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9日 星期五

「佛陀」傳記影片(二十二)提婆達多-2. 以假孕陷害佛陀




在本片中,演出提婆達多與一女眾聯手,以假懷孕來毀謗佛陀,後來被發現後,提婆達多將之殺害,並藏屍於佛陀修行之處的故事。這是經由改編的演出,故事原型出於經典中,共有二個,為「旃遮婆羅門女繫木盂作腹謗佛」以及「梵志女孫陀利謗」,是「九惱」之一[1]

「旃遮婆羅門女繫木盂作腹謗佛」的典故,是在佛世時,因為佛陀的威德攝受,所以不論是國王、大臣,或是社會的人士等,大家都很仰慕佛陀,所以皈依佛教的人愈來愈多,讓其他的異教徒心生嫉妒。其中一位梵志女,肚子綁著木盂假稱懷孕,毀謗汙衊佛陀,讓大家對佛陀起疑心,開始議論紛紛。

那個梵志女吵吵鬧鬧好像發瘋一般,因為她發了狂那個形態,所以綁在肚子上的東西,繩子鬆脫掉了下來;在東西掉下來那時候,忽然間這個女人靜了下來,看看這個場面,大家默然安靜。她就在那裡發露懺悔,說:「我感覺佛陀的教法如此普遍,所以心裡起了嫉妒,所以我來謗佛謗僧。」

佛陀也藉此因緣,開示因緣果報之理:
「在過去無數劫前,當時在婆羅奈城,有一位游手好閒博戲人,名叫淨眼;那時有一位淫女,名叫鹿相。淨眼和鹿相認識,他起了不軌的心,所以就誘騙這位鹿相,就和她同時坐車出城去了。
一輛車載了她,就一直往偏僻的山區,在樹林中一個園子,在那裡兩個人做了共相歡樂的事。但是在園中有一位已經證了辟支佛道行的人,他到城裡去乞食時,剛好這對男女歡樂後又發生了爭執,所以淨眼就殺了淫女鹿相,並將鹿相的屍體拖到辟支佛修行的地方埋起來。
後來被人發現屍體是在辟支佛修行的地方,所以大家認為殺人者是辟支佛,所以國王就把辟支佛定罪,判為死刑。但是淨眼做了這件事之後,他的心裡一直很不安,對一個清淨的修行者這樣誣賴,甚至國王還判他死刑,所以內心非常後悔痛苦,所以挺身而出向國王認罪,因此真相大白。

佛陀說:「當時那位淨眼,就是現在的我釋迦牟尼佛,那位鹿相就是現在的孫陀利,這就是因緣。這個因緣果報伴隨著我,一直到現在無數千歲,現在已經成佛了,同樣無數千歲的業因果報,雖然跟著我生生世世而來,生生世世令我煩惱,一直到現在,這個最後的餘殃,也報應在現在。我現在成佛了,但是還是會遇上她。」所以佛陀再警惕大家,一定要時時注意自己的身口意三業 ,因果業報是如影隨形的!

「梵志女孫陀利謗」的典故,如佛說婆羅門女栴沙謗佛緣經第八所載:[2]
聞如是:
一時佛在阿耨大泉,與大比丘眾五百人俱,皆是羅漢,六通神足,除一比丘——阿難也。
佛告舍利弗:「往昔阿僧祇劫前,爾時有佛,號名盡勝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號佛、世尊,時在波羅㮈國,與大比丘六萬八千眾,皆是羅漢。舍利弗!爾時盡勝如來有兩種比丘:一種比丘名無勝,一種比丘名常歡。無勝比丘者,六通神足也;常歡比丘者,結使未除。
爾時,波羅㮈城,有長者名大愛,有象、馬、七寶,資財無極。大愛長者有婦,名曰善幻,端正無比。兩種比丘,往來其家,以為檀越。善幻婦者,供養無勝比丘,衣被、飲食、床臥、醫藥,四事無乏;供養常歡,至為微薄。何以故?無勝比丘,斷於諸漏,六通具足;常歡比丘,結使未盡,未成道故也。常歡比丘見無勝比丘偏受供養,興嫉妬意,橫生誹謗曰:「無勝比丘與善幻通,不以道法供養,自以恩愛供養耳。」

