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17日 星期日

因為無常,懂得珍惜




  第一次在二師父的寮房裡看到此張字畫,知道是師父親筆所繪後,馬上請求師父可以讓我掃瞄保存下來,師父也很慈悲的應允。

  許多的高僧大德,都以生死無常來策勵自己的修行與指導後學弟子,如印光大師將『死』字貼在門上以作為警惕。在《印光大師文鈔》中,即有「論生死事大」篇為慈悲教導的格言:

    光陰迅速,時序更遷。剎那剎那,一念不住。此殆造物出廣長舌,普為爾我一切眾生,說人命無常,榮華不久,急尋歸路,免受沈淪之無上妙法耳。

    大丈夫生於世間,事事無不豫為之計。唯有生死一事,反多置之不問。直待報終命盡,則隨業受報。不知此一念心識,又向何道中受生去也。人天是客居,三途是家鄉。三途一報百千劫,復生人天了無期。由是言之,則了生死之法,固不可不汲汲講求也。

    佛祖出世,悉皆法隨機立。末世鈍根,當擇其契理而又契機者,專精致力。庶可仗佛慈力,橫超三界。於此一生,即了百千萬劫不易了之生死大事。

    世間最可慘者,莫甚於死。而且舉世之人,無一能倖免者。以故有心欲自利利人者,不可不早為之計慮也。

  若能知道死、面對死,才能不怕死,不貪生。在二千多年前佛陀即以觀察世間事物的興衰起落、時空的流轉變遷,而教示我們「緣起性空、諸行無常」之理。在這個世間,沒有一切事會「相同且重覆」的再發生,因為一切都是無常。如佛陀於《大般涅槃經》教誡弟子的<無常偈>:「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中國古代也有一有趣的諺語:「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古希臘哲學家也有「人不能踏入同一條河流(一切皆流,無物常住)」的貼切譬喻。這世間由於因緣的聚散離合,而有自然的生滅變化,沒有一樣是能永恆不變的,因為生死的不斷變化,就是無常。因為能體會生死無常之理,所以更懂得要把握當下,珍惜每一次的因緣。好的接受,壞的也接受;好的不留戀,壞的也不去生厭。

  父母親的相繼往生,這種與生命中至愛的分別,讓我從小就深刻體會到無常之苦。當母親臥病在床時,我向她解釋「八苦」,希望她能不再執著於人世間的一切,安心往生所謂的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熾盛,只要是在生死流轉中,一切都是帶來苦的感受!好也苦,因為好事不會永遠保有,怕它失去而有貪瞋癡的苦受;壞也苦,因為不曉得什麼時候才能不遇惡事,因為擔憂也生貪瞋癡的苦受。其實這些好壞都是六根對於六塵的反射,唯有去除分別對待之心,方能永離三界輪迴,真正離苦得樂!看著母親含淚點頭,最後也在觀世音菩薩的聖號中安祥離去,相信對《金剛經》歡喜奉持的母親,終能了解「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之理,真正放下到極樂世界精進修行。

  「生死事大,無常迅速」,因為世事無常,更要懂得珍惜感恩。對於父母師長,要敬愛孝順,才不會有「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懊悔。對待周遭與你有緣的人,要用關懷體諒與包容的態度,你會發現你的人際關係,是那麼的美好圓融。珍惜你當下所擁有的一切資源,你會發現你原來是那麼的富足。清楚真實觀照你自身的起心動念,了解生滅無常實相之理,你將會擁有慈悲與智慧。

  「莫把時光空渡過,常將生死掛心頭」,這是多麼積極的修行心態。<普賢警眾偈>云:「是日已過,命亦隨減當勤精進,如救頭燃。但念無常,慎勿放逸」,就是在勸勉修行者時時要將生死無常為念,精進用功。生死無常是因緣生滅變化的自然法則,在修行的路上隨緣而盡分,遇逆境能不餒而泰然處之,遇順境不驕而能將成就分享他人,不貪不著,不棄不厭,體悟佛法生死無常的究竟實義,就是這樣的自在喜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