種堅強勇敢的生命力。


紅毛苔高麗菜

 

 去年(2008)妙師父手摔傷時,印隆和俊師父一起到花蓮去探望妙師父,晚上就掛單在聖覺學院。聖覺學院離花東山琉璃禪寺很近,是花蓮著名的女眾道場,住持是心航法師,心航法師是印隆受戒時講比丘尼戒的和尚尼,而俊師父又是心航法師的師叔,心航法師與俊師父多年不見,我們就趁此機會掛單在聖覺學院,有機會好好聊聊。

  第二天早上,心航法師準備了一桌香積美食,聖覺學院的香積高手真是厲害!印隆只記得每一道菜都好好吃,雖然簡單,但很有特色。

  其中有一道就是「紅毛苔高麗菜」,印隆覺得非常棒,但一則是不曉得如何做,二則是也沒有紅毛苔,所以遲遲未試。過年前俊師父送印隆一包紅毛苔,印隆今天比較有空,就用自己的想法烹調。一嚐~哇!好好吃哦!趕緊介紹給大家!


先將薑末爆香。


放入高麗菜,開始大火炒一下。


加一點水(熱水更佳)及一些醬油膏。


待高麗菜熟後,再加入紅毛苔簡單拌炒一下就完成囉!

真的很好吃,又很簡單做,大家可以試試看。

另外,這個紅毛苔是一位慈濟師姐長期義賣,好吃又便宜(都是現做)、又可以做好事,大家需要的話可以詢問哦!

電話:(04)2663-2648
手機:0918-266326
郵件劃撥:22563301 張子隆


 

早點睡,不要熬夜


  今天(20080222)印隆終於去看醫生了,但是檢驗報告要下星期才會出來,所以還不知道情況,不過印隆想應該不會有事的。

  印隆大概是過去在家時「積勞成疾」,每天都加班都十一、二點,有時候半夜還在工作也常見,這樣的生活持續了好幾年,而在母親生病時,更是八個月幾乎不眠不休的照顧。出家之後也是忙碌不已,一直到今年過年時,又熬夜寫報告,可能因為這樣而引發一些症狀。

  今天被兩位恩師教誡,從今天開始,最晚十點半前一定要去就寢。她們允許印隆三點起床,但是要早睡,而且要打坐與運動,畢竟佛陀也是告訴我們,最佳的休息時間是中夜(10:00PM-2:00AM)。

  所以印隆要謹遵師父們的慈悲教誨,開始回復在寺院的正常作息,書念不完寧可早一點起來念,也不要熬夜。還有……不要熬夜上網。

  印隆有發現很多格友的留言,時間也都很晚唷!希望大家也不要熬夜,早說早起,做個健康快樂的佛弟子!

2008年2月22日 星期五

向前走?向後走?


 

  今日(20080220)下午出門去寄信,從目前住的地方到郵局,中間會經過一段比較多車流與行人的地段。而在回程的時候,突然有一輛預拌水泥車快速駛過,或許這輛車的車身較高,車速又很快,居然把電線桿上的電線扯下來,一路拖行,一直開了約半公里遠才被攔下。

   當時在這條路上,只有一個婦人牽著她的愛犬剛走過,剛好走到印隆的對面,而那堆被扯下的電線,也剛好落在小狗的後面,婦人與小狗只是受到驚嚇,完全沒有受傷,而幸好只有電線被扯下,電線桿也沒有倒下。

   如果婦人與小狗再慢個半分鐘、或者印隆再快個半分鐘,那堆電線就會落在我們身上。

   這就是因緣。

   人生許多事情,不是你想這樣就一定能這樣的,我們無法預期事情將會如何發生,因為無常。就是因為這種無常,讓我們體會緣起緣滅之理,把握當下,不作不必要的胡思亂想。

   聖嚴師父說:「面對他、處理他、接受它,放下他」,這就是面對無常的積極心態,這樣才會過得自在。與其求神問卜想要知道要向前走還是向後走,不如把握良善心念,創造良善因緣。

 

連籤筒也很數位

 

 因為覺得實在太有趣了,印隆忍不住一定要跟大家分享一下......