佛語舍利弗:「汝知爾時盡勝如來弟子常歡者不?則我身是;欲知善幻婦人者,則今婆羅門女,名栴沙者是。」
佛語舍利弗:「我爾時無故誹謗無勝羅漢,以是罪故,無數千歲,在地獄中,受諸苦痛。今雖得佛,為六師等、諸比丘眾、漏盡、未盡、及諸王、臣民、清信士女說法時,以餘殃故,多舌童女,帶杅起腹,來至我前曰:『沙門何以不自說家事?乃說他事為。汝今日獨自樂,不知我苦耶。何以故?汝先共我通,使我有娠,今當臨月事,須酥油養於小兒,盡當給我。』」
爾時,眾會皆低頭默然。時釋提桓因侍後扇佛,以神力化作一鼠,入其衣裏,嚙於帶杅,忽然落地。爾時,諸四部弟子、及六師徒等,見杅墮地,皆大歡喜,揚聲稱慶,欣笑無量,皆同音罵曰:「汝死赤吹罪物,何能興此惡意,誹謗清淨無上正真?此地無知,乃能容載如此惡物也。」諸眾各說,是時,地即為劈裂,焰火踊出,女便墮中,徑至阿鼻大泥犁中。

大眾見此女現身墮泥犁,阿闍世王便驚恐,衣毛為竪,即起叉手,長跪白言:「此女所墮,今在何處?」
佛答大王:「此女所墮,名阿鼻泥犁。」
阿闍世王復問佛:「此女不殺人、亦不偷盜,直妄語,便墮阿鼻耶?」
佛語阿闍世王:「我所說緣法,有上、中、下,身、口、意行。」
阿闍世王復問:「何者為重?何者為中?何者為下?」
佛語阿闍世王:「意行最重,口行處中,身行在下。」
阿闍世王復問佛,佛答曰:「身行麤現,此事可見;口行者,耳所聞;此二事者,世間所聞見。」
佛語大王:「意行者,設發念時,無聞見者,此是內事。眾行,為意釘所繫。」

王復問佛:「意不可見,云何獨繫意釘耶?」
佛答王曰:「若男子、女人,設欲身行殺、盜、婬者,先當思惟,朝中人定何時可行也,思惟何處可往。」
佛復語王:「夫人作行,先心計挍,然後施行,是故繫於意釘,不在身口也。」
佛復語王:「是口行者,欲行口行時,先意思惟:『若在大會,講論法時;若在都坐,斷當律時,設問我者,我當違反彼說,此間非是已事;若有是語者,我當反之,此受他意氣故,作是語耳。』若行此三事不著者,復更作計,當往鬪之曰:『彼欲殺汝、破汝、壞汝,汝當隨我語,莫信他人。』若作此兩舌者,成於虛偽,滅其正法,命終之後,墮於泥犁。」佛語王:「是故,口行繫於意釘,不繫身、口。」
王復問佛:「何以故?」
佛答王曰:「身三、口四,皆繫意釘,意不念者,身不能獨行,是故身、口繫意釘。」

於是,世尊即說偈曰:
「意中熟思惟,  然後行二事。
 佯慚於身、口, 未曾愧心意。
 先當慚於意,  然後耻身、口,
 此二不離意,  亦不能獨行。」

於是,阿闍世王聞佛說法,涕泣悲感。佛問王:「王何為涕?」
王答曰:「為眾生無智,不解三事,恒有損減,是故悲耳。此眾生但謂身、口為大,不知意為深奧。世尊!我本謂身、口為大,意為小;今從佛聞,乃知意為大,身、口為小。」
佛問王曰:「本何以知身、口大,意為小;今方云意大,身口、小耶?」
王復白佛:「夫人殺生,人皆見之;若偷盜、婬妷,亦人所見,此身三事,天下盡見;口行妄語、惡口、兩舌、言不至誠,此口四事,天下所聞;意家三事,非耳所聞、非眼所見。是故,眾生以眼見、耳聞為大。今聞佛說,乃知心意為大,身,口為小。以是故,身、口二事,繫於意釘。」