----------------------------------------------------------------

民俗來電 「筊杯」會說話

聯合 更新日期: 2008/02/22 07:40 記者吳淑玲台南縣報導

台南縣遠東科技大學創造力中心主任陳玉崗,運用電子電路及無線電技術,發明「會說話的筊杯」及「數位籤筒」。前者讓盲人可以自己擲筊,並聽見擲出的是笑杯、蓋杯或聖杯;後者讓人在廟中抽籤後,由籤筒直接感應抽中哪一支竹籤,並以語音說出籤詩內容和解籤。

「會說話的筊杯」上面有按鈕及揚聲器,一按就出聲「來哦,來擲筊哦!」;兩個筊杯內,裝有發射器和接收器,事先對好頻率,當筊杯被擲到地面時,可判讀是「聖杯」、「蓋杯」或「笑杯」,由旁邊的廣播系統播出結果。

擁有上百種發明專利的陳玉崗說,之前是學生向他提到,父親的盲人朋友想到廟裡擲筊,但因看不到擲筊結果,相當困擾;這給了他靈感,發明了有語音的筊杯。

他還發明「數位籤筒」,筒內每支竹籤都藏有晶片,籤筒就是讀卡機,當竹籤被抽出時,籤筒能自動判讀是抽中第幾號籤,讀出籤詩內容,並進一步解釋籤詩含意。

2008年2月21日 星期四

宮保高麗菜

 

 紅豔豔的一堆「椒」......是的!各位格友沒有看錯,今天的內容很火辣,因為要跟大家分享「宮保高麗菜」。

 想做這道菜的起因,是於上一道印隆分享的薑炒高麗菜時,有一位格友留言,說他喜歡吃蒜炒高麗菜。印隆因為從小吃素,所以滿怕大蒜的味道的,所以就在想有沒有什麼菜也是可以香辣美味,比大蒜好吃的,就想到這一道囉!

 這一道很簡單,香而不辣,在寒冷的冬季來一盤,身體都變得暖呼呼的~

[材料]

1. 高麗菜:剝成大片。
2. 乾辣椒、花椒粒一些。
3. 紅辣椒一根。
4. 調味料:辣油、黑醋、醬油、鹽、糖。

 

*乾辣椒、紅辣椒剪成斜片。

 

*將花椒粒及乾辣椒用少許油爆香,時間不要太久。

 

*加入高麗菜、紅辣椒、黑醋、水,以大火快炒,然後加辣油、醬油、少許糖及鹽調味。

 

*起鍋前,再加入一點點香油,香辣美味就完成啦!


 

2008年2月20日 星期三

誓為法華行者


  老實修行,慎守心念,一定會有所成就,功不唐捐。

印隆持誦《法華經》十幾年,卻一直苦無進展,一直到去年開始真正下心地功夫「修習」,才開始有所突破。

突「破」什麼?破「我執」。

《法華經》的中心思想,是一切眾生皆能成佛,這是真正的平等心,真正的慈悲心。唯有在跨越人我分別的當下,才能夠體會出什麼才叫做「平等」,也才能擁有願意對眾生無私的付出。而當你體會到這一點時,自然就懂得《法華經》是在講什麼了,這真的不是文字上的詮釋可以理解,要透過真實觀照與發心去「體解」。

「拿香對拜」與「供香」有什麼不同?

   有朋友問印隆說:佛教和道教好像都會拿香拜拜,這有什麼不同呢?還是說佛教是不拿香的?

   關於這個問題,印隆覺得,應該不是佛教或道教的問題,而是心念上的差別---拿香對拜供香。一種是有所求的拿香拜拜,一種是以虔敬心以香供養。

恆守正念,不退道心


 

   我們常常講說要「不退道心」,什麼才是「道心」?要如何才能「不退」?

   印隆在上個週末感受很深。

   去法鼓參加國際學術會議,遇到了許多以前熟悉的人,是師長、或是前輩,他們對印隆的關心,會讓人產生一種被愛護的感覺。但是印隆也遇到一位以前佛研所的比丘同學,卻過來對印隆說了許多中華佛研所的是非,並建議印隆不要去考研究所比較好,讓人產生一種不是很舒服的感覺。

   印隆回到掛單處之後,為了他所說的話困擾了一陣子,甚至於差點想打電話給他的老師,但是印隆最後什麼都沒有做。

   目前印隆已經可以做到,在現場時不作心念的浮動、也不作任何辯駁,先收在心裡,慢慢思考怎麼樣做才恰當。因為印隆知道,情緒化的衝動行為,不論事情的大小,都會造成遺憾。

   對於這位同學的行為,如果印隆打電話給他的老師,那又如何?是讓他被罵、而逞自己的一時之快嗎?這對修行之路有幫助嗎?這對眾生有幫助嗎?

   對於師長們的愛護,如果把念頭一直貼住不放,那又如何?是增長自己的我慢,自得其樂嗎(也不是真的樂)?這對修行之路有幫助嗎?這對眾生有幫助嗎?

   印隆深深的感受到,所謂的「道心」,就是在修道之路上,所發的真正「菩提心」。而這份菩提心,是「八風吹不動」的,所有的心念,都在成就一切眾生的菩提之路,成就眾生的菩提心。

   菩薩戒中的每一條戒律,都是告訴我們,要讓一切眾生發菩提心!若有想傷害眾生菩提心的念頭或行為,就是退失道心。在傷害眾生的當下,就是傷害自己。

   以戒為師,才能正法永住。恆守正念,方能不退道心。

   感恩自己又突破了一關。

聖嚴師父講《法華經》

  
聖嚴師父講《法華經》,分別是法華經的人生智慧」與法華經的淨土思想」,在法鼓文化可以請購的到。印隆已經聽完,覺得法喜充滿、獲益良多!特別整理出這套《法華經》CD的資料,誠心推薦給大家,這份珍貴的法寶。

2008年2月19日 星期二

2008數位佛學國際研究會議(法鼓佛教研修學院)

2008數位佛學國際研究會議(九)學者回應及未來展望

這一場是會議的最後一場,最後是謝清俊教授以 「Hope for the Lotus」作了完美的Ending,現在讓我們來看看吧! ------------------------------------------------- 第六場 學者回應及 ...《 詳全文

 

2008數位佛學國際研究會議(八)藝術與科技

會議中除了安排CBETA的Demo外,還有海報、以及這一個「藝術與科技」結合的展覽,是由台北藝術大學/藝術與科技中心所協展。因為會議的時間非常緊湊,印隆花了二次時間才看完,非常喜歡這個展 ...《 詳全文


第五場  印、藏語佛典(二)上午10:50 -中午12:00 主持人: 越建東(國立中山大學)發表人及講題:Min Bahadur Shakya(尼泊爾龍樹正法學院)數位梵文佛典—展望與未來Peter Skilling ...《 詳全文
 
 
 

原本是沒有報名早上這兩場,但是因為昨天實在聽的太法喜了,所以決定這兩場一定要參與。早上摸黑五點多就出門,才來的及在9:00前到達法鼓山。也發現這個決定是正確的,今天的內容也是相當 ...《 詳全文
 
 
 

5:10 主持人: 周伯戡 (國立台灣大學) 發表人及講題: 釋惠敏(法鼓佛教研修學院及CBETA) 從「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CBETA)電子佛典集成到「佛學資訊學程」 (BIP) 及「整合 ...《 詳全文
 
 
 

舉辦單位很貼心的,利用休息時間舉辦了CBETA的Demo,他們是用事先錄製好的Wav檔,直接播放,Demo結束後可以直接向現場的人員請問,都是CBETA的人員唷!印隆有copy回來這一份Demo ...《 詳全文
 
 
 

這一場是由印隆的偶像~杜正民老師(法鼓佛教研學院副校長)所主持的。杜老師為這一塊領域,開疆闢土,終於讓台灣在佛法與資訊做了美好的結合,也利益了許許多多的研究者與修行者。相信在 ...《 詳全文
 
 
 

兩天的議程內容都很精彩,除了能了解目前全球在佛學與資訊結合的發展情形外,也看到了台灣在這一區域的領先角色。  關於此次會議內容的詳細資訊,大家可以參考:http://www.ddbc.edu. ...《 詳全文
 
 
 

2008數位佛學國際研究會議於2/16正式開始!這是為慶祝國際電子佛典推進協議會(EBTI)創立十五週年及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成立十週年,而特別舉辦的研討會。此次會議論文的內容主要 ...《 詳全文
 
 

2008數位佛學國際研究會議(九)學者回應及未來展望

  這一場是會議的最後一場,最後是謝清俊教授以 「Hope for the Lotus」作了完美的Ending,現在讓我們來看看吧!