佛復問王:「云何知意釘為大,身、口二事,繫於意釘?」
王白佛言:「此多舌女人,欲設謗毀,先心思念:『當以繫杅起腹,在大眾中,說是輩事。』又聞佛說,是故,我知意大,身、口小。」
佛語大王:「今云何解意大,身、口小?」
王答曰:「設欲行事,先心發念,然後身、口行之。是故,知意大,身、口小。」
佛言:「善哉!善哉!大王善解此事,常當學此,意大,身、口小。」

說是法時,眾中八十比丘,漏盡意解;二百比丘,得阿那含道;四百比丘,得斯陀含道;八百比丘,得須陀洹道;八萬天與人,皆得法眼淨;十萬人及非人,皆受五戒;二十萬鬼神,受三自歸。

於是,世尊說宿緣偈言:
「盡勝如來時,  我比丘多歡,
 毀謗於無勝,  墮於地獄久。
 以是殘因緣,  多舌童女來,
 在於大眾中,  前立謗毀我。
 宿對終不滅,  亦不著虛空。
 當護三因緣,  莫犯身、口、意。
 今我成佛道,  得為三界將,
 阿耨大泉中,  自說先世緣。」

佛語舍利弗:「汝觀如來,眾惡已盡、諸善普具,諸天、龍、鬼神、帝王、臣民、一切眾生,皆欲度之,尚不免此宿緣,況汝愚冥、未得道者?舍利弗!當護身、口、意。」佛說是已,舍利弗、及五百羅漢、阿耨大龍王、八部鬼神,聞佛所說,歡喜受行。












[1] 又作佛九惱、九厄、九橫、九難、九罪報。指佛因過去世之業障,而於成道後所受因果報應之九種災難,即:
1.     六年苦行:佛昔為婆羅門之子火鬘,與瓦師之子護喜相善,護喜曾數邀火鬘拜見迦葉如來,然火鬘以「何用見此道人」之惡言三拒,由此因緣受「六年苦行」之報應。
2.     梵志女孫陀利謗:佛昔為博戲浪人,曾誘淫女鹿相至辟支佛日常修道之園中娛樂,後殺鹿相女而嫁禍辟支佛,故受「孫陀利謗」之報應。
3.     逆木剌腳:佛昔為部主商客,因爭船格戰,以矛穿另一部主腳致命終,故於乞食時受「木槍穿徹足趺」之報應。
4.     受阿耆達多婆羅門請而食馬麥:佛昔為婆羅門時,曾妒比婆葉如來及比丘眾受槃頭王供養,遂發惡言,並教其五百童子罵彼等須食馬麥,故佛及五百羅漢於毘蘭邑時受「食馬麥九十日」之報應。
5.     毘琉璃王興兵殺諸釋子時頭痛:昔時釋種族捕殺池中之魚,佛為一童子,曾以杖打魚頭,故受「琉璃王殺釋種」之報應,且於其時,佛感頭痛。
6.     入婆羅門聚落乞食不得:佛曾入婆羅門聚落乞食不得,空而返。
7.     旃遮婆羅門女繫木盂作腹謗佛:佛昔為一比丘,因妒無勝比丘受善幻婦之供養,遂謗無勝與善幻通,由此佛說法時受「旃荼女繫盂於腹毀謗誣賴」之報應。
8.     提婆達多推山壓佛傷足大指:佛昔為須摩提,因不欲與其異母弟分財產,遂於高崖推落其弟,投石擊殺,故遭「提婆達多以石擊佛」之報應。
9.     冷風動故脊痛:佛於阿羅婆伽林中,冬至前後八夜,凍寒不堪,曾索三衣禦寒。
[2] 佛說興起行經卷下(後漢外國三藏康孟詳譯),CBETA, T4, No. 197, 170c22-172a0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