-------------------------------------------------

第六場 學者回應及未來展望

下午2:00-3: 40  

主持人:David Germano(美國維吉尼亞大學)

發表人及講題:
馬克瑞(日本佛教傳道協會):網路版BDK藏經翻譯叢書

Morten Schlütter(美國愛荷華大學):電子佛典在中國佛教史研究之運用與誤用

維習安(日本京都大學):閱讀典籍,建構網路—透過數位典籍進行學術互動

--------------------------------------------------------------------------

1. John McRae: The Online Presentation of the BDK Tripiṭaka Translation Series [abstract]

(1)這一個BDK計劃,是將藏經等翻譯成英文的計劃,目前是先以出版「實體」書籍為主。但是因為有豐富的資料,所以他們也想成立線上的流通。

(2)印隆覺得他們的想法比較傳統 --- 把線上格式想成是實體的「複製」版,比較沒有真正數位的精神。不過他們倒是可以參考台灣udn聯合資料庫的作法,用PDF格式即可進行,而且udn是用Acrbat Server,有許多強大的後端功能,並且其作出的線上電子書,擁有許多功能及互動模式,相信會比他們所想的「複製」更具數位佛典的精神。

 

2. Morten Schlütter: Problematizing the Digital: The Use and Misuse of Electronic Text in the Study of Chinese Buddhist History [abstract]

  本來印隆對這一場的主題滿有興趣的,因為他的綱要有寫出一些不錯的觀點。但是最後這位教授提出的結論有點奇怪,甚至於建議可以複製如木雕版藏經的佛典,令人不知他是佛學研究者還是考古文化者?所以他這個論點一出,當然也就受到許多人的「回應」囉!

  美國商周雜誌說的很好:「書本不死,只是數位化了」。其實所有的教理,運用那一種方式或載具,都只是順應這個時代的閱讀或理解特性,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因緣,不需要在數位的時代,卻行古代的生活方式吧!

 

3. Christian Wittern: Reading the Text, Weaving the Web: Scholarly Interactions with Digital Text [abstract]

  維習安教授有提出一些不錯的發展論點,如「學者的工作檯」、「佛典的標記與取用系統」等,感覺他是把一些「人性」加諸於科技之上,這也是所有科技發展最後必須達成的目標。畢竟是人性主導科技,而不是科技以「強硬」的方式要人性配合,這是很難成功的。在CBETA不斷更新的版中,印隆看到了以人性為主的設計規劃,這也就是為什麼CBETA會那麼受到大家好評的因素。

 

--------------------------------------------------------------------

閉幕典禮

下午4:00 -4:40

主持人: 釋惠敏(法鼓佛教研修學院及CBETA)

閉幕致詞:謝清俊(中央研究院)

------------------------------------------------------------------

  最後以謝清俊教授的「Hope for the Lotus」,真是太棒了!讓人看到了佛學與資訊結合的精神。佛陀證悟後,因為看到蓮花的不同呈現姿態,而願意引導眾生也一起開示悟入佛之知見。而佛學與資訊的結合,也應該是三根普被、一雨普潤,讓所有眾生都能運用最適當的方式,明心見性。

 

*這是謝教授的報告首張投影片,很莊嚴的蓮花圖,馬上吸引了眾人的目光。

 

以下幾張照片,是印隆覺得謝教授不錯的論點,特別拍下來與大家分享。

*這一份綱要,應該也是大家的心聲。如何做到interoperability,是所有網路時代的人希望達成的目標。

或許在軟硬體之間的溝通能順暢之前,人與人之間也要先做法溝通吧!



 

*謝教授用「Context」與「Content」來解釋「Information」的不同。其實Info. 的範圍真的很大,我們必須要注意Info. 前的「形容詞」,而不是Infomation=All。

 

*在謝教授講解這一張投影片時,印隆聯想到「AI--人工智慧」。「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眾生因為有不同的根器、背景等因素,而產生了不同的理解能力。而機器呢?也是由「人」所來設計與控制的,所以最佳的運用方式應該為何?以及我們面對資訊時代的態度?其實都是不變的吧!

 

*以下兩張投影片的結論,再次呼應之前的interoperability。數位時代的到來,不只是科技的影響,也可以看出這個時代的使命。


  聽完這兩天的會議,印隆自己也滿高興的,因為自己有許多想研究的觀點,在會議中也有看到,這樣方向應該更可以把握了。只希望自己能有因緣,也能在此領域上有所貢獻。

  大會說,五年後還會再開一次這種國際性的會議,印隆給自己期許,希望在五年後的發表者上,有Shih Yin-Lung參與